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67002)
- 作品数:49 被引量:217H指数:10
- 相关作者:郭博书李北罡杨宏伟张志马晓宇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乌兰布和沙漠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海洋中的磷由河流和沙漠输入,我国北部海域由内蒙古西部沙漠-沙尘暴-黄河口-黄渤海构成世界磷循环的一部分。文中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方法对主要入黄河的乌兰布和沙漠颗粒物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颗粒物原样中的总磷(TP)含量为740.52μg/g,其主要成分为无机磷(IP),占TP的比例为96.17%;有机磷(Porg)含量为28.13μg/g,占TP的3.80%。在所有不同粒度的沙漠颗粒物中,原生碎屑钙磷(Pdet)含量最高,占总磷的23.50%─65.99%,其次是自生钙磷(Paut),占总磷的20.43%─58.21%;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输送1.1万吨总磷,其中可交换磷为492吨。
- 李琰王峰杨宏伟马晓宇于林清郭博书
- 关键词:磷形态颗粒物环境意义
- 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各形态磷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改进的Ruttenberg连续萃取法对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进行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中总磷以无机磷为主;弱吸附态磷和Fe结合态磷的含量不高,自生磷和碎屑磷合占总磷含量的89.41%~96.11%;难溶有机磷含量变化不大,与有机质的变化趋势相同;弱吸附态磷、Fe结合态磷、无机磷3种较易被生物利用的形态磷虽然只占总磷的9%左右,但这部分磷参与生态循环,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 宋智香周润清马晓宇杨志虹郭博书
- 关键词:磷沉积物黄河中下游
- 巴丹吉林沙漠沙样中磷形态的分析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7步连续浸提法对巴丹吉林沙漠西北部黑风口沙样中磷的各种形态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沙样进行了分级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不同粒度的黑风口沙样中总磷(TP)含量范围为184.95-338.66μg·g-1,平均含量254.34μg·g-1,其主要组成为无机磷(IP),平均含量为246.60μg·g-1,平均占TP的96.96%;而有机磷(Or-P)含量范围为2.85-18.72μg·g-1,平均占TP的3.04%。在所有不同粒度的沙样中,自生钙结合磷(Ca-P)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174.52μg·g-1,占TP含量的68.62%,其次是原生碎屑磷(De-P),占TP含量的23.25%,二者占TP含量的绝大部分;其他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有机磷(Or-P)、铁结合态磷(Fe-P)、铝结合磷(Al-P)、交换态磷(Ex-P)、闭蓄态磷(Obs-P)。在所取沙漠颗粒物样中TP、Ca-P、De-P、Fe-P、Obs-P各自含量都随沙样粒度的减小而增大,而Or-P的含量变化则相反;Ex-P、Al-P含量受颗粒物粒度变化的影响趋势不明显。
- 李北罡张丽明郭博书
-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磷粒度
- 黄河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结构和吸附作用
- 2013年
- 本文用X-射线物相分析、全分析、磷形态标准测试方法,通过对黄河沉积物矿物分析和其中粘土矿物界面作用特色及对磷的吸附研究,总结了一些黄河沉积物吸附动力学的机理。
- 王峰张志陈茂林郭博书
- 关键词:粘土矿物磷黄河沉积物
- 黄河下游钙-磷形态测定及其生态学意义
- 2008年
- 本文采用改进的Ruttenberg萃取方法对黄河下游表层沉积物钙-磷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总磷(TP)含量在672.24μg/g1365.37μg/g,其中主要成分为无机磷(IP),平均占TP的比例为95.85%。自生矿和生物所产生的磷灰石和碳酸钙键合磷,岩屑磷灰石和任何其它剩余的无机相磷含量最高,占TP的89.41%-96.11%,探讨了Ca-P对河流和海洋产生的可能影响。
- 杨志虹马晓宇张毅吕卫华郭博书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黄河下游
- 黄河上中游沉积物理化特征及磷赋存形态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对黄河上中游10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及磷赋存形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各理化性质与磷赋存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上中游表层沉积物的总磷含量为97.86~129.33 mg.kg-1,有机质总量为0.11%~1.96%,沉积物中活性态Fe和Al的含量分别为2.02~7.40 mg.g-1和0.29~0.90 mg.g-1;颗粒组成以粉砂级为主,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粘土矿物以伊利石/蒙混层矿物为主,其次是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磷的形态以无机磷为主,钙结合态P的含量为37.61~64.04 mg.kg-1,是沉积物中的主要赋存形态.沉积物理化性质中阳离子交换量与沉积物中粘粒和粉砂粒总量表现正相关(R2=0.76);沉积物的有机质总量与沉积物中的无机磷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R2=0.66);氧化还原敏感态P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结合态P含量的总和与活性态Fe和Al的(水合)氧化物的含量总和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0).
