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41036)
- 作品数:19 被引量:159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宪恩段海燕王泳璇丁哲王寒凝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 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被引量:21
- 2017年
- 探究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为例,设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准情景、稳定情景和协调情景,建立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预测模型,对吉林省2030年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和稳定情景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呈U型趋势,其中基准情景在2025年降至最低点0.439,稳定情景在2020年降至最低点0.477,这表明,在能源环境改善不力的情景下,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极易出现U型曲线,协调发展度最低点出现时间越晚,其数值越低,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系统要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难度越大。稳定人口生育水平、合理控制城市化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使用非化石能源等可促进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 段海燕肖依静丁哲王宪恩
- 关键词:情景预测
- 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演进趋势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严重失调,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子。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趋势,分析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在工业化进程中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趋于平稳的3个阶段,呼应了日本工业化进程中快速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经济衰退阶段,只是由于发展惯性及环境政策效果的延迟性,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拐点整体上推迟5年左右;另外,拟合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改造以及可再生资源与废弃物利用程度的提高是促进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由此,我国在稳定经济发展速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同时,应考虑提早采取相关措施,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再生资源和废弃物的利用程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 王宪恩王羽夏菁段海燕
- 关键词:经济社会能源环境演进趋势
- 中日工业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碳排放量增长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日本作为典型的工业化国家,二战后经历了压缩式工业化进程,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日本的工业化、后工业化特点较明显,不同工业化阶段的碳排放规律也各具特色。工业化进程消费大量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研究日本不同工业化阶段各碳排放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特点,分析其影响规律,可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减排提供指导和借鉴。
- 刘红琴王宪恩段海燕
-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
- 吉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定量研究省域层面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以及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是完成"十二五"和2020年碳强度下降指标的关键所在.以吉林省为例,运用STIRPAT随机模型,采用有偏估计岭回归方法对人口、经济、技术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模拟,并检验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同时,引入脱钩指数法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相对影响程度较大,是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经STIRPAT模型检验,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这也从另外一方面验证了目前两者之间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
- 王宪恩何小刚史记王寒凝段海燕
- 关键词:碳排放STIRPAT模型岭回归脱钩指数
- 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影响分析与动态模拟预测被引量:5
- 2017年
- 居民家庭生活能源的消耗日益增长成为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基于此,应用STIRPAT模型对我国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拟合,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动态模拟2030年碳排放情况。研究结果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引起居民家庭能源消费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次之;居民消费占比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主要呈负向效应。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表明2030年居民家庭消费碳排放的最大概率值为64.27亿吨。
- 刘云鹏王泳璇王帆丁哲赵文晋
- 关键词:居民家庭消费碳排放
- 我国碳排放强度空间驱动类型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完美迪氏指数分解(LMDI)将我国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分解为技术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因素、能源强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并结合相关数据对我国碳排放强度驱动效应进行测度,分析各省份的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驱动类型。研究显示,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是影响我国氧化碳排放强度变化的最显著因素;各省份碳排放强度空间驱动类型共有4种,分布特点显著,这对我国新时期国家及各省份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崔佳解品磊赵文晋段海燕王宪恩
-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LMDI模型
- 政府科技补贴能通过企业科技创新改善产能过剩吗?——基于新能源产业与汽车产业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都会带来国民经济的生产危机。文章以汽车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以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政府科技补贴对产能过剩的改善作用,并分析企业研发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中介作用明显;汽车产业因其异质性而使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存在差异。
- 孙璞尹小平
- 关键词:产能利用率产能过剩
- 排污权交易制度下最优监管机制的建立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分析企业追求的净效益和政府追求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构建了关于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模型,分析了在超标排污监控机制下管理部门和排污企业的博弈行为和均衡策略,并讨论了政府监督机制对博弈双方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部门需要通过提高执法收益以及处罚措施的严厉程度、降低监测成本和制裁成本才能建立最优的监管机制.通过建立有效合理的监管机制,保证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顺利实施.
- 王宪恩王庚哲康峤王硕叶红升段海燕
-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制度博弈分析
- 终端能源消费过程中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关键问题解析
- 2013年
- 2013g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多年罕见的严重“雾霾天气”,范围大、污染重、持续时间长,大气污染防治遂成为新时期国家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环境管理政策的更新以及环保部门监管力度的提高亦成为新时期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 刘红琴王宪恩胡若漪段海燕
-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能源消费城市环境管理持续时间
- 典型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征因各国工业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典型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趋势,可为其他国家未来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美国、日本等8个典型国家为例,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1961-2011年的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1年期间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工业化完成国家经历了完整的工业化进程,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呈现明显的"U"型变化趋势,而美国、法国等后工业化国家因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而处于"U"型曲线右侧的上升阶段,埃及、马来西亚、泰国等前工业化国家因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而处于"U"型曲线左侧的下降阶段。各国因工业化开始时间、发展速度及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差异,其协调发展度谷值时间和谷值量存在差异。
- 王宪恩王寒凝夏菁赵婧辰段海燕
- 关键词:工业化经济社会发展能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