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QYK09171)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崔昕燕陆玲高下俞晨杰顾亚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观...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鼻-鼻窦...
  • 1篇鼻中隔
  • 1篇鼻中隔穿孔
  • 1篇鼻窦
  • 1篇鼻窦炎
  • 1篇穿孔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2篇顾亚军
  • 2篇俞晨杰
  • 2篇高下
  • 2篇陆玲
  • 2篇崔昕燕
  • 1篇陈峰
  • 1篇李同美
  • 1篇朱光洁

传媒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鼠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的成熟方法,观察模型建立过程中各阶段炎症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B、C、D组)和对照组(E),实验组分别将膨胀海绵片置入大鼠左侧鼻腔,距离前鼻孔约15 mm,位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悬浊液左侧鼻腔内灌注。于术前及术后3 d、4周、8周、12周行内眦静脉/腹主动脉取血查血常规。实验组分别于术后3 d、4周、8周、12周处死,解剖并取双侧上颌窦黏膜行病理切片及双侧鼻腔分泌物培养。对照组直接处死,取双侧上颌窦黏膜行病理切片及双侧鼻腔分泌物培养。结果大鼠慢性鼻-鼻窦炎造模过程中,实验组术后3 d、4周、8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值均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1),并在4周之内保持高水平。术后1 2周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值较术前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 5)。实验组大鼠9 5.7%(44/46)发生鼻中隔穿孔,多位于鼻中隔前下部,术后3 d内即可发生。解剖发现3 d以上各实验组双侧鼻窦均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术后8~12周各鼻窦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病理切片显示,术后第4~12周,实验组左侧上颌窦黏膜炎症由亚急性向慢性迁延。C、D组右侧上颌窦黏膜8、12周同左侧上颌窦黏膜有相似程度的炎症。分泌物培养显示,术后第4周36.4%双侧鼻腔均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培养结果均为条件致病菌。术后12周所有培养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6.7%的双侧鼻腔培养为条件致病菌,其余未检出细菌。结论鼻腔膨胀海绵填塞可有效建立大鼠慢性鼻-鼻窦炎模型,术后约4周的急性期,逐渐转向慢性炎症,至12周形成稳定的慢性炎症。此时是进行进一步干预研究的成熟时机。细菌感染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炎症持续状态并无明确相关性。
俞晨杰陆玲顾亚军崔昕燕高下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动物模型
鼻中隔穿孔相关危险因素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鼻中隔穿孔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影响。方法:130只SD大鼠分4组,A、B、C组为实验组,各40只;D组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以膨胀海绵片(Merocel,3mm×5mm)或明胶海绵团块置入大鼠左侧鼻腔,距离前鼻孔约15mm。运用或不运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悬浊液左侧鼻腔内灌注。于术后2、3、5、7d分批处死A、B、C组大鼠各10只。直接处死D组大鼠10只。解剖并观察鼻中隔,解剖过程中经内镜采图。术后7d各组取左侧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A组膨胀海绵片加金黄色葡萄球菌鼻腔填塞3d后80%以上发生鼻中隔穿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细菌培养均获阳性结果。B组无菌膨胀海绵片鼻腔填塞5d后70%以上发生鼻中隔穿孔,与之发生率逐步接近(P>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解剖见大鼠鼻中隔前下部存在解剖上的膜性薄弱区域。鼻中隔穿孔均发生于该区域,与膨胀海绵填塞部位无重叠。结论:鼻中隔穿孔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其发生及发生部位主要取决于鼻中隔结构强度,血液循环障碍是导致穿孔的必要条件,而引流障碍和感染可促进鼻中隔穿孔的产生。
俞晨杰崔昕燕顾亚军陆玲朱光洁陈峰李同美高下
关键词:鼻中隔穿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