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7-004-02)
- 作品数:3 被引量:75H指数:3
- 相关作者:林小兵田景春郭维张翔杨辰雨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滩相白云岩多重成因机理及叠加效应被引量:49
- 2014年
- 本文以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滩相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野外剖面资料、钻井资料、测试分析资料,对栖霞组滩相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其叠加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的规模变化较大,从不到1米至几十米不等,区域上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盆内其它地区零星发育。白云岩的发育与沉积背景关系密切,其中分布于盆地西部的白云岩为台地边缘滩相沉积背景,而盆地内零星分布主要为台内滩沉积背景。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包括三种类型:(1)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2)埋藏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3)热液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其中,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和热液白云岩化为主要的白云岩化作用。现今无论是在野外剖面还是钻井岩心中所看到的白云岩为多种白云岩化作用的叠加结果,叠加效应体现在白云石晶体形态上、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温度上。在白云岩形成过程中,滩相沉积是白云岩化的基础;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化作用是关键;裂缝的发育为白云岩化创造了条件。
- 田景春林小兵张翔彭顺风杨辰雨罗寿兵徐亮
- 关键词: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
- 川西南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相古地理特征被引量:12
- 2013年
- 基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的野外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对该地区栖霞组的岩性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栖霞组主要发育台内浅滩和开阔海微相,并将栖霞组划分为2个沉积旋回,分别代表栖霞期的2次海平面升降变化.其中第二沉积旋回———海平面下降阶段为栖霞期最重要的成滩期,该时期浅滩广泛发育,岩性主要为亮晶生屑灰岩,局部高地发育白云岩,经后期东吴运动改造,有望成为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特征的储集层.
- 姜德民田景春黄平辉林小兵郭维
-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沉积旋回栖霞组中二叠统四川盆地
- 四川盆地西南部茅口期岩相古地理被引量:20
- 2012年
-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西南部茅口组的岩性特征及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茅口组为台内浅滩和开阔海微相环境,并可划分出3个沉积旋回,代表了茅口期的3次海平面升降变化。其中第二沉积旋回——海平面下降阶段为最重要的成滩期,这一时期浅滩广泛发育亮晶生屑灰岩,局部高地发育白云岩,经后期东吴运动改造,有望成为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特征的储集层。
- 田景春郭维黄平辉林小兵
- 关键词:中二叠统茅口组岩相古地理沉积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