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1-G4)
- 作品数:80 被引量:437H指数:12
- 相关作者:刘爱萍高书晶徐林波陈红印张礼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格氏线虫表皮蛋白和分泌蛋白抑制昆虫免疫活性的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格氏线虫表皮蛋白和分泌蛋白都具有抑制昆虫免疫反应的能力,能够帮助侵染期线虫侵染寄主,但两者所含蛋白组分并不相同,从而导致蛋白活性也有所差异。本研究采用乙醇萃取和昆虫匀浆诱导,分别从侵染期的格氏线虫体表及分泌物中得到了表皮蛋白和分泌蛋白,并比较了这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昆虫体内还是体外,侵染期线虫表皮蛋白和分泌蛋白都具有抑制昆虫免疫反应的生物活性,并且分泌蛋白的活性更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线虫侵染与昆虫免疫间的相互关系和线虫抑制昆虫免疫反应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科学佐证。
- 刘劲刘华袁京京刘峥杨秀芬张利莉邱德文曾洪梅
- 关键词:格氏线虫表皮蛋白分泌蛋白
- 绿僵菌不同转化子毒力差异与胞外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明确含有cry8E基因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不同转化子存在毒力差异的原因,揭示胞外酶与毒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6株含cry8E基因绿僵菌阳性转化子的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磷脂酶活性及其对暗黑鳃金龟幼虫Holotrichia parallela毒力,并分析了各个酶活指标与菌株毒力之间的相关性。生测结果表明,不同转化子间毒力差异较大,LT50的变化范围为14.48~21.26 d,校正累计死亡率变化范围为64.50%~92.86%。酶活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活力差异较大,且不同酶的活力变化规律不一致。将不同转化子的酶活分别与校正累积死亡率和LT50值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发现各转化菌株酸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与毒力相关显著。为了进一步确定酸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对毒力的综合影响,将不同转化子的酶活与校正累积死亡率、LT50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发现仅有几丁质酶活性与菌株毒力相关性显著。因此,推测不同转化子对寄主毒力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菌株间几丁质酶活性不同,几丁质酶可以作为大量转化子初步筛选的参考性指标,但是不能完全替代。
- 李燕翠张彦丰刘春琴农向群曹广春王广君刘玉升张泽华
- 关键词:金龟子绿僵菌暗黑鳃金龟胞外酶毒力
-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触角cDNA文库的构建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以羽化3天内的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雌雄触角为材料提取总RNA,以此为模板,通过SMARTscribeTM Reverse Transcriptase反转录酶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引物扩增获得双链cDNA,经CHROMA SPIN+TE-1000 Column分级分离后,收集0.4-2.0 kb之间的片段重组于质粒载体pSMART2IFD并电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ɑ,最终构建获得大草蛉雌雄触角全长cDNA文库。结果显示构建的雌雄触角cDNA初级文库滴度分别2.1×106pfu/mL和1.8×106pfu/m L,重组率均达到93.0%以上,插入cDNA的片段大小范围为0.4-2.0 kb,主要集中在0.5-1.0 kb,平均长度为549.0 bp,表明构建获得的文库质量较高,可保证大规模全长c NA的获得。该文库的构建丰富了大草蛉基因序列信息,为大量克隆大草蛉嗅觉相关基因,深入揭示大草蛉嗅觉识别机制奠定基础,也为合理利用大草蛉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王娟张礼生张海平刘晨曦王孟卿陈红印
- 关键词:大草蛉触角嗅觉CDNA文库
- 常用化学农药对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影响及其混用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被引量:6
- 2012年
- 球孢白僵菌HFW-05对粉虱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为扩大该菌株的杀虫范围及明确其与常用化学农药的混用效果,测定了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及化学药剂对HFW-05菌株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幼虫表现出很高的杀虫活性,5×107孢子/mL浓度下,HFW-05菌株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6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76.7%,各试验浓度下对2龄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显著高于3龄幼虫。随浓度降低化学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减弱,药剂对孢子的影响与菌药混用时对昆虫的毒力影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常规用量下,抑太保、三氟氯氰菊酯和辛硫磷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为0,0和7.9%,药剂5倍稀释液与1×106孢子/mL孢悬液混用,辛硫磷、灭多威、灭幼脲Ⅲ号对小菜蛾表现为拮抗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3.4%,16.2%和20.5%,其余药剂均表现为毒力相加作用,抑太保、氟虫脲的增效作用显著,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3%和98.0%。可见菌药合理混用对改善小菜蛾的生物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曹伟平宋健陆晴魏利民冯书亮杜立新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小菜蛾化学农药
