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69)

作品数:18 被引量:297H指数:11
相关作者:高亚军李生秀强秦党占平张建昌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小麦
  • 11篇土壤
  • 9篇秸秆
  • 9篇旱地
  • 8篇冬小麦
  • 8篇秸秆覆盖
  • 6篇施氮
  • 6篇水分
  • 5篇氮量
  • 5篇栽培
  • 5篇施氮量
  • 5篇垄沟
  • 5篇垄沟种植
  • 5篇沟种
  • 4篇土壤水
  • 4篇不同栽培
  • 3篇地冬
  • 3篇栽培模式
  • 3篇土壤水分
  • 3篇土壤温度

机构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杨凌职业技术...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宝鸡市农业技...
  • 1篇咸阳职业技术...
  • 1篇宝鸡市农业局

作者

  • 14篇高亚军
  • 9篇李生秀
  • 6篇党占平
  • 6篇强秦
  • 5篇曹卫贤
  • 5篇刘文国
  • 5篇张建昌
  • 4篇杨君林
  • 4篇刘炜
  • 3篇刘思春
  • 3篇田霄鸿
  • 2篇许安民
  • 2篇李世清
  • 2篇郑险峰
  • 2篇吕家珑
  • 2篇王朝辉
  • 2篇杜建军
  • 2篇王永一
  • 2篇马爱生
  • 1篇杨学云

