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329)
- 作品数:8 被引量:88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芳包善微卢海燕石细敏宋英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被引量:7
- 2009年
-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施用了吡虫啉的不同水稻品种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行为无明显影响。稻虱缨小蜂在不同浓度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嗅觉偏好。当褐飞虱密度为10头/苗时,与高浓度吡虫啉处理相比,低浓度吡虫啉处理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到了更多的稻虱缨小蜂(施药5天除外)。GC-MS分析发现:与对照植株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吡虫啉处理的稻株挥发物组分种类不变;吡虫啉浓度不同导致水杨酸甲酯等8种组分的相对含量明显不同;同时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因吡虫啉浓度与水稻品种、褐飞虱密度及施药天数等因子的互作发生了明显改变。
- 刘芳包善微卢海燕宋英石细敏祝树德
- 关键词:稻虱缨小蜂寄主选择行为吡虫啉水稻挥发物褐飞虱
- 灰飞虱对抗性粳稻品种稻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机制被引量:6
- 2009年
- 为明确镇稻2号、扬粳9538、徐稻3号及盐稻8号等4个粳稻品种驱避灰飞虱的原因,采用"H"型嗅觉仪测定灰飞虱对4个抗性品种稻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的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其中4个组分对灰飞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灰飞虱明显偏好感虫对照武育粳3号稻株的挥发物和避开扬粳9538等抗性品种稻株的挥发物。GC-MS分析发现,抗虫稻株挥发物的组成与感虫对照武育粳3号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感虫对照稻株的挥发物中有38种成分;与感虫稻株挥发物相比,徐稻3号、盐稻8号、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增加了未知20组分,且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还增加了橙花叔醇。此外,徐稻3号、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较感虫对照中的有明显改变。生物活性测定表明,Z-法尼烯、橙花叔醇及雪松醇等3个组分对灰飞虱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 刘芳宋英包善微卢海燕石细敏祝树德
- 关键词:灰飞虱水稻品种挥发物
- 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寄主选择行为及褐飞虱为害稻株挥发物的影响
- <正>寄生蜂种类繁多,是农作物害虫的重要天敌。对于每一头雌蜂,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合适的寄主产卵,繁延后代。在寄主搜索过程中,寄生蜂首先定位寄主植物生境,其次是寄主植物,最终找到寄主本身。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物在寄生蜂...
- 刘芳包善微卢海燕宋英石细敏祝树德
- 关键词:稻虱缨小蜂吡虫啉寄主选择行为水稻挥发物褐飞虱
- 文献传递
- 扑虱灵和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寄生率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用农药扑虱灵和吡虫啉处理2个不同水稻品种(秀水63、镇稻2号),观察其对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et Wang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寄生蜂的密度为50头/10盆苗时,经农药处理后的稻株上稻虱缨小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变化;药剂处理后的秀水63(1d、3d)上稻虱缨小蜂的寄生率高于相应药剂处理的镇稻2号上的。当寄生蜂的密度为100头/10盆苗时,经扑虱灵2种浓度(25.0g/667m2、12.5g/667m2)处理3d的秀水63、扑虱灵高浓度(25.0g/667m2)处理1d的镇稻2号上稻虱缨小蜂寄生率较对照有显著下降;经吡虫啉高浓度(15.0g/667m2)处理3d的秀水63上寄生率较对照明显下降;低浓度药剂处理(1d、3d)稻株上的稻虱缨小蜂寄生率高于相应高浓度药剂的处理。这表明药剂处理会导致稻虱缨小蜂的寄生率下降,稻虱缨小蜂寄生率的变化受稻虱缨小蜂的密度、药剂种类和浓度以及水稻品种影响。
- 徐志英刘芳宋英包善微张军王奎萍
- 关键词:农药扑虱灵吡虫啉稻虱缨小蜂寄生率水稻
- 二甲四氯钠对水稻挥发物释放的影响
- 2010年
-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施用二甲四氯钠对水稻挥发物释放的影响。利用固相微萃取法收集水稻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共收集到24种水稻挥发物组分,其中已定性的8种,以倍半萜类化合物(7种)为主。在已定性的组分中,异喇叭烯、(-)-α-雪松烯、(+)-β-雪松烯、雪松醇4种组分在水稻上属首次报道。不同处理收集的水稻挥发物种类相同,但挥发物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二甲四氯钠浓度导致异喇叭烯等13种挥发物组分(占种类总数的54.2%)相对含量的变化;而(-)-α-雪松烯等11种组分(占种类总数的45.8%)相对含量因施药天数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二甲四氯钠与水稻品种间的互作使异喇叭烯等17种水稻挥发物组分(占种类总数的70.8%)相对含量显著改变。
