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5067)
- 作品数:23 被引量:591H指数:11
- 相关作者:申双和张雪松李永秀张方敏孙卫国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庆市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 棉花阴、阳叶的气孔导度和光合作用观测对比及模型应用研究
- 植物的阳叶和阴叶分别处于不同的光环境中,气孔的生理特性对环境的响应不同,所以在计算冠层光合作用时区分不同受光叶片非常必要。本文以实验观测数据为基础,对棉花阳叶和阴叶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的变化等进行了比较,通过双叶模型和大...
- 申双和陶寅张方敏
- 关键词:棉花光合作用
- 文献传递
- 淮北棉区花铃期冠层不同高度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被引量:1
- 2009年
- 基于多层二叶模型,在自然群体条件下,将棉花冠层分为上、中、下三层,研究淮北棉花花铃期冠层上、中、下层,阴叶(无直射光照射)与阳叶(有直射光照射)的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高度阳叶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与光合速率显著大于阴叶;不同高度叶片光量子通量密度与光合速率均表现为上层阳叶>中层阳叶>下层阳叶,上层阴叶>中层阴叶>下层阴叶;上层阳叶气孔导度大于阴叶,中、下层阴、阳叶的气孔导度无显著差异;上部叶片气孔导度>中部叶片>下部叶片;同一高度阳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小于阴叶,随着冠层深度(形态学自上而下)的增加,两者差异增大;不同高度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着冠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阳叶差异不显著,阴叶差异显著。
- 周晓冬李永秀张雪松申双和
- 关键词: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 物候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2
- 2008年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物候提前,物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建立物候模型使物候期的预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文探讨了物候模型研究的意义,总结了影响植物和昆虫物候的温度、水分、光和养分等主要环境因子的作用。根据国内外物候模型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作物、树木、植被和昆虫4类物候模型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作物物候模型注重生理生态过程;树木物候模型以统计方法为主,但近期也有尝试将激素水平作为物候的决定因素;植被物候模型以遥感技术的应用为发展趋势;昆虫物候模型则进一步对发育起点的确定和对温度因子的修正,GIS的引入将昆虫物候模型的应用范围扩大。最后指出了目前物候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韩小梅申双和
- 关键词:作物植被昆虫
- 我国参考作物蒸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趋势被引量:49
- 2007年
- 根据我国616个地面气象台站1975-2004年的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年逐日、逐月参考作物蒸散值(ETD)和年总量。结果表明,我国参考作物蒸散多年平均值大多界于800~1100mm之间,西北地区高,东北地区低。1978年出现最大值,1993年出现最低值,青藏高原以东地区波动小,西北地区波动大。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率在-30~30mm·(10a)^-1之间,西部和长江流域地区显著下降,东部沿海、黄河中上游和东北显著上升。造成我国参考作物蒸散出现先降后增趋势的主要因素是日照时数(净辐射)和饱和差。
- 张方敏申双和
-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
- 土壤呼吸的水热因子模拟及温度敏感性的探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进而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进行探讨。[方法]利用LICOR-8100对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拔节期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分析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并建立关系模型。[结果]土壤呼吸速率与气温、5 cm层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温度相关性更好,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在低温时比高温时更为显著;按不同温度条件划分的5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且温度较高时土壤呼吸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更显著。[结论]土壤呼吸速率的水热因子关系模型为R=0.180×T0s.878×T0a.088×θ0.147(R2=0.836,P<0.000 1),土壤呼吸温度敏感因子Q10和土壤温度、气温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 邓爱娟申双和张雪松李永秀谢轶嵩
-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气温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差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小波相关和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和北界位置变化对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差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华北区南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所缓解,但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区东北部仍处于持续缺水期;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差与副热带高压脊线及北界位置变化相关密切,存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的显著相关振荡,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年代际尺度相关凝聚性最强;时域中年际尺度相关存在局部化特征,年代际尺度相关具有阶段性。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副热带高压脊线和北界位置偏北并维持反气旋型环流,有利于水汽向华北输送,使得华北降水增多,是近年来华北中南部降水蒸发差增大的主要原因;而东亚季风减弱不利于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以及蒙古高原显著增暖导致蒸发增大等因素,使得华北东北部仍处于持续缺水期。
- 孙卫国程炳岩郭渠
- 关键词:水资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 气候变暖对河南省蚱蝉始鸣期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利用河南省驻马店、沈丘和太康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04年的蚱蝉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研究了气候变暖对蚱蝉始鸣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升高的气候背景下,蚱蝉始鸣期呈提前趋势;3—6月平均气温对蚱蝉始鸣期有显著的影响,始鸣期与1月1日至平均始鸣期期间>5℃有效积温关系最为密切。用积温法以5℃为发育起点温度,>5℃初日为起始日期对各站蚱蝉始鸣期进行模拟和预报,其效果优于平均法。
- 韩小梅申双和刘荣花
- 关键词:气候变暖物候积温
- 黄河源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的小波相关被引量:24
- 2010年
- 采用交叉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源区达日站四季径流量与区域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最高、最低气温之间的时频域统计特征,讨论了黄河源区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多时间尺度相关。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存在着2~4a、6~8a和12~22a尺度的显著变化周期。夏秋季径流变化与区域降水量之间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正相关振荡的凝聚性最强,秋季两者相关程度更高;夏季径流与区域蒸发量、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年代际尺度相关凝聚性高于秋季,径流变化对区域蒸发和气温异常的响应时间也不相同。冬春季径流变化与最高、最低气温的高凝聚性相关表现在年际尺度共振周期上,春季径流与最高气温的负相关程度高于冬季,冬季径流与最低气温的正相关高于春季。分析认为,区域降水量是黄河源区丰水期径流变化的主导因子,最高、最低气温对枯水期径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季节气候要素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机制不同,径流变化对区域气候异常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黄河源区径流变化是气候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孙卫国程炳岩李荣
- 关键词:径流气候变化交叉小波黄河源区
- 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差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揭示华北地区当代水资源受大气内部运动规律制约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小波相关和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差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和北界位置变化的时频相关。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华北南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所缓解,但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东北部仍处于持续缺水期;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差与副高脊线及北界位置变化相关密切,存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的显著相关振荡,与副高脊线的年代际尺度相关凝聚性最强;时域中年际尺度相关存在局部化特征,年代际尺度相关具有阶段性。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副高脊线和北界位置偏北并维持反气旋型环流,有利于水汽向华北输送,使得华北降水增多成为近年来华北南部降水蒸发差增大的主要原因;而华北东北部仍处于持续缺水期,与东亚季风减弱不利于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以及蒙古高原显著增暖导致蒸发增大等因素有关。副高强度和位置异常影响东亚季风强度和西风带槽脊位置引起华北降水和气温变化发生异常,对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 孙卫国程炳岩郭渠
-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
- 45年来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25
- 2008年
- 蒸发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组成部分,是水循环中最直接受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进行蒸发量变化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气候变化、探讨区域与水分循环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中国472个气象站1957—2001年20cm口径蒸发皿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在这45年间中国年平均气温以0.2℃/(10a)的趋势递增,但是蒸发皿蒸发量总体上却以-34.12mm/(10a)的速度递减。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上升的地区只集中在少部分地区,如大兴安岭北部和北山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则集中在东部、西北北部和南部及西藏南部。通过对彭曼公式中能量平衡项和空气动力项的分析表明,东部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供蒸发的能量显著减少,而西部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供蒸发的动力下降所致。对各气象因子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风速和日照时数。
- 申双和盛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