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HSYZX-YY-092010NYBSJ-03)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HSYZX-YY-092010NYBSJ-03)
- 作品数:1 被引量:45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晓勇徐伟李池陶金国雄耿龙武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大鳞鲃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耐盐碱测定被引量:45
- 2011年
- 2008-2010年进行大鳞鲃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并测定了胚胎、仔鱼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大鳞鲃是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性周期为1年产卵1次类型。水温19~23℃时,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在21~26 h,1.4~2.3 kg的雌性亲鱼产卵量在8×105~1.4×106粒,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平均为63.9%、81.5%、86.6%。大鳞鲃的卵为灰白色,直径约1.5 mm,遇水后卵膜会迅速吸水膨胀,1 h后达到最大为4.5 mm。水温20~23℃时,从卵授精到仔鱼孵出需要的积温为49.82℃.d,到仔鱼平游摄食需要积温125.14℃.d,刚出膜的仔鱼全长(6.07±0.18)mm,当达到(8.30±0.47)mm开始平游摄食。在耐盐碱实验中,测得大鳞鲃的胚胎72 h在盐度3.2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中对成活率无影响;仔鱼96 h在盐度5.1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对成活率无影响。
- 徐伟耿龙武李池陶金国雄刘晓勇
- 关键词:人工繁殖胚胎发育盐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