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012204)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012204)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娜韩雪蔡怡王彰贵凌铁军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IPCC预测结果的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IPCC-AR4气候模式诊断与比较计划(PCMDI)20C3M试验和A1B情景试验模拟数据,研究了在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的变化及其对太平洋风应力旋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室气体中等排放A1B情景与20C3M情景相比,北太平洋年平均海表面温度表现为一致增温的趋势,且最大的增温中心位于黑潮及其延伸体区。与20C3M试验相比,CO2增加情景下北太平洋中部东风加强,增加向北的Ekman输送,使得北太平洋内区增温。风应力旋度零线也向北略有移动,导致黑潮延伸体向北移动并得到加强,从而引起延伸体区较强增温。风应力旋度零线的纬度附近产生的Rossby波,向西传播到黑潮延伸体区,进一步加强黑潮延伸体区的温度异常。海洋对北太平洋风应力场变化的局地响应及延迟响应,使黑潮延伸体海域海表面增温远大于周围海区。
- 刘娜王辉张蕴斐
- 关键词:温室气体
- 热带太平洋潜热通量变化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4
- 2012年
- 采用1948—2010年NCEP/NCAR再分析潜热通量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分析了夏季热带太平洋潜热通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与潜热通量变化时空格局的关系。结果显示,热带东太平洋潜热通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线性减小趋势;潜热通量还具有在年际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热带太平洋潜热通量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中国夏季降水相关系数表现为"南正北负"型分布,表明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潜热通量减少可能是造成我国夏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明显偏多,东北、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明显偏少的影响因素之一。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带东太平洋潜热通量异常偏少时,造成东亚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场异常偏高,形成向南的水汽输送异常,并可能通过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年际变化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分布。
- 刘娜王彰贵凌铁军韩雪蔡怡
- 关键词:潜热通量热带太平洋中国夏季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