- 不同环境条件对球孢白僵菌HFW-05的敏感性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对温度和紫外线等条件的变化,明确了该因素对HFW-05菌株生长与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培养有利于提高孢子萌发率及菌株产孢量;30℃培养有利于提高菌株产酶量,最适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5~30℃。生测试验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最佳致死温度范围为25~30℃。菌株在25℃下经紫外线1 h处理后,萌发率可比对照增加12%,产孢量增加26%,表明适量紫外处理有利于菌株生长。
- 宋健曹伟平陆晴杜立新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毒力
- 四株白僵菌的分类鉴定及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以在不同寄主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白僵菌菌株HFW-05、TE-07、Lu-08、Dj-04为供试菌株,通过对4株球孢白僵菌ITS区序列和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明确了4株供试菌株的种间分类和酯酶型、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4株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种下的不同酯酶型。
- 宋健曹伟平甄伟陈丹杜立新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
- 烯醇化酶在病原生物侵染寄主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烯醇化酶(enolase)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除在细胞内参与糖酵解过程外,还在病原生物侵染寄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定位于不同位点的烯醇化酶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近年来对病原生物表面的烯醇化酶参与侵染过程的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烯醇化酶的理化特性、分布特征、在不同病原生物侵染中的作用和参与侵染的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烯醇化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对利用烯醇化酶的方式提出了建议。
- 刘华曾洪梅邱德文
- 关键词:烯醇化酶病原生物侵染
- 草地螟优势寄生性天敌——伞裙追寄蝇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伞裙追寄蝇,双翅目寄蝇科,是草地螟等鳞翅目昆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草地螟作寄主,对其生物学特性做了研究。成虫的羽化主要在白天,集中在8:00-10:00,14:00-16:00,雄蝇比雌蝇先羽化,羽化性比为1.26∶1(♀/♂),明显偏雌性;成虫的平均产卵量为159.8粒,产卵平均历期为16.6 d,在产卵后的第4天出现第一个产卵高峰;成虫寿命在恒温(23±1)℃时最长,且含糖物质的补充能显著延长成虫的寿命,特别是在20%的蜂蜜水饲喂下最长可达44 d。另外,对寄生后的草地螟虫茧的储存结果表明,随储存时间的延长,伞裙追寄蝇的羽化率显著降低,但储存到110 d后,其羽化率降低不显著。
- 相红燕刘爱萍高书晶徐林波刘长仲
- 关键词:草地螟羽化率
- 十种常用农药制剂对蜡蚧轮枝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真菌杀虫剂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常与一些化学农药搭配使用。为了明确目前常用的农药品种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北京市售的10种农药制剂对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对孢子毒力测试结果表明,45%咪鲜胺乳油、25.5%异菌脲悬浮剂、40%嘧霉胺悬浮剂和10.8%精喹禾灵乳油的毒力最强,LC50为2.27~5.58μg.mL 1;50%丙环唑可湿性粉剂、20%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5%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的毒力居中,LC50为20.0~36.8μg.mL 1;72%2,4-滴丁酯乳油和48%氟乐灵乳油的毒力最弱,LC50分别为247.7μg.mL 1和376.62μg.mL 1。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下,供试农药制剂对蜡蚧轮枝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2.5%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孢子萌发的影响最小,抑制率为39.7%;20%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影响最小,抑制率分别为54.5%和34.8%。由此可知,蜡蚧轮枝菌与高渗吡虫啉和中生菌素具有一定的相容性,但相容值较低,田间应用需与之适当间隔,而与其余的8种农药则完全没有相容性。
- 翟晓曼张艳军谢明
- 关键词:蜡蚧轮枝菌农药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
- 一株来自热带地区蜡蚧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烟粉虱的致病力被引量:18
- 2015年
- 本研究从古巴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蜡蚧菌CHLB5,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该菌株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营养及有机氮和无机氮等营养均能利用,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菌丝生长以麦芽糖和蛋白胨的较快(速率分别为6.38和7.44 mm/d),以甘油和硫酸铵的较慢(分别为3.92和3.79 mm/d);分生孢子产生量以麦芽糖和蛋白胨较多(产孢量分别为6.98×1010和3.96×1010孢子/皿),以甘油和脲较少(产孢量分别为0.39×1010和1.76×1010孢子/皿)。菌株CHLB5在19~29℃能正常生长,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最适温度为27℃。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第8 d的致死率为86.9%,该菌株在害虫生防上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 张召荣张艳军谢明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致病力烟粉虱害虫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