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712) 作品数:22 被引量:48 H指数:4 相关作者: 陆培荣 刘高勤 陈志刚 肖艳辉 陈磊 更多>> 相关机构: 苏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趋化因子受体CCR3拮抗剂在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3拮抗剂在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以碱烧伤法诱导实验性小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选用动物为54只7~8周龄雄性健康的BABL/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及VEGF抗体阳性对照组,每组18只;Real-time PCR法检测CCR3在碱烧伤角膜组织中的动态表达;烧伤后角膜局部应用CCR拮抗剂进行干预,在碱烧伤后2周大体观察及全角膜铺片CD31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情况;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烧伤角膜组织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碱烧伤后2周,CCR3拮抗剂干预组角膜新生血管相对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为0.77 ±0.15,实验组为0.51 ±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P =0.00).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角膜组织内VEGF的表达对照组为1.15 ±0.30,实验组为0.91 ±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 =0.34).结论 CCR3信号通路阻滞后能抑制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刘高勤 赫雪飞 周文娟 肖艳辉 陈志刚 陆培荣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化 眼烧伤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but not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2011年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tric oxide and its synthetase on experimental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RNV). METHODS: CRNV was induced by alkali injury in mice, nitric oxide synthetase (NOS) was inhibited by NG-nitro-L-arginine (L-NAME)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tase (iNOS) was inhibited by aminoguanidine hemisulfate salt (AG). The inhibitory effect was detected at day 2 and 4 after corneal alkali injury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CRNV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the treated mice by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corneal whole mount CD31 immunostaining. RESULTS: The inhibition of L-NAME to NOS and AG to iNOS after corneal injury was confirmed by RT-PCR (P <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mice, L-NAME treated mice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RNV areas (P<0.05). In contrast, AG treatment failed to attenuate alkali induced CRNV (P>0.05).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NOS but not iNO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alkali injury induced CRNV. Yuan Chen Gao-Qin Liu and Pei-Rong Lu趋化因子CX3CL1和CCL2对人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趋化因子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相关.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在不同的微环境以及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目的 检测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巨噬细胞增生的作用,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7~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0只,用角膜碱烧伤的方法构建左眼CNV模型,术后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小鼠CNV情况,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制备角膜切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巨噬细胞表面两种趋化因子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CX3CR1的表达.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30 μg/L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诱导和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CD68+CCR2组和CD68+CX3CR1组,分别加入CD68+CCR2抗体和CD68+CX3CR1抗体,每组2管,其中一管作为IgG同型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小鼠碱烧伤角膜组织中巨噬细胞和人外周血巨噬细胞中CX3CR1以及CCR2的表达.分别用人重组CX3CL1和CCL2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干预后巨噬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1(ADAMTS-1)、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4d,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局部有新生血管发生,CNV沿角膜缘向角膜中心区域延伸.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角膜组织内有F4/80阳性的巨噬细胞浸润,其表面可见CCR2和CX3CR1分子的表达,呈绿色荧光.未受GM-CSF诱导培养的巨噬细胞能维持生长约2周,但死亡细胞较多,而经GM-CSF诱导培养的细胞生长稳定,细胞数量增加,无明显悬浮死亡现象.培养的巨噬细胞中CX3CR1表达率平均约为7 刘高勤 陈磊 陈源 周文娟 张文朋 陆培荣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 化学诱导 趋化因子 巨噬细胞 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局部干预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BALB/c小鼠45只,利用碱烧伤法制作左眼CNV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分3组实验进行研究。①CNV模型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自伤后分别给予100、500μg/ml TNF—α(实验组)或0-2%透明质酸钠(HA,对照组)点眼1周。于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小鼠取眼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CD31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TNF-α对碱烧伤CNV形成的作用。②CNV模型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给予100μg/mlTNF一仅点眼,对照组给予0.2%HA点眼。分别于伤后第2天和第4天随机取5只小鼠处死取角膜.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TNF—α对碱烧伤角膜中VEGF表达的影响。③利用二氯亚甲二磷酸脂质体(Cl2MDP—lip)射制作小鼠巨噬细胞特异剔除模型,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Cl2MDP—lip实验组及PBS—lip对照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自碱烧伤后均给予100μg/mlTNF-α滴眼1周于.伤后第14天拍照记录CNV形成情况,图像分析软件测算CNV长度及面积,分析巨噬细胞在TNF—α调控碱烧伤后CNV形成中的作用。