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9BZS021)
- 作品数:37 被引量:117H指数:6
- 相关作者:杨鹏程贺建林郑自军张颖华蒋仁梅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民国前期(1912—1927)荆江两岸地区洪水灾害特征分析
- 2006年
- 民国前期(1912-1927)荆江两岸地区水灾频仍。根据荆江两岸地区1912—1927年洪水灾害的相关资料,可知这一时期洪水灾害的若干特征,即普遍性、连续性、积累性和区域性。
- 朱晓琳
- 关键词:民国前期洪水灾害
- 民国湖南华洋筹赈会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湖南华洋筹赈会存在于 192 1- 192 4年 ,主要从事筹赈、急赈、工赈、米禁等灾害救济活动。它是当时一所新型的近代义赈机构 ,以典型的官绅合办模式运作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色彩和浓郁的近代化气息。
- 郑自军
- 清朝后期荆江地区的治水对策被引量:2
- 2006年
- 清朝后期荆江地区水灾肆虐,哀鸿遍野,对此各种解决对策,多少带有区域自保的意味,作为中央政府的清政府缺乏宏观调控能力,在实践中基本上采取了“不作为”的政策。
- 李丽
- 关键词:清朝后期治水
- 古代湖南灾荒与社会骚动被引量:1
- 2003年
- 自然灾害若达到一定烈度,除了造成人口死亡、田园毁损之外,还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当生命也因饥荒受到严重危胁的死亡关头,灾民会做出道德失范、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的越轨行为。湖南历史上因灾荒引发的农民造反或民变不胜枚举。这些暴烈行为对社会生产力和道德规范都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和冲击力。
- 杨鹏程
- 关键词:灾荒
- 清季湖南救灾赈务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清季湖南救灾赈务措施基本上继承了古代的传统方式。赈务主要有急赈、蠲缓、平粜、工赈等措施 ;救灾措施主要有抗洪救灾。
- 杨鹏程
- 关键词:工赈救灾
- 清朝前期湖南旱灾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旱灾是清代前期湖南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并直接或间接的引发了社会性的饥荒。而在当时湖南的各种抗旱方式中 ,合理性与消极性并存。就这些抗旱方式的整体而言 。
- 张颖华
- 关键词:旱灾清朝前期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季节性
- 从1934年湖南赈务看民国时期荒政近代化的趋向被引量:13
- 2005年
- 1934年湖南旱魃为虐,灾难深重,湖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赈灾措施。这些举措虽然大多沿袭传统赈务的方式,但在赈灾机构、赈源募集、救灾方式、信息传递、国内外慈善机构的介入及赈务人员素质的变化等方面都体现了民国时期荒政近代化的趋向。
- 杨鹏程
- 关键词:民国时期近代化荒政赈灾措施信息传递慈善机构
- 关于人口增长、环境退化、贫困与政策取向的深层次思考被引量:8
- 2001年
- 通过对人口增长与环境退化和贫困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人口增长是环境恶化和资源过快耗竭的关键原因。而恶化的环境和资源的稀缺又导致贫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取向——除了关键依靠科技进步和控制人口增长外,还应加强城镇化建设和停止误导性的开发。
- 贺建林
- 关键词:人口增长环境退化贫困
- 晚清湖南旱灾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清朝后期湖南旱灾大多为插花性干旱,较少发生全省性大范围干旱。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与干旱延续的时间成正比。若发生在春季耕种期会延误农时;若发生在夏秋农作物生成期会导致庄稼失收或绝收;旱灾造成粮价上涨,还会诱发疫灾和蝗灾;严重的旱灾可能威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造成人口死亡、社会恐慌和动荡。
- 杨鹏程
- 关键词:旱灾粮食产量粮价饥荒
- 清朝前期(1644~1839年)湖南生物灾害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清朝前期(1644~1839年)湖南境内发生的生物灾害主要为虫灾和疫灾。虫灾以危及稻麦的蝗灾为主,疫灾既有危及人体的瘟疫也有危害耕畜的牛瘟,对社会生产生活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 杨鹏程
- 关键词:清朝前期蝗灾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