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719)
-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3
- 相关作者:姜泉巩勋唐晓颇吴振宇李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香港浸会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刺激因素对小鼠胶原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辐射刺激、心理应激加酒精刺激及抗原免疫刺激3种不同因素对胶原蛋白的代谢失调及组织器官的损坏。方法:辐射刺激采用γ射线照射,心理应激加酒精刺激采用小站台水环境应激加质量浓度42%白酒灌胃刺激,抗原免疫刺激采用II型胶原免疫。胶原蛋白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Image-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胶原变化状况。结果:辐射损伤后胶原在血管周围的面积明显较非刺激组增多,辐射后4周较2周更严重;心理应激加质量浓度42%白酒灌胃后,心、肝、肾的血管周围均出现胶原沉聚面积加大,且向周围组织渗透;II型胶原免疫后关节腔胶原的沉聚面积较非刺激组更为严重,导致关节强直。结论:物理、化学、心理及生物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影响胶原蛋白的代谢与失衡,这些胶原蛋白沉聚在血管周围导致硬化,反应的面积大小次序为心>肾>肺>肝。沉聚在关节周围导致关节强直或活动受限。
- 吴振宇吴广均姜泉唐晓颇曹炜李德平李秀梅
- 关键词:胶原蛋白心理应激酒精肝损伤小鼠
- 清热活血方药对CIA大鼠Wnt信号通路成骨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分析清热活血方(QRHX)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清热活血方药对CIA大鼠骨破坏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热活血方药组、依那西普组。通过滑膜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关节滑膜病理改变,采用RT-PCR方法对各组大鼠滑膜DKK-1、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通过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DKK-1、β-catenin、TCF、LRP5的蛋白含量。结果:滑膜病理显示清热活血方药组大鼠滑膜中的炎症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清热活血方药组大鼠滑膜中DKK-1mRNA表达水平和血清中DKK-1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β-catenin、TCF、LRP5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结论:清热活血方药能降低滑膜炎症水平,抑制Wnt信号通路中DKK-1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β-catenin、TCF、LRP5的表达,可能通过作用于Wnt/β-catenin通路在CIA大鼠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骨保护作用。
- 李波姜泉巩勋吴振宇唐晓颇杨卉焦娟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WNT信号通路清热活血方
- 清热活血类方药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影响的研究与思考被引量:19
- 2016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患病5~10年致残而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比例达33%~39%,是我国肢体残疾的主要致残因素之。其高度骨破坏过程所导致的局灶性骨侵蚀与关节功能丧失等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RA以保护关节、减轻骨破坏为治疗目标。
- 周新尧吕爱平姜泉巩勋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活血类方药清热致残因素
- 从伏邪理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从伏邪角度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病因病机,以期更全面的认识RA,拓宽临床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整理伏邪致病学术理论,从释义、理论溯源、现代医家认识等方面,对伏邪理论的论述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伏邪致病的规律对RA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进行探讨。[结果]伏邪理论最早源自《黄帝内经》,伏邪目前多分为外感伏邪和内伤伏邪,RA的病因具有伏邪致病客观依据,其病机符合伏邪的致病机理,其治则治法与伏邪致病的治疗大法相一致。[结论]根据伏邪致病的特点及发展、传变规律来认识RA,能更好地抓住疾病的本质。伏邪理论对RA的诊治具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伏邪理论认识RA为临床证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王建巩勋姜泉
- 关键词:伏邪类风湿关节炎扶正祛邪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