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204)

作品数:13 被引量:131H指数:7
相关作者:段玉玺王博王伟峰李晓晶张德禄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库布齐沙漠
  • 4篇植被
  • 4篇生态系统
  • 4篇生物结皮
  • 4篇土壤
  • 4篇结皮
  • 3篇演替
  • 3篇物量
  • 3篇荒漠
  • 3篇荒漠生态
  • 3篇荒漠生态系统
  • 2篇养分
  • 2篇植被恢复
  • 2篇生物量
  • 2篇土壤养分
  • 2篇群落
  • 2篇微生物
  • 2篇温室气体
  • 2篇光合特性
  • 2篇干旱

机构

  • 8篇内蒙古林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段玉玺
  • 6篇李晓晶
  • 6篇王伟峰
  • 6篇王博
  • 3篇胡春香
  • 3篇张德禄
  • 2篇吴丽
  • 2篇兰书斌
  • 1篇任建民
  • 1篇周旭萍
  • 1篇张立欣
  • 1篇杨跃文
  • 1篇季蒙
  • 1篇张高科
  • 1篇王志波
  • 1篇陈晓国
  • 1篇李银祥
  • 1篇夏令
  • 1篇李少博
  • 1篇刘新前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与微生物生物量变化被引量:28
2014年
生物结皮在荒漠地区的生态恢复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且不同发育演替阶段的结皮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通过野外调查、显微观察结合微生物定量分析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物结皮一般按照"藻结皮→地衣结皮→藓结皮"的模式发育演替.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光合生物生物量逐渐增加,微藻生物量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作为结皮藻类中的第一优势种,在藻结皮中生物量最大,达到0.33 mm3·g-1,而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和(一种)念珠藻(Nostoc sp.)在晚期的地衣结皮中生物量达到最大.另外,研究发现异养微生物生物量在藻结皮中开始增加,但在地衣结皮中呈下降的趋势,最后在藓结皮中异养微生物生物量再次增加并达到最大.其中细菌数量的增加与结皮有机碳、Na+含量的增加显著相关(P<0.05),真菌数量的增加与K+、Na+含量的增加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观察了沙坡头地区生物结皮发育演替的模式,并从环境适应与功能需求的角度探讨了生物结皮发育演替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对于理解结皮的发育演替以及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结皮的维护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吴丽张高科陈晓国兰书斌张德禄胡春香
关键词:生物结皮微生物腾格里沙漠
干旱区1株新欧文氏属菌的分离及溶磷特性被引量:4
2021年
为开发适于使用的微生物磷肥,该研究从库布齐沙漠根际土中筛选了1株高效溶磷细菌,命名为GY35。根据菌株的16S rRNA基因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GY35鉴定为欧文氏属(Erwinia)细菌。研究表明,菌株GY35的溶磷能力与其产生葡萄糖酸导致pH降低呈正相关。在NBRIP培养基中按1%的量接种GY35,24 h后培养基中的葡萄糖酸浓度升高到33.5 mg/L、pH降低至3.5,可溶性磷浓度达到363.9 mg/L,菌体数量达1.0×10^(9)CFU/mL。菌株GY35溶磷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5~7.0,在碱性条件下的溶磷效率高于酸性条件。接种菌株GY35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提高了15.1%,植物产量提高了30.7%。
侯娇李莎
关键词:溶磷菌欧文氏菌溶磷特性土壤养分
人工固沙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13
2020年
以库布齐沙漠东缘人工固沙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演替初期、中期、后期、成熟期)的沙地为研究对象,对2017、2018年生长季沙地迎风坡顶部、中部和底部0~180 cm土壤分层测定体积含水量,阐明荒漠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因降水量的差异导致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存在年际变化,2018年(8.8%)>2017年(4.8%);受降水事件和植物生长的影响,4种样地土壤含水量均具有生长季初期缓慢下降、生长旺盛期降水补给后快速增大、生长季末期稳定积累的阶段特征;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含水量整体表现为演替初期(7.3%)>成熟期(7.2%)>后期(6.7%)>中期(5.9%);4种样地均为迎风坡中部土壤含水量最低,坡顶和坡底含水量在不同演替阶段各有高低;4种样地土壤含水量均呈现随土层加深含水量先降低后增大的动态趋势,表层0~20cm土层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层,深层土壤存在水分变化拐点,是含水量最低的干沙层,在不同演替阶段或降水量下干沙层出现的深度会发生变化。在生长季末期,通过一季的消耗与补给,研究区内土壤水分储量呈正向平衡,可以满足人工固沙植被正常生长和演替所需水量。