传媒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Pedosp...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因素控制下渭北旱地小麦产量寻优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连续三年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三因素的不同处理,研究多因素小麦栽培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采用垄沟、覆膜、秸杆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穗数不产生影响;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影响小麦穗数,在施纯氮0~240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kg,增减穗数4288;增加播量,极明显地提高小麦穗数;不同的栽培模式、氮肥用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穗粒数不产生影响;覆膜栽培与垄沟栽培之间千粒重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小麦千粒重在不同的条件下影响明显,覆膜栽培条件下,高氮肥水平,低密度(播种量180kg/hm^2)的千粒重大于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垄沟模式下,高氮水平(施纯氮240kg/hm^2)与中氨水平(施纯氮120kg/hm^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肥相比,千粒重明显提高,秸秆覆盖模式下,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与不施氮、高氮水平组合的平均千粒重最低,两者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它各组合差异显著。正常降水年份,旱地小麦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模式,能够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尤其是覆膜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降水量多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甚至产生负效应。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240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kg.增减籽粒产量5.7kg;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对照)模式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产量排列次序都为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大于低密度(播种量180kg/hm^2),低氮和不施氮时,增加密度,可提高产量。
刘文国张建昌曹卫贤党占平强秦高亚军李生秀
关键词:垄沟种植秸秆覆盖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54
2005年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但夏季休闲期间容易下迁至作物无法吸收的土壤深度.与常规无覆盖模式相比,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显著提高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0~200 cm的硝态氮残留,这与地膜覆盖导致有机氮矿化增加有关;秸秆覆盖对作物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均没有明显影响.施氮量低于120kg/hm2时,各种栽培模式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的分布差异较小,只有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处理在土壤表层有少量硝态氮累积;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无覆盖和秸秆覆盖土壤60~120 cm深度都有明显累积峰,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土壤残留硝态氮则在60 cm以上土层累积较多.小麦种植密度也影响了各种栽培模式土壤硝态氮及其分布特点.垄沟种植条件下,从土壤表层到200 cm的深层,垄上土壤残留硝态氮均显著高于沟内土壤;上层差异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差异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这种差异显著增大;随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则显著降低.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吸氮量和土壤中残留硝态氮量均显著提高;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占施氮量的0.3%~44.6%.垄沟种植模式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最多,地膜覆盖处理次之,垄沟种植处理垄上土壤增加量远远高于沟内土壤.施氮量提高1倍,增加的残留硝态氮量平均提高了3倍多.提高小麦种植密度,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平均减小13.2 kg/hm2.由于种植密度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因此硝态氮残留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秸秆覆盖模式80~140 cm土层降低显著;地膜覆盖条件下高密与低密残留硝态氮的差异主要在深层;垄沟模
高亚军李云李生秀强秦曹卫贤刘文国张建昌党占平刘金海
关键词:垄沟种植秸秆覆盖施氮量旱地
旱作农业区土壤水分保蓄状态及其能量特征被引量:5
2005年
在渭北旱地农田设置覆盖、耕翻等不同保蓄土壤水分处理,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保蓄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耕翻覆盖地>覆盖地>耕翻地>裸露休闲地.耕作层水分保蓄差异最为明显,但是在土层深度40~50 cm处,耕翻过土壤含水量稍大于覆盖过土壤.同一土层土壤水分能量变化规律是土壤水势耕翻覆盖地>覆盖地>耕翻地>裸露休闲地,而同一土层土壤温度变化规律恰好与土壤水势相反,证明在影响土壤水势因素中,土壤水分的正效应>土壤温度;土壤温度日变幅明显是裸露休闲地和耕翻地大于覆盖地.
马爱生刘思春高亚军陈德育权定国许安民
关键词: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
长期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水分运动与热力学函数关系初探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研究了温度、水分、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比较,土壤水势温度效应为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提高土壤水势可增加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呈现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相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增加温度可提高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其导水率温度效应值(dk/dt)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施化肥。土壤含水量一定时,随着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增大,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也增大,并且高量玉米秸秆还田大于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化施肥,拟合得出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与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方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刘思春张红吕家珑王永一郭文龙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热力学函数土壤导水率
渭北旱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4年田间小麦试验,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睇Ⅱ种植密度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4年后,0-200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为29.87-462.59kg/hm0,且主要积累在80-160cm土层,土壤氮库不仅明显.且残留比前3年土壤剖面显著下移(前3年主要累积在100cm),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栽培模式和种植密度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累积规律及其小麦籽粒吸氮量基本相似,排序均为:地膜覆盖〉常规种植〉秸秆覆盖〉垄沟种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也相应增加.N0处理0-200cm土壤平均硝态氮残留量为57.69kg/hm^2.N120处理平均为97.04kg/hm^2,虽然高于无氮处理,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N240处理平均为355.43kg/hm^2,比前者增加的幅度更大,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施氮肥而增加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为14.9~401.18kg/hm^2.平均占4年施氮量的19.59%,其中地膜覆盖占26.07%,常规种植占20.98%,秸秆覆盖占17.46%,垄沟种植种植占13.87%。
程杰高亚军强秦
关键词:垄沟种植秸秆覆盖施氮量
土壤水势测定方法的选择及准确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对土壤水势常用的3种测定方法探讨,发现测定土壤水势的方法存在差别,压力膜的准确度为最高,其次是离心机,张力计的准确度较低。压力膜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形状与原状土壤的特征曲线大致相符,但要完整地测出某土壤的特征曲线需要长达半年之久。离心机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较压力膜测定有偏离,离心机测定过程中土壤容重的不断变化、土壤温度升高等造成测定结果有差异,但它的测定周期短。张力计广泛应用于确定农田灌溉的时期,虽然张力计测定结果较差,但它仍是农业生产和实验室测定土壤水势切实可用的仪器,若使用压力传感器保持平衡,对土壤和张力计之间水分交换忽略不计,准确性会显著提高。
刘思春高亚军王永一马爱生
关键词:张力计离心机土壤水势
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直线关系。不同土层含水量对作物不同时期生长影响不同,因而也对产量作用不同,越冬期各层土壤含水量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播种期为耕层和返青期以后中层土壤含水量。旱地冬小麦不同时期对不同土壤层次土壤含水量敏感性不同,灌浆期对各层土壤水分最敏感,拔节孕穗期前对耕层土壤水分较敏感,拔节孕穗期以后对中层土壤水分较敏感。
党占平刘文国张建昌强秦曹卫贤高亚军李生秀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
Response of Tomato Plants to a New Application Method of Polyolefin-Coated Fertilizer被引量:3
2005年
The response of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plants basically fertilized with 0.3 g N per plant of compound fertilizer with a N:P2O5:K2O ratio of 20:10:20 to sticks of polyolefin-coated fertilizer (POCF) (LongT0 with a N:P2Os:K2O ratio of 14:12:14) applied 23 d after transplanting was investigated using rooting boxes in the greenhouse. The results at 26 and 40 d after stick fertilizer treatment showed that the use of the stick fertilizer greatly increased the production of many new fine roots from the tomato plants. Compared to the unfertilized control, root length and root length density in the stick fertilizer treatment increased by 3.6-6.7 fold. In the soil zones near the stick fertilizer, root weight and root mass density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he stick fertilizer treatment. Additionally, the use of the stick fertilizer increased the N, P and K concentrations in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the tomato plants. The new fine roots growing near the stick fertilizer not only absorbed more nutrients and translocated them to the shoots, but also contained more nutrients within themselves. The soil ammonium and nitrate N data showed that N released from the stick fertilizer played a major role in inducing the production of new fine roo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ick fertilizer could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o-situs application technique to change and control the root distribution of crops as well as to increase the potential capacity of roots for water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TIAN Xiao-HongM. SAIGUSA
渭北黄土坮塬区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渭北黄土坮塬区110个苹果园的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苹果园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8.9~12.1 mg·kg-1,平均为10.05 mg·kg-1,属较低水平;有效氮、磷、钾供应状况大约为钾>氮>磷,按照农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衡量,果园土壤普遍缺磷,约40%土壤缺氮,而钾素含量较为丰富;有效铁、锌、锰含量大部分在边缘值以下,其比例分别为铁64.5%、锌83.4%、锰91.3%,缺乏程度依次为Mn>Zn>Fe,远远不能满足苹果优质、高产之需要.
梁关会刘林权定国吕家珑
关键词:土壤养分
旱地冬小麦返青前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被引量:45
2007年
设置田间试验,研究旱地麦田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采用微型温度纪录仪连续24 h观测,获得了小麦返青前10 cm和2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系统数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使麦田冬前(11月21日-12月20日)和越冬前期(12月21日-1月20日)的昼夜平均温度显著升高;冬前和越冬前期,秸秆覆盖土壤10 cm温度在13∶00-17∶00之间低于无覆盖,其余时间高于无覆盖土壤,越冬后期,秸秆覆盖土壤10 cm温度在12∶00-23∶00之间低于无覆盖,其余时间则高于无覆盖;覆盖土壤20 cm温度在24 h内则始终高于无覆盖土壤(冬前和越冬前期);8∶00-10∶00覆盖与无覆盖温差最大。土壤20 cm昼夜平均温度均显著高于10 cm土壤;秸秆覆盖条件下20 cm与10 cm温差昼夜平均值在冬前显著低于无覆盖,在越冬期则稍高于无覆盖;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土壤温度的变幅,土壤的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也显著低于无覆盖土壤。
刘炜高亚军杨君林杨学云李生秀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秸秆覆盖土壤温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