- 卢海燕张青祝树德刘芳
- 关键词:水稻挥发物
- 三唑磷对稻纵卷叶螟诱导的水稻植株挥发物释放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研究了施用三唑磷对稻纵卷叶螟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的影响。利用固相微萃取法收集水稻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共收集到36个水稻挥发物组分,其中已定性的14个,以萜类及其氧化物(11个)为主。在已定性的组分中,异喇叭烯、(-)-α-雪松烯、(+)-β-雪松烯、雪松醇等4个组分在水稻上尚未见报道。不同处理间水稻挥发物种类相同,但挥发物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三唑磷浓度不同导致5种挥发物组分(占总种类数的13.9%)相对含量的变化;而27种组分(占总种类数的75.0%)相对含量因施药天数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农药与水稻品种、害虫密度等生物因子间的互作使32种水稻挥发物组分(占总种类数的88.9%)相对含量显著改变。
- 卢海燕刘芳包善微宋英石细敏祝树德张青
- 关键词:水稻挥发物三唑磷稻纵卷叶螟
- 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9
- 2009年
- 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常见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3000、6000倍浸渍水稻叶片,接稻纵卷叶螟幼虫24h死亡率在40%左右,96h死亡率达i00%。稻田小区和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显示:药后14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0.s9%、97.07%,高于药后4、7d的防效。其防效好于氟虫腈、虫酰肼+辛硫磷。田间与施药前相比,药后14d球腹蛛显著增加,微蛛、狼蛛的数量及蜘蛛总量无显著差别。室内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黑肩绿盲蝽及稻虱缨小蜂的死亡率在O~6.67%。上述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效,且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安全。
- 刘芳奚本贵包善微张桥秦吉祥石细敏江涛赵俊玲
-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稻纵卷叶螟防效
- 印楝素对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植株挥发物释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利用固相微萃取法收集施用印楝素对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共收集到褐飞虱为害稻株挥发物25种,其中已定性组分14种,以倍半萜类化合物(9种)为主.褐飞虱为害稻株挥发物比健康稻株多柠檬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未知6、未知7、姜烯、橙花叔醇、正十七烷8种组分.印楝素处理未导致新的挥发物组分产生,但使褐飞虱诱导的挥发物组分相对含量发生变化.印楝素的浓度导致柠檬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未知6、姜烯、正十六烷6种组分相对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而水杨酸甲酯、未知6、未知7、姜烯、橙花叔醇5种挥发物组分相对含量因施药天数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印楝素与水稻品种、害虫密度等生物因子间的互作使所有虫害诱导挥发物组分相对含量均发生显著改变.
- 卢海燕刘芳祝树德张青
- 关键词:水稻印楝素褐飞虱
- 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设定2种吡虫啉浓度(有效浓度分别为37.5、15.0 g.hm-2),探讨其对褐飞虱的卵寄生蜂稻虱缨小蜂的毒性。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成虫在接触高浓度吡虫啉1.5 h及低浓度吡虫啉2 h后,死亡率均达100%,显著高于未接触药剂的对照[死亡率为(1.67±1.67)%]。携带稻虱缨小蜂幼体的稻苗经高浓度吡虫啉处理后,稻虱缨小蜂的羽化率为(83.53±1.81)%,显著地低于未经药剂处理的对照(92.09±0.75)%。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790.89μg.kg-1。稻虱缨小蜂接触250、500μg.kg-12种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后,分别有40%和65%残存个体未能对褐飞虱为害稻株挥发物作出反应;而作出反应的个体亦不能区分虫害稻株与健康稻株的气味。然而,接触2种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后,存活的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利它素的行为反应及对褐飞虱卵的寄生率无明显改变。
- 刘芳包善微宋英卢海燕石细敏
- 关键词:稻虱缨小蜂吡虫啉毒性亚致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