王博段玉玺王伟峰李晓晶刘源刘宗奇
关键词:人工固沙区土壤含水量植被演替库布齐沙漠
生态学研究新领域:植物—土壤反馈研究评述被引量:2
2019年
植物—土壤反馈对理解植物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能用于解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生产力形成与维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等生态学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利用植物—土壤反馈解释群落演替、生物入侵、植物适应性和选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进化过程等科学问题,并就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认为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可以利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管理陆地生态系统,减缓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生态变化方面的负面效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
李晓晶王伟峰段玉玺王博刘源刘宗奇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生物入侵生态系统
库布齐沙漠东部不同生物结皮发育阶段土壤温室气体通量被引量:13
2019年
以流动沙地为对照,采用时空替代法分析库布齐沙漠东部固定沙地上不同发育阶段生物结皮藻类结皮和地衣结皮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生物结皮发育对荒漠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土壤CO_2排放通量大小为地衣结皮(128.5 mg·m^(-2)·h^(-1))>藻结皮(70.2 mg·m^(-2)·h^(-1))>流动沙地(48.2 mg·m^(-2)·h^(-1)),CH_4吸收通量大小为地衣结皮(30.4μg·m^(-2)·h^(-1))>藻结皮(21.2μg·m^(-2)·h^(-1))>流动沙地(18.2μg·m^(-2)·h^(-1)),N_2O排放通量大小为地衣结皮(6.6μg·m^(-2)·h^(-1))>藻结皮(5.4μg·m^(-2)·h^(-1))>流动沙地(2.5μg·m^(-2)·h^(-1)).CO_2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生长季显著大于非生长季;CH_4和N_2O季节变化差异不显著,前者生长季吸收大于非生长季,后者非生长季排放大于生长季.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是影响温室气体通量的重要因素,环境水热因子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子,但CH_4和N_2O通量对水热因子的变化不敏感.随着植被恢复和生物结皮发育,荒漠土壤温室气体累积通量的不断增大导致其百年尺度的全球增温潜势亦显著提高,依次为地衣结皮(1135.7 g CO_2-e·m^(-2)·a^(-1))>藻结皮(626.5 g CO_2-e·m^(-2)·a^(-1))>流动沙地(422.7 g CO_2-e·m^(-2)·a^(-1)).
王博段玉玺王伟峰刘宗奇李晓晶刘源李少博郗雯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结皮温室气体
内蒙古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下蒙古扁桃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贺兰山蒙古扁桃种群分布特点,选择3个典型生境下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以现地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生境异质性会对植物个体生长和种群特征产生直接的影响,处于干旱阳坡种群的密度较大,但是灌丛高和冠幅平均直径较小;位于干河床种群的密度最小,但灌丛高和冠幅平均直径较大。所调查样地内均有蒙古扁桃的实生苗存在,种群更新良好并处于稳定状态。贺兰山蒙古扁桃种群在生境适宜的小尺度范围内呈集群分布,且以幼苗和幼树为主,随着空间尺度的放大,种群呈明显的随机分布特征。
杨跃文季蒙刘新前曾宇任建民李银祥王志波张凤鹤
关键词:蒙古扁桃
毛乌素沙地不同复配土条件下苜蓿光合特征及产草量研究
2022年
为探索复配土对苜蓿光合特征及产草量的影响,本文以风沙土和下覆黄绵土混合形成的复配土作为基质,以苜蓿为材料,在毛乌素沙地采用单因素等梯度控制试验法,研究了复配后土壤机械组成、含水率和苜蓿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复配土配比(下覆黄绵土与其风沙土体积比)增大,土壤砂粒含量减小,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大;苜蓿净光合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叶绿素总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草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25%时达到最大;而苜蓿蒸腾速率逐渐增大,干鲜比则逐渐减小。利用TOPSIS法综合分析得出:最适宜苜蓿生长发育的复配土比例为25%。利用25%的复配土种植苜蓿既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当地经济收入。
