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SB01200608)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徐建林龙大伟杨波于涛高威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理工大学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熔覆
  • 4篇激光熔覆
  • 3篇铝青铜
  • 2篇熔覆层
  • 2篇合金
  • 2篇覆层
  • 2篇改性
  • 2篇表面改性
  • 2篇表面激光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法
  • 1篇乳液
  • 1篇铜合金
  • 1篇铜镍合金
  • 1篇镍合金
  • 1篇镍基
  • 1篇镍基合金
  • 1篇温度场
  • 1篇摩擦磨损性能
  • 1篇纳米

机构

  • 6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中航工业北京...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石家庄强大泵...

作者

  • 6篇徐建林
  • 3篇龙大伟
  • 3篇杨波
  • 2篇于涛
  • 2篇高威
  • 1篇居春艳
  • 1篇杨军
  • 1篇马吉强
  • 1篇康昭
  • 1篇张定军
  • 1篇陈纪东
  • 1篇张建斌
  • 1篇马应霞
  • 1篇顾玉芬
  • 1篇王智平
  • 1篇冉奋
  • 1篇毕秦岭
  • 1篇杨树华

传媒

  • 2篇航空材料学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铸造技术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工艺参数对铝青铜表面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温度场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铝青铜为基体材料、铜镍合金粉为涂层材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激光熔覆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探讨了工艺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进而优化了工艺参数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激光扫描速度不变时,激光功率与熔覆层峰值温度呈正比关系,对分布场分布影响不大;激光功率相同时,预热温度和光斑直径、扫描速度分别与峰值温度呈正比和反比关系;在激光熔覆试验中,当预热温度为200℃、激光功率从3800W逐渐降低到2000W、光斑直径为4mm、激光扫描速度为6~8mm.s-1时,可获得良好的熔覆效果。
徐建林于涛杨波龙大伟
关键词:激光熔覆铜镍合金温度场
铝青铜表面激光熔覆层组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Al9-4铝青铜表面熔覆了一层Ni基合金层,以提高QAl9-4铝青铜的耐磨性。为了提高QAl9-4铝青铜对激光的吸收率,实验采用少量自制的粘结剂并配合压力机将合金粉末预置在QAl9-4铝青铜表面,然后激光重熔。通过对QAl9-4铝青铜表面熔覆层组织研究分析表明:熔覆层与基体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无裂纹缺陷的存在;熔覆层组织受凝固速度的影响较大,其表面组织为胞状晶,中部为发达的树枝晶,结合区上部由于基体的激冷作用而呈细晶区,细晶区以下又以树枝晶和胞状晶为主。激光熔覆层的平均硬度是QAl9-4铝青铜基体硬度的3倍多。
徐建林杨波高威王智平龙大伟居春艳于涛
关键词:铝青铜激光熔覆表面改性
表面强化技术及其在铜合金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铜及铜合金表面改性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在不改变铜基体各项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各种表面技术改善或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从而增强耐磨性、耐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本文讨论了铸渗法、表面内氧化、爆炸喷涂、辉光离子渗钛、激光熔覆在铜及铜合金中的应用,其中重点探讨了激光熔覆在铜合金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并对激光熔覆在铜及铜合金中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徐建林杨波
关键词:激光熔覆表面改性铜合金
铝青铜表面激光熔覆层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A l9-4铝青铜基体上制备N i基合金熔覆层。通过对激光熔覆层微观组织的分析和显微硬度、滑动摩擦磨损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均匀致密;平均硬度为HV571.4,大约是QA l9-4铝青铜基体硬度的3倍;在干摩擦条件下,经过激光熔覆技术改性后的试样磨损体积仅为QA l9-4铝青铜的1/3,表现出比QA l9-4铝青铜更好的耐磨性能。
徐建林杨波毕秦岭杨军马吉强张立辉
关键词:激光熔覆铝青铜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铜粉被引量:7
2008年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苯、正丁醇、十二烷基硫醇和硫酸铜混合而成的乳液中,采用电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稳定的、粒径均匀的Cu纳米颗粒.采用XRD、TEM及FT—IR对所制备的Cu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粒径大小及表面键合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铜粉为球型颗粒,分散较好,尺寸较为均匀,约为60-80nm,并且具有立方晶型结构;得到的纳米铜颗粒表面含有一层有机物质,形成了包覆层较薄的核壳结构,这种包覆层阻止了纳米铜粉在空气中或水中的团聚和氧化,起到提高纳米铜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的作用.
徐建林陈纪东张定军马应霞冉奋龙大伟
关键词:CU乳液电化学
纳米锑颗粒的制备及其分散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电化学方法电沉积制得不同形貌及粒径的纳米锑颗粒,并在制备过程中使用OP-10对纳米锑颗粒表面进行了原位改性。通过TEM、XRD、FTIR等方法对纳米锑颗粒的形态、物相和包覆效果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锑颗粒的制备具有时间效应和电流效应。随着反应时间的加长,纳米锑颗粒粒径变大,且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团聚现象;电流密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电流密度有利于纳米锑颗粒的形成。纳米锑颗粒的表面改性,主要是通过OP-10的长链分子结构与纳米锑颗粒之间的化学吸附以及OP-10的长链烷基分子之间的氢键、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分子链相互缠结,部分通过C—H键互相渗入,最终有效地包覆在纳米锑颗粒表面来达到其表面改性效果,同时在反应过程中醚键也起了一定作用。纳米锑颗粒在纯液体石蜡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能与其添加量有关,其最佳添加量为0.5%。
徐建林杨树华高威康昭顾玉芬张建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