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139)

作品数:11 被引量:148H指数:8
相关作者:李保生温小浩牛东风杜恕环李后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网纹红土
  • 3篇东江流域
  • 3篇流域
  • 2篇粒度
  • 2篇末次间冰期
  • 2篇间冰期
  • 2篇红土
  • 2篇NANLIN...
  • 2篇MOUNTA...
  • 2篇冰期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层学
  • 1篇地质时代
  • 1篇第四纪
  • 1篇东南
  • 1篇东南沿海
  • 1篇动物化
  • 1篇动物化石
  • 1篇虚拟现实

机构

  • 8篇华南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山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8篇李保生
  • 7篇牛东风
  • 7篇温小浩
  • 5篇李后信
  • 5篇杜恕环
  • 4篇欧先交
  • 3篇李志文
  • 3篇邱世藩
  • 2篇董玉祥
  • 2篇叶建萍
  • 2篇郑琰明
  • 1篇许冰
  • 1篇乔彦松
  • 1篇夏正楷
  • 1篇范小平
  • 1篇顾兆炎
  • 1篇吕映霞
  • 1篇孙丽
  • 1篇杨艺
  • 1篇张家富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Scienc...
  • 1篇Resear...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岭南东江流域末次间冰期强网纹红土主元素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岭南东江流域临江剖面下部含一套总厚约4.35m的弱网纹红土和强网纹红土,其顶部热释光(TL)年龄为(71.4±6.6)kaB.P.;与邻区地层对比推测,该强网纹红土形成时代为末次间冰期。该强网纹红土主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其以湿润型元素SiO2、Al2O3和TFe为主,分布范围依次60.32%~67.81%、17.52%~21.32%和4.17%~5.96%;干旱型元素Na2O、CaO和MgO含量均小于0.50%,表现为强烈淋溶。该强网纹红土主元素分布特征、风化特征值、CIA(化学蚀变指数)值都表明其属中等富铝化红土,其风化强度稍低于广西百色网纹红土而接近于江西修水网纹红土。
温小浩李保生郑琰明叶建萍李后信范小平吕映霞杜恕环牛东风
关键词:末次间冰期主元素东江流域
Grain-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d sandy sediments in Dongjiang River valley,southern Nanling Mountains,during the MIS2 stage被引量:1
2009年
Layer LJ3 of Linjiang stratigraphic section in Dongjiang River valley in the south of the Nanling Mountains is a set of red sandy sediments.Measured by thermoluminescence(TL) dating,it was found to be formed in MIS2-9,500 ± 800 yr to 19,600 ± 1,800 yr B.P.After analy-sis of the grain sizes of the 16 samples(LJ3-100 to LJ3-85) in this layer,it was discovered that(1) The contents of each grain group in dif-ferent samples are similar.(2) The values of Md,Mz,,Sk,and Kg vary from LJ3-100 to LJ3-85 in a narrow range.(3) The segments of each sample in the accumulative curves extend parallel with similar slopes.All the three aspects reveal the Aeolian characteristics of Layer LJ3.Therefore,it is thought that Layer LJ3 consists of red sandy sediments formed in MIS2 in the south of Nanling Mountain,which reflects the arid climate at that time.
ShuHuan Du 1,BaoSheng Li 1,2,DongFeng Niu 1,XiaoHao Wen 1,FengNian Wang 1,XianJiao Ou 1,Yi Yang 1,YueJun Si 1,XinNan Zhao 1 1.Department of Geograph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31,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oess and Quaternary Geology,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i’an,Shaanxi 710061,China
粤东北丘陵区末次间冰期红土的特征与气候环境被引量:9
2010年
地处华南之粤东北丘陵区的蕉岭红土属粉砂质粘土,形成于末次间冰期。红土的细粘粒含量为12.15%~24.64%(平均值18.46%)、Mz为5.91Φ~7.53Φ(6.72Φ)、概率累积曲线和频率曲线分别呈现以"四段式"和"三峰式"构型;主元素氧化物以SiO2、Al2O3、TFe2O3为主,含量依次为50.10%~53.14%(51.36%)、23.07%~24.44%(24.00%)、10.18%~11.40%(10.77%),其它如CaO、Na2O、MgO、K2O的含量均小于1%。这一趋向于细粉砂分布的粒度特征和脱硅富铝化的化学元素特征说明红土形成于较强的风化—淋溶作用下,硅铝系数(3.49~3.86,平均为3.64)指示多数层位属次强度富铝化。其气候环境,以<2μm和<1μm颗粒的含量、硅铝系数、CIA值为指标,与我国的南亚热带—北热带一些地点的现代赤红土和砖红土作一详细对比后认为蕉岭红土发育在湿热于现今南亚热带,相似于热带北缘的气候环境之下。这一看法与前人有关同期"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指示的古生态的研究结果相吻合。由此表明,末次间冰期的粤东北甚至整个华南地区可能都处在类似现今热带北缘的气候环境之下,其时的热带—亚热带界线向北推移了至少3个纬度。
李志文李保生董玉祥温小浩邱世藩牛东风欧先交彭培欣
关键词:末次间冰期粒度
岭南粤东北地区晚第四纪红土与棕黄色沉积物的古气候转变记录被引量:18
2008年