刘宗奇段玉玺高永陈士超
关键词:苜蓿光合特性毛乌素沙地
库布齐东段不同植被恢复阶段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分配格局被引量:9
2019年
为科学评价植被恢复促进沙漠化逆转对碳氮储量的影响,以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油蒿固定沙地、柠条固定沙地、沙柳固定沙地5个阶段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碳氮储量均表现为:流动沙地(3320.97 kg C/hm^2、346.69 kg N/hm^2)<半固定沙地(4371.46 kg C/hm^2、435.95 kg N/hm^2)<油蒿固定沙地(6096.50 kg C/hm^2、513.76 kg N/hm^2)<柠条固定沙地(9556.80 kg C/hm^2、926.31 kg N/hm^2)<沙柳固定沙地(19488.54 kg C/hm^2、982.11 kg N/hm^2)。植被层碳氮储量均呈现随植被恢复逐渐增加的趋势,除流动沙地外,其他阶段碳氮储量均以灌木层为主,占比分别为66.65%—91.41%和52.94%—93.39%,草本和凋落物占比较小。灌木各器官生物量及碳储量分配均为:茎>根>叶,氮储量分配无明显规律,草本各器官生物量及碳氮储量分配均为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土壤层是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储量的主体,碳储量占比为68.64%—99.62%,氮储量占比为89.26%—99.89%,同样呈现随植被恢复逐渐增加的趋势。碳氮储量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特征,且随植被恢复过程富集性显著加强。这说明人工建植促进植被演替实现沙漠化逆转可以显著增强荒漠生态系统的碳氮固存能力。
王博段玉玺王伟峰李晓晶刘宗奇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生物量植被恢复
库布齐沙漠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水量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以库布齐沙漠不同植被类型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沙地类型间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呈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流动沙地。而不同植被类型固定沙地间,则表现为演替时间较长的天然油蒿灌木林群落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高于演替时间较短的人工杨树乔木林和人工沙柳灌木林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地上、地下)表现为由固定沙地到流动沙地依次递减,杨树乔木林固定沙地显著高于油蒿和沙柳灌木林固定沙地。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且由固定沙地到流动沙地依次递减,固定沙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排序为:人工杨树固定沙地>天然油蒿固定沙地>人工沙柳固定沙地,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该区域不同植被类型的生产力受林分特征和土壤养分共同制约,而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会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张立欣段玉玺王伟峰莎仁图雅李晓晶王博
关键词:植被类型群落特征库布齐沙漠
光强和氮源对念珠藻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胞外多糖(EPS)是结皮蓝藻形成生物结皮的胶结剂,为了理解常球状存在的丝状蓝藻——Nostoc胶结沙粒的机理,探讨了光强[40、80μE/(m2?s)]和氮源(气态氮,硝态氮)对结皮优势种Nostoc sp.分泌EPS(包括荚膜多糖CPS和释放多糖RPS)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Nostoc sp.在气态氮和硝态氮下都有相似的快速生长,但其分泌的RPS、CPS及EPS量,在硝态氮下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气态氮下却与光强没有关系。相关代谢研究发现,在硝态氮下细胞内有更高含量的可溶性糖和蔗糖。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在两种氮源下,蔗糖量与RPS量或CPS量间的显著正相关都只发生在80μE/(m2?s)下,在气态氮中,两光强下的胞内总糖量都与CPS量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说明,Nostoc sp.在氮源利用和光强适应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它即使在快速生长的对数期,也可同时分泌相当量的EPS,这使其在球状藻殖段形成之前胶结沙粒成为可能。由此可推知,Nostoc sp.在贫瘠沙土表面的最初生长过程中,其胞外的EPS均来自胞内的固碳产物,在高光强下,蔗糖很可能是其EPS合成的原料。
葛红梅周旭萍夏令张德禄胡春香
关键词:胞外多糖光强氮源生物结皮NOSTO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