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447)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军罗高兴程文广贺伟峰袁顺宗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电泳
  • 2篇肾移植
  • 2篇排斥
  • 2篇排斥反应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2篇急性排斥
  • 2篇急性排斥反应
  • 2篇二维电泳
  • 2篇ΓΔT细胞
  • 2篇白质
  • 2篇CD4^+T...
  • 2篇FOXP3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动力学
  • 1篇移植术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罗高兴
  • 5篇吴军
  • 3篇袁顺宗
  • 3篇贺伟峰
  • 3篇陈希炜
  • 3篇程文广
  • 2篇贾雄飞
  • 2篇彭旭
  • 2篇贺伟锋
  • 2篇谭江琳
  • 2篇黄正根
  • 2篇甘成军
  • 2篇胡婕
  • 1篇尹芝南
  • 1篇王晓娟
  • 1篇胡晓红
  • 1篇张小容
  • 1篇周丽娜
  • 1篇毛小琴
  • 1篇谭江玲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Journa...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Screening of FOXP3-interacted proteins by yeast two-hybrid technique
2008年
Objective: To screen the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the Treg specification factor forkhead box protein P3 (FOXP3) by yeast two-hybrid system, Methods: Human FOXP3 gene was amplified by nest RT-PCR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and inserted into plasmid pGBKT7 to construct the bait vector, then the self-activation and toxicity of the bait vector in host yeast strain AH109 were observed. Thereafter, a human liver cDNA library was screened by the bait vector. 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selected out by nutrient-deficient culture and back-hybridizing. The sequences from the candidate positive clones were blasted and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methods. Results: The constructed bait vector encoding FOXP3 was found no self-activation and toxicity in yeast AH109. Three proteins which interacted with FOXP3, including tumor protein D52, 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and hypothetical protein, were identified. Conclusion: Three new candidate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FOXP3 are selected out by this yeast two-hybrid system and library, which may facilitate the further study of FOXP3 in Treg.
Zhou Lina Wu Jun Luo Gaoxing He Weifeng Chen Xiwei Bo Ganping Yuan Shunzong Zhang Xiaorong Hu Xiaohong
关键词:FOXP3BIOINFORMATICS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尿液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从严格筛选的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尿液标本中,寻找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标志物。方法在pH值为4~7范围,采用Sypro-Ruby染色,对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过程的不同时间点(-3,-2,-1,7,14,21d)的患者尿液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进行比较,挑选了30个有上调或者下调趋势的蛋白点。将这些蛋白点进行切胶、胰酶消化后用MALDI-TOF-MS/MS分析。结果得到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肾移植术后尿蛋白2-DE图谱。30个差异蛋白点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了16个蛋白点,对应13种蛋白质。根据蛋白功能查询结果,发现了3个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与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的蛋白,分别是α-1抗胰凝乳蛋白酶(alpha-1-antichymotrypsin,AACT)、肿瘤排斥抗原gp96(tumor rejection antigen gp96)和锌-α2糖蛋白(Zn-Al-pha-2-Glycoprotein)。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尿液2-DE图谱存在明显差异。AACT、肿瘤排斥抗原gp96和锌-α2糖蛋白可能作为临床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志物候选蛋白。
贾雄飞贺伟峰罗高兴甘成军黄正根袁顺宗王小娟彭旭程文广谭江琳胡婕吴军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二维电泳质谱
肾移植术后尿蛋白二维电泳图谱的建立
2008年
目的近年来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一直朝着寻找非侵入性的检测方向努力,尿液中的蛋白可以为肾脏疾病病理变化提供线索。本次实验的目的旨在建立肾移植术后病人尿蛋白二维电泳图谱。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改良等电聚焦的电压在3500V,总伏小时为14000 Vh;12%的SDS-PAGE进行第二向电泳,银染显色。结果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尿蛋白二维电泳图。结论此方法,可为后续利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标志物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贾雄飞贺伟峰毛小琴甘成军罗高兴黄正根袁顺宗王晓娟彭旭程文广谭江琳吴军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蛋白质组二维电泳
激活后γδT细胞迅速增殖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始γδ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激活后增殖动力学,以深入了解γδT细胞增殖特点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离技术分选出初始γδ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在此基础之上.用[~3H]掺入法检测不同剂量的anti-CD3刺激培养48h后细胞增殖的情况,并进行NIA15K高密度基因芯片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在经anti- CD3刺激后,初始γδT细胞比初始CD4^+T细胞更快速地被激活增殖。细胞激活后,DNA芯片分析显示出γδT细胞比CD4^+T细胞表达明显更高水平的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其后,通过定量RT-PCR检测c-Myc基因表达情况,得到与基因芯片分析相同的结果。结论这些细胞增殖相关基因为γδT细胞早期激活增殖的力学特性提供了分子基础。
贺伟锋程文广胡婕罗高兴陈希炜尹芝南吴军
关键词:ΓΔT细胞CD4^+T细胞基因芯片
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FOXP3的相互作用蛋白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人FOXP3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将成功构建的酵母诱饵表达载体pGBKT7-FOXP3,与转化了成人肝cDNA文库的酵母菌Y187接合,筛选与FOXP3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一对一的回复性杂交实验排除假阳性,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最终确认3个阳性克隆,测序后经生物信息分析为肿瘤蛋白D52、分裂因子3b及未知蛋白。结论成功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与FOXP3相互作用的3个蛋白,它们可能与Treg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其功能有关。
周丽娜吴军贺伟峰罗高兴陈希炜柏干苹袁顺宗张小容胡晓红
关键词:基因克隆FOXP3酵母双杂交
γδ T细胞与CD4^+ T细胞产生IFN-γ动力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γδ T细胞和CD4^+ T细胞IFN-γ合成动力学,以深入了解γδ T细胞产生IFN-γ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离技术分选出初始γβ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定量RT-PCR技术检测γβT细胞和CD4+T细胞在不同刺激条件下IFN-γ基因转录情况。结果对比CD4+T细胞,γδT细胞产生IFN-γ不但需要更少的刺激信号以及更低的刺激域值,并且能更快地达到峰值。结论γβT细胞有加速产生IFN-γ的动力学特点。
贺伟锋谭江玲罗高兴陈希炜尹芝南吴军
关键词:ΓΔT细胞CD4^+T细胞IFN-Γ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