- 王晓丽包华影郭博书
- 关键词:磷磷形态沉积物理化性质
- 巴丹吉林沙漠北部沙样中磷的化学赋存形态被引量:4
- 2008年
- 文章采用7步连续浸提法对采集于巴丹吉林沙漠北部沙样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沙样进行了分级形态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在巴丹吉林沙漠北部沙样中总磷(TP)的含量范围为164.28~342.85μg/g,平均含量为275.20μg/g,其主要成分为无机磷(IP),平均含量为264.24μg/g,占TP含量的96.02%;而有机磷(Or-P)平均含量为10.96μg/g,平均占TP的3.98%。在所有不同粒径的沙样中,自生钙结合磷(Ca-P)含量最高,平均为217.17μg/g,占TP的78.91%,其次是原生碎屑磷(De-P),平均含量43.36μg/g,占TP的15.76%,二者占TP的绝大部分;其他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有机磷(Or-P)、铝结合磷(Al-P)、铁结合态磷(Fe-P)、可交换磷(Ex-P)、闭蓄态磷(Obs-P)。在所取沙漠颗粒物样品中Ca-P、De-P和Ex-P的含量均随沙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Or-PFe-P的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减小;Obs-P、Al-P、的含量随粒径的变化无特定规律;总磷(TP)含量随沙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 李北罡丁伟杰郭博书
-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磷化学形态粒径
- 黄河中下游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被引量:24
- 2008年
- 研究了黄河中下游12个沉积物的临界磷平衡浓度(EPC0),以此判断沉积物是磷'源'还是磷'汇'.用修改后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得到最大吸附容量(PAC),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数(k).利用所得拟合参数通过公式计算方法得到EPC0、原有交换态磷(NAP)以及固-液分配系数Kp值并考察了环境因子(pH、离子强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沉积物的EPC0均大于上覆水体中的磷浓度,沉积物有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能力.吸附容量与总有机碳(TOC)含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pH<6.0,沉积物释放磷并且随着pH增大吸附量增加很快;69.7,吸附量略有增高.随着Ca2+离子强度的增加,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减小.
- 王晓丽潘纲包华影张宪伟陈灏郭博书
- 关键词:黄河沉积物磷
- 黄河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及磷的生物可利用性被引量:13
- 2009年
- 采用改进的七步连续提取法分别对黄河中下游流域5个不同段位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有机磷(OP)及各种无机磷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河海可能产生的影响,为预测黄河乃至渤海流域的营养状况、预防及科学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测黄河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范围为240.71-576.59μg.g^-1,以无机磷(IP)为主,占TP含量的85.73%-98.48%;OP含量占TP的1.52%-14.27%。受陆地河流和海流注入的影响,所研究沉积物样中TP、IP和OP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靠近黄河口的渤海浅海区,其次是黄河口。IP分为6种形态磷,即交换态磷(Ex-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bs-P)、自生钙结合磷(Ca-P)和原生碎屑磷(De-P),其中以De-P为主,其次是Ca-P,分别占TP的52.47%-73.67%和18.32%-38.20%,Ex-P、Fe-P和Al-P含量均相对较低,Obs-P含量最低。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均与调查区沉积物粒径有一定相关性,粒径小于0.063 mm的沉积物样中TP和IP含量均最高。Ex-P、Al-P、Fe-P、Or-P和部分Ca—P作为黄河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可利用磷,其总量至少占TP的6.09%-24.46%。
- 马钦李北罡焦小宝
- 关键词:沉积物磷形态生物可利用磷
- 黄河上中游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析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改进的连续提取法对黄河上中游乌海、乌拉特前旗、石嘴山、潼关4个河段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中游沉积物中磷以钙磷(Ca-P)和有机磷(Org-P)为主,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1 268.634 6—1 474.06μg/g。
- 李莹杨小红王凤英郭博书
- 关键词:沉积物磷磷形态连续提取法黄河上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