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3089)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吴晓明华维一徐进宜魏臻谭周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拮抗剂
  • 1篇心衰
  • 1篇芽胞
  • 1篇芽胞杆菌
  • 1篇烟草
  • 1篇烟草抑芽剂
  • 1篇抑芽
  • 1篇抑芽剂
  • 1篇抑芽效果
  • 1篇生防细菌
  • 1篇生物活性
  • 1篇受体拮抗剂
  • 1篇田间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磷
  • 1篇土壤磷素
  • 1篇皮素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制剂
  • 1篇磷素

机构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魏臻
  • 3篇徐进宜
  • 3篇华维一
  • 3篇吴晓明
  • 2篇肖启明
  • 2篇王秋娟
  • 2篇谭周进
  • 2篇曾翼
  • 2篇张静
  • 1篇周清明
  • 1篇王跃强
  • 1篇王运生
  • 1篇巢进
  • 1篇胡松
  • 1篇贺乾辉

传媒

  • 1篇药学进展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有机化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柑桔溃疡病病菌的分离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对柑桔溃疡病病菌的分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新叶新病斑上更容易分离到柑桔溃疡病病原物,只要用70%酒精消毒7~10 s后就可以培养皿分离,得到柑桔溃疡病病菌.
巢进肖启明谭周进谢新文
关键词:柑桔溃疡病病原物
两类烟草抑芽剂田间抑芽效果被引量:21
2005年
为了有效控制打顶后烟草腋芽的生长,对烟草生产上常用的内吸剂(30.2%芽敌乳油,25%灭芽清水剂)和局部内吸剂(25%抑芽敏乳油,33%除芽通乳油,25%灭芽灵乳油,36%奇净乳油)进行了田间抑芽药效试验.结果显示,4种局部内吸性抑芽剂抑芽效果均要优于2种内吸性抑芽剂,且增加烤烟上部叶面积,提高产量和产值的效果也优于内吸性抑芽剂,并与打顶不抹芽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抑芽敏、除芽通和灭芽灵的抑芽效果最好,3次调查抑芽率均高于75%,且上部叶面积、产量、产值和均价均优于手工抹芽.
黄石旺周向平王兵万莫凯明熊霞
关键词:烟草抑芽剂抑芽效果
4-取代-3-烷基-4,5-二氢-1-(3-氯-4-氟苯基)-1,2,4-三唑-5-酮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被引量:9
2006年
为寻找活性强、作用时间长的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AT1受体拮抗剂,从易得原料3-烷基-4,5-二氢-1-(3-氯-4-氟苯基)-1,2,4-三唑-5-酮出发,经过N-烃化反应、1,3-偶极反应、氢解、水解和酰化等反应,合成得到一系列4-取代-3-烷基-4,5-二氢-1-(3-氯-4-氟苯基)-1,2,4-三唑-5-酮类衍生物,总收率为58%~87%,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AT1受体拮抗活性,其中化合物12d抑制AII诱导的兔主动脉环收缩的IC50值为4.0×10-9mol/L,与阳性药坎地沙坦(candesartan)相当,具有进一步的研究意义.
徐进宜贺乾辉魏臻曾翼华维一吴晓明王秋娟胡松张静
关键词:AT1受体拮抗剂降压心衰
芽胞杆菌B_(13)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到芽胞杆菌B13。结果表明:芽胞杆菌B13能够同时溶解无机磷和分解有机磷,并且芽胞杆菌B13活菌及其发酵液能够抑制烟草青枯病菌和黄曲霉的生长;共培试验证明芽胞杆菌B13能够抑制烟草疫霉的生长;盆栽试验证明芽胞杆菌B13对烟草青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以进一步将其开发出集解养分与抗病于一体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谭周进周清明肖启明王跃强王运生
关键词:芽胞杆菌生防细菌微生物制剂土壤磷素
4,5-二氢-1,2,4-三唑-5-酮类化合物的设计 合成及生物活性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Ⅱ)AT1受体拮抗剂,评价其抑制AⅡ诱发的兔主动脉收缩反应的生物活性。方法在对已上市及正在临床研究阶段的AT1受体拮抗剂进行了结构参数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4,5-二氢-1,2,4-三唑-5-酮为核心,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及结构拼合原理等药物设计方法,设计并合成了16个联苯羧基、联苯四氮唑、联苯磺酰胺基取代的三唑啉酮类衍生物,测定了它们对AⅡ引起的兔胸主动脉收缩幅度影响的IC50值。结果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对其结构经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作出确证。通过测试目标化合物抑制AⅡ诱导的兔动脉环收缩的能力,评价了其AⅡ受体抗拮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AT1受体拮抗活性,化合物10c,10d,12b和14d抑制兔主动脉环收缩能力IC50值大于阳性对照药伊贝沙坦(irbesartan),具有进一步的研究意义。结论所设计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较好的AT1受体拮抗活性,联苯侧链上酸性取代基的活性强弱为-CN4H>-COOH>-SO2NH2>-SO2NHR,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徐进宜魏臻曾翼华维一吴晓明王秋娟张静
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内皮素受体双重拮抗剂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简要介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受体双重拮抗剂的研究开发近况,并讨论其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血管紧张素受体和内皮素受体双重拮抗剂以AngⅡ和ET1之间的双向正反馈机制作为其治疗高血压的主要靶点。此类化合物对AngⅡ受体和ET1受体兼有拮抗作用,因此有可能比单一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或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疗效好,适应范围更广。
魏臻徐进宜吴晓明华维一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