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121000700)

作品数:7 被引量:144H指数:5
相关作者:郭向云宋丽尹钧任江萍李磊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小麦
  • 7篇基因
  • 6篇转基因
  • 4篇基因枪
  • 3篇幼胚
  • 3篇穗发芽
  • 3篇基因枪转化
  • 3篇发芽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植株
  • 2篇转基因小麦
  • 2篇小麦穗
  • 2篇小麦穗发芽
  • 2篇小麦幼胚
  • 2篇麦穗
  • 2篇花粉
  • 2篇花粉管
  • 2篇花粉管通道
  • 2篇花粉管通道法

机构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尹钧
  • 5篇宋丽
  • 4篇李磊
  • 4篇郭向云
  • 4篇任江萍
  • 2篇李志岗
  • 2篇师学珍
  • 2篇周苏玫
  • 2篇卫丽
  • 2篇余桂荣

传媒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4
  • 3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麦不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植株再生培养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为了确定适宜的小麦转基因受体材料,通过不同取材和预处理,发现小麦幼胚作为基因枪转化的受体材料,其愈伤组织形成与芽分化能力优于幼穗。幼胚在枪击前的预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抗轰击损伤和恢复生长能力都有明显影响,预培养2周的幼胚愈伤组织作为受体的再生率较高。在轰击前6h到轰击后18h用0.4mol·L-1甘露醇处理,能增加分化率。小麦基因型不同,基因转化与植株再生的效果也有明显差别,本研究中豫麦18-64是较理想的受体基因型。
尹钧任江萍宋丽李磊余桂荣师学珍
关键词:小麦植株再生基因枪基因型
小麦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为了培育抗穗发芽的种质资源,以13个小麦品种(品系)的植株体为受体材料,用花粉管通道及子房注射法进行了硫氧还蛋白反义基因(Anti-TrxS,与穗发芽抗性有直接关系)的遗传转化。花粉管通道法共处理小花2036朵,收获T0代种子1616粒,结实率为79.4%,将T0代种子大田点播成株行,T1代共出苗1424棵,出苗率为88.1%。对T1代苗按品种和处理组合的方式进行抽样检测,抽样株系取10个单株分别提取叶片基因组DNA,然后将单株叶片DNA等量混合,进行株系基因组DNA的PCR检测。检测结果为31个株系中有16个株系呈阳性反应。子房注射法共转化豫麦49、豫麦70、豫麦18、郑新991和95519等5个小麦品种(品系)的小花1206朵,收获种子89粒,结实率为7.4%,T1代共出苗41棵,出苗率为46.1%。对郑新991T1代株系(12棵幼苗的叶片基因组DNA混合样)进行PCR检测,电泳结果呈阳性反应。
余桂荣尹钧任江萍郭向云
关键词:小麦花粉管通道法基因转化抗穗发芽PCR
转基因抗穗发芽小麦的获得被引量:5
2007年
以易穗发芽小麦幼胚为受体,用基因枪法对TrxS反义基因(目的基因)和Bar基因(标记基因)进行了共转化;通过对轰击后的小麦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和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经分子检测证实在3个受体材料上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和可遗传的转基因后代.通过培养皿籽粒发芽试验、离体整穗保湿发芽试验和温室模拟降雨穗发芽试验,均证明转基因后代材料具有延缓籽粒发芽和抗穗发芽的特性.
尹钧任江萍李志岗李磊周苏玫卫丽宋丽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基因枪转化转基因小麦
花粉管通道及子房注射法转化Anti-TrxS基因被引量:2
2004年
以 1 3个小麦品种 (品系 )的植株体为受体材料 ,用花粉管通道及子房注射法进行了硫氧还蛋白反义基因 (Anti TrxS)的遗传转化。花粉管通道法共处理小花 2 0 36朵 ,收获T0 种子1 61 6粒 ,结实率为 79.4% ,将T0 种子大田点播成株行 ,T1 共出苗 1 42 4棵 ,出苗率为 88.1 %。对T1 苗按品种和处理组合的方式进行抽样检测 ,抽样株系取 1 0个单株分别提取叶片基因组DNA ,然后将单株叶片DNA等量混合 ,进行株系基因组DNA的PCR检测。检测结果为 30个株系中有 1 6个株系呈阳性反应。子房注射法共转化豫麦 49号、豫麦 70号、豫麦 1 8号、郑新 991、95 5 1 9五个小麦品种 (品系 )的小花 1 2 0 6朵 ,收获种子 89粒 ,结实率为 7.4% ,T1 共出苗 41棵 ,出苗率为 46.1 %。