结果①碱烧伤后第14天,100μg/mlTNF-α组CNV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500μg/ml TNF-α组CNV形成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整张切片和热点区域MVD值,100μg/ml TNF-α组为63.25±9.75和114.94±12.93,500μg/ml TNF-α组为39.53±10.41和108.04±23.55.0.2%HA对照组为30.99±7.08和73.81±13.80和100μg/mlTNF—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00μg/mlTNF-α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②碱烧伤后第2天和第4天VEGFmRNA与β—actin的比值,100μg/mlTNF-α组为0.40±0.12� 金辉 李龙标 刘高勤 陈源 陈磊 陆培荣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烧伤 白细胞介素17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及凋亡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增生、迁移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REC,并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REC中IL-17受体(IL-17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不含IL-17的培养液培养细胞作为对照组.以浓度50、100、200、500 μg/L的1L-17培养液干预HREC,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增生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IL-17对HREC细胞增生的作用,细胞划痕法测定不同浓度IL-17对HREC细胞迁移的影响.以浓度200 μg/L的IL-17培养液干预HREC,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L-17对HREC细胞凋亡的影响.以1、2 mg/L的IL-17培养液干预HREC,应用RT-PCR检测HREC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HREC中存在IL-17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CCK-8增生分析法结果显示,随着IL-17培养液的浓度不断增加,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也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200、500 μg/L干预组A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5、-6.276,P=0.032、0.000).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干预12、24 h时,100 μg/L干预组(t=-3.551、-2.849,P=0.006、0.019)、200μg/L干预组(t=-10.347、-4.519,P=0.000、0.001)、500 μg/L干预组(t=-3.541、-2.607,P=0.008、0.036)HREC迁移距离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技术检查结果显示,200 μg/L干预组细胞凋亡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2,P=0.047).RT-PCR及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经IL-17干预后HREC中bFGF的mRNA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而Caspase-3和TSP-1的mRNA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经IL-17干预后HREC中Caspase-3蛋白表达呈下调趋势.结论 IL-17能促进HREC增生、迁移,并� 徐静 刘高勤 陈志刚 陆培荣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 细胞运动 趋化因子受体4拮抗剂对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基质细胞源性细胞因子1α/趋化因子受体4(SDF-1αCXCR4)信号途径是机体内介导多种细胞趋化、黏附以及增生的关键分子,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祖细胞向肿瘤组织的迁移而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发生,同时也参与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病理过程。目的探讨阻断CXCR4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CNV)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8周龄BALB/c小鼠80只,将浸有1mol/LNaOH的滤纸贴附在左眼角膜中央40S以诱导小鼠CNV,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透明质酸钠组(质量分数0.2%透明质酸钠点眼)及CXCR4拮抗剂组(0.2%透明质酸钠配制的CXCR4拮抗剂点眼),自碱烧伤当日分别用相应的药物点眼共14d,于第14天裂隙灯下观察两组小鼠的CNV,然后制备角膜悬液,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角膜悬液中CD31的表达值;制备角膜组织切片,以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XCR4mRNA和蛋白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内CD31阳性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以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裂解液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使用CXCR4拮抗剂干预小鼠腹腔来源的巨噬细胞,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结果小鼠角膜碱烧伤后2周,裂隙灯下可见CNV达高峰,与透明质酸钠组比较,CXCR4拮抗剂组CNV明显减少;角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XCR4拮抗剂组小鼠角膜中CD31阳性染色强度弱于透明质酸钠组,CD3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进一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CXCR4拮抗剂组CD31阳性表达率为(9.50±2.34)%,明显低于透明质酸钠组的(17.50±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2,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碱烧伤后2、4、7d小鼠角膜组织中CXCR4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小鼠� 蔡琴华 刘高勤 夏春林 陆培荣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4 碱烧伤 趋化因子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对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钙黏蛋白(rE—cadherin)在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动物实验研究。以碱烧伤诱导构建小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RT—PCR法检测VE—cadherin在碱烧伤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碱烧伤1周后角膜局部应用阻断性抗小鼠VE—cadherin抗体进行干预,碱烧伤3周后大体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情况以及全角膜铺片CD31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新生血管的面积;RT—PCR检测烧伤角膜组织内caspase-3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角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数目;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VE—cadherin对血管内皮细胞(HREC)血管网形成的影响。采用成组t检验方法处理数据。结果碱烧伤3周后,VE—cadherin抗体干预组角膜新生血管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RT—PCR结果显示VE.cadherin抗体干预组caspase-3基因水平表达增高:进一步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vE,cadherin抗体干预后,角膜组织内凋亡的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多。体外实验证实VE—cadherin抗体明显抑制HREC细胞系血管网的形成。结论VE—cadherin钙黏蛋白能通过维护细胞间黏附以及抑制细胞的凋亡等作用保护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从而维持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 刘高勤 陈磊 肖艳辉 陈志刚 陆培荣关键词:钙黏蛋白 新生血管 碱烧伤 角膜 重组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及管腔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重组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生、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REC和HUVEC中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mRNA的表达情况;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增生分析法比较HREC和HUVEC在不同IP10浓度下增生能力的差异;采用细胞划痕法测定IP-10对HREC和HUVEC迁移的作用;采用基质体外三维成型法检测IP-10对HREC和HUVEC管腔形成的影响。结果HREC和HUVEC均在基因水平表达CXCR3。CCK-8增生分