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P13090)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永刚罗懿卢瑜林刘岳龙魏开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红河油田CO_2/泡沫驱缓蚀剂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室内旋转挂片法测定了自制的一种咪唑啉类两性缓蚀剂HGC2-2在模拟CO2/泡沫驱系统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优浓度500mg/L下,缓蚀剂HGC2-2对N80和J55挂片的缓蚀率达到90%以上,同时与现场所用的起泡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能,对温度和CO2分压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现场应用结果表明,HGC2-2缓蚀剂能将注入流程金属的腐蚀速率降低至0.076mm/a以下,同时也能大幅度减缓采出流程的腐蚀,两口见气油井产出水中铁离子含量分别降低78%和85%,有效缓解了红河油田CO2/泡沫驱的腐蚀,可满足红河油田CO2/泡沫驱的缓蚀要求。
- 张永刚罗懿刘学全熊佩魏开鹏斯容
- 关键词:缓蚀剂缓蚀性能腐蚀速率
- 超低渗裂缝性油藏CO_2驱防气窜注入参数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防止气窜是提高超低渗裂缝性油藏注CO2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气窜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注入井井底压力超过裂缝重张压力导致裂缝开启。通过分析井筒传热过程,利用传热学理论等理论,建立注CO2井筒温度压力耦合模型,对注入参数进行合理优化,保证注入井井底压力低于裂缝重张压力;同时室内采用Waring-Blender法,优选合适的起泡剂体系,优化气液比等参数,对重张裂缝进行封堵,有效控制了气窜,保证了红河油田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效果,对应油井在注CO2后含水率下降明显,日均产油由注CO2前的1.5t/d增加到2.4t/d。
- 周勤张永刚
- 关键词:注CO2气窜
- 注CO_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模型研究及现场应用被引量:11
- 2014年
- 为了解释红河油田注CO2现场试验中出现的气窜问题,准确优化现场试验中CO2注入压力,利用传热学理论,通过分析井筒传热过程,建立起注CO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的耦合模型,并结合实际注入参数,对红河油田注CO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此外也解释了现场试验中出现的气窜问题。结果表明,在注入井实际注入参数下,井筒温度随着井筒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始终低于地层原始温度;井筒压力随着井筒深度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井口注入压力过大致使井底压力大于地层破裂压力,这是导致发生气窜现象的根本原因。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该模型对于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永刚罗懿刘岳龙卢瑜林魏开鹏
- 关键词:注CO2气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