通过对南岭以南的粤东北地区河流沿岸晚第四纪地质调查,并主要以对临江地层剖面为代表的红土与棕黄色粉砂的时代、主氧化物——SiO2,Al2O3,TOFE(Fe2O3+FeO)和CIA值反映的古环境的研究结果认为,该地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的红土属末次间冰期(距今132~73ka)湿热的类似于现代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环境背景下形成的网纹红土;上覆棕黄色粉砂层主要是末次冰期(距今73~11ka)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的堆积,其中的风成砂——LJ3层位代表了其时气候恶化的极端时期.这一看法与前人对岭南及其以东的大量的古生物指示的古生态的研究结果颇为吻合.由此表明,粤东北甚至整个岭南地区从末次间冰期到末次冰期、从红土为嗣后的棕黄色粉砂沉积替代(甚至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演替为澎湖动物群),生物气候带确实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急剧的古地理环境变迁,这一研究可为全球变化影响下的中国低纬区域万年尺度的环境响应提供一个重要的地质学实证。
李保生温小浩David Dian Zhang邱世藩董玉祥李志文杜恕环欧先交李后信牛东风杨艺
关键词:晚第四纪网纹红土环境变迁
中国南方红土年代地层学与地层划分问题被引量:93
2008年
南方红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以各类岩石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为母质发育的红色风化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第四纪土状堆积。本文在探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上红色风化壳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根据风化壳发育程度将其划分为砖红土风化壳、红壤土风化壳和红化土风化壳3种类型。南方地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有河流相沉积、滨海相海滩砂和海岸风成砂——"老红砂"以及以下蜀土为主的风尘堆积。近年来在上述沉积物中多处发现旧石器遗址,促进了南方红土的地层年代学研究。根据前人及近期对南方红土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南方红土的年代地层学问题,提出了以风化壳岩性特征为基础的岩石地层单位初步划分框架:老红砂划分为中更新统北海组、晚更新统晋江组;风尘堆积划分为中更新统宣城组、晚更新统下蜀组;河流相沉积只划出中更新统白沙井组,晚更新统留待以后研究再划出。
袁宝印夏正楷李保生乔彦松顾兆炎张家富许冰黄慰文曾荣树
关键词:南方红土红色风化壳网纹红土地层划分
岭南东江流域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新发现被引量:9
2007年
近年在南岭以南的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中发现较丰富的古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鉴定为6个目5属5种,称之为碧寿动物群。根据碧寿动物群指示的古生态、化石层位、热释光测试结果和生物地层对比初步认为,该动物群与西江流域的罗沙岩动物群一样,都属于晚更新世时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生活在MIS5a时的间冰期,但罗沙岩动物群的时代略早,为(79.0±15)kaBP,而碧寿动物群则存在于末次冰期/末次间冰期之交的MIS5a之末叶。此动物群为广东东江流域历年首现,代表了当时的热带北缘森林草原的自然环境。
李保生边戈果张韦温小浩牛东风杜恕环李后信欧先交
关键词:古生态地质时代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佛山“数字祖庙”构建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高动态光照渲染技术(HDR)全景图像和超高分辨率高清图像,以虚拟现实技术(VR)为平台,构建了"数字祖庙"的虚拟现实系统和数字化系统.通过"数字祖庙"的策划与准备、实地测量与采集、影像数据与文字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建成"数字祖庙"平面、三维模型及可视化数据库等工作,实现祖庙建筑实体空间在虚拟环境的映射."数字祖庙"的构建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一次有益尝试.
李越琼范劲松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岭南东江流域MIS2阶段红色沙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南岭以南东江流域临江地层剖面LJ3层位是一套红色沙质沉积物,经TL年代测定其形成于(9 500±800)—(19 600±1 800)a BP的MIS2阶段。根据对该层16个样品(LJ3-100到LJ3-85)的粒度分析结果,发现:①各个粒组配置给不同样品具有大致相同的含量;②)Md、Mz、σ、Sk和Kg从LJ3-100到LJ3-85摆动在一个狭窄的区间;③诸样品在概率累积曲线上的各个段落以基本相同的斜率平行延展。经研究,这三个方面都共同的反映了LJ3的风成特征。据此认为,该层是发生在岭南MIS2阶段内的红色沙质沉积物,反映了当时干旱的气候。
杜恕环李保生温小浩李后信牛东风欧先交邱世藩
关键词:东江流域粒度分析干旱环境
中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7
2011年
老红砂是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呈现以棕红色、红色、橙黄色为主的半胶结中-细砂质沉积物。笔者综述了前人在老红砂的分布与形态、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发育时代、红化作用、古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其为晚更新世沉积物,主体属风成沉积,热带-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导致的含铁物质分解和氧化是砂体红化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做一探讨和展望。
李志文李保生孙丽王丰年温小浩牛东风
关键词:老红砂东南沿海
岭南东江流域一级阶地网纹红土的时代及其粒度特征被引量:13
2009年
岭南东江流域临江剖面含一套总厚约4.35 m的弱网纹红土和强网纹红土,其顶部年龄为71.40±6.60 TLkaB.P.,近底部50 cm年龄为99.10±5.90 OSL kaB.P.。粒度结果显示,弱网纹红土和强网纹红土都为粉砂质粘土,但前者颗粒比后者要粗,前者含较多的砂(>50μm),在粒度频率分布上呈显著双峰态;后者含较多粉砂和粘土,呈近似单峰态。以粘土或胶体粘土含量反映的强、弱网纹红土的风化程度与深海Specmap和Sulu sea氧同位素曲线指示的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早期的全球冰量和西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的趋势均颇为相似。这些证据表明,临江剖面网纹红土的形成时代应属晚更新世,即末次间冰期至末次冰期早期。
温小浩李保生郑琰明杜恕环牛东风李后信叶建萍
关键词:东江流域网纹红土粒度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