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会计学会重点会计科研课题
- 作品数:32 被引量:200H指数:7
- 相关作者:陈元芳郑军喻天舒周仁俊林辉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认识与几点建议被引量:7
- 2011年
-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相关资产、收入与费用处理以及财务报表编制与披露提出了改进建议。
- 郁玉环
-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确认报表编制
- 基于HHM和RFRM的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区域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风险识别,只有了解风险的属性和场景,才可以对风险采取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本文基于风险层次全息模型(HHM)和风险过滤、排序以及管理模型(RFRM),对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项目进行区域分析,以期为识别风险提供参考。
- 张友棠肖辉
- 关键词:跨国投资项目
- 融资契约的代理成本与融资政策建议被引量:8
- 2005年
- 代理理论重点研究的问题是代理成本,包括契约签订的缔约成本、代理人的担保成本和“剩余损失”以及委托人的监控成本等。本文着重研究企业融资契约根据股权融资契约和债务融资契约的不同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其代理成本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且分别提出相应的融资政策选择建议。
- 郑军杨兴全
- 关键词:融资契约代理成本
- 企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案例分析
- 2007年
-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从印发至今已十载,基层会计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现状如何?本文将以湖北省荆州市某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为例,对企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剖析。
- 陈元芳姚灯银
- 关键词:企业会计
- 试论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变迁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在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发展之初,政府无意干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基于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效益性需要,民营企业自发地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自主发展存在诸多弊病。随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逐渐被纳入政府统一管理的范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制度的推动下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郝一洁陈芳德林辉山陈丽琴
- 关键词:内部审计民营企业
- 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制度转换初探——兼析《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
- 2006年
- 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制度体系的基本形成,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要从执行原来的行业会计制度转为执行更加规范、统一的新会计制度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民营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转换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加以论述和探讨。
- 林辉山兰芳张萍朱晓丹
- 关键词:民营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
- 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因及理论解释被引量:5
- 2005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使我国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始终关注着会计国际协调问题,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协调的趋势已是不可逆转。本文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因出发,根据会计准则的性质,对会计国际协调给予理论解释,这是进一步制定准则的基本前提。
- 廖洪张娟
- 关键词:会计准则资本流动制度经济学
- 现代产权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关系研究
- 2006年
- 操纵会计信息的主体所获取的利益,往往对应着其他产权主体的损失,围绕会计信息而展开的产权博弈需要有效的产权制度进行规范。曾被视为成功典范的美国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体系也遭遇了巨大的挑战,那么产权制度系统如何才能有效呢?笔者认为,适应性问题是产权制度系统演化的关键问题,因此笔者将适应性概括为现代产权制度的核心特征。本文采用了一种结构性的和系统性的分析方法,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讨论了现代产权制度的适应性,并以这些讨论作为理论依据,分析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 汤湘希王华军
- 关键词:现代产权制度会计信息质量产权主体产权博弈
- 完善内部控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被引量:1
- 2006年
- 如何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克服家族制管理的弊端,完善内部管理,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指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实现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建立合理的财务控制制度、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控制措施。
- 郝一洁陈芳德林辉山张萍
- 关键词:内部控制民营企业财务控制
- 论企业的价值性质
- 2005年
- 企业性质即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区别于其他经济制度的特殊性,但企业性质研究的重点不在于一般地描述这些特点,而在于分析这些特点的经济学意义,特别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存在的依据。然而自企业理论产生以来,各种理论流派对企业性质问题的回答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社会与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关于企业性质的观点各不相同,即使在相同时期,学术界囿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企业性质的解释也不尽然。因此,有必要理顺对企业性质的理解以有助于对企业的重新认识。
- 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