余桂荣尹钧任江萍郭向云
关键词:小麦花粉管通道法PCR检测
VB_1和干燥处理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被引量:26
2003年
以1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维生素B1和分化前的干燥处理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最高的为郑新992(71 9%);在愈伤组织诱导、继代以及分化培养的MS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10mg/L有利于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同时对促进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也有显著影响;在转入分化培养基前对愈伤组织进行干燥处理(12h)可有效提高其分化频率。
郭向云尹钧余桂荣宋丽
关键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
基因枪转化小麦幼胚的再生培养与转基因植株的获得被引量:34
2003年
以小麦幼胚为受体,用基因枪法对Trx-S反义基因 目的基因 和Bar基因 标记基因 进行了共转化,以轰击后的小麦幼胚为实验材料,对幼胚培养的基本培养基、分化和生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优化.结果表明:4种基本培养基中,L3培养基的成愈率最高,且增殖速度快;MS培养基次之.以L3为基本培养基,分化培养基中添加NAA1mg·L-1和ZT2mg·L-1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效果最好,分化率达到50%以上.1/2MS培养基中添加IAA0.8mg·L-1的生根效果好,且移栽成活率高.以优化的培养方案对来自7个小麦品种的幼胚进行转化与再生培养,多数品种的出愈率都达到90%以上,分化率在40%以上,并在5个品种上获得再生植株,经检测证实在4个品种上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
尹钧任江萍宋丽李磊师学珍郭向云
关键词:小麦幼胚基因枪转化
小麦幼胚培养基因型的筛选被引量:63
2003年
为了筛选出小麦幼胚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以19个小麦品种的幼胚为材料,采用多种诱导和分化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并于分化前对部分愈伤组织进行了冷冻、干燥和置于分化培养基上暗培养等物理处理,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及二者的互作效应等因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其中89(117)在组织培养时反应良好,幼胚愈伤组织的绿原基分化率和出苗率分别为83.3%和32.2%,显著高于19个品种的平均值72.5%和19.6%,且该品种幼胚的出愈率和再生苗生根率也很高,可作为幼胚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同时,基因型与分化培养基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如:89(117)、豫麦66和豫麦18-64的出苗率在培养基I、G和E上分别高达61.3%、52.8%和43.6%,而在培养基D、F和C上则只有13.3%、7.4%和21.4%。因此,在筛选优良基因型时应同时筛选出适合于该基因型的培养基。本试验中适于品种89(117)的培养基为:诱导培养基 (激素组合为:2,4-D2mg/L+ABA0.5mg/L)、继代培养基1(激素组合为:2,4-D1mg/L+ABA0.5mg/L+KT1mg/L)和分化培养基A、B、G或I。研究结果还表明,光照分化培养前的干燥和冷冻处理对愈伤组织快速分化出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余桂荣尹钧郭天财牛吉山
关键词:小麦幼胚培养基因型外源激素愈伤组织转基因
转基因抗穗发芽小麦的获得
以易穗发芽小麦幼胚为受体,用基因枪法对 TrxS 反义基因(目的基因)和 Bar 基因(标记基因)进行了共转化;通过对轰击后的小麦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和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经分子检测证实在3个受体材...
尹钧任江萍李志岗李磊周苏玫卫丽宋丽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基因枪转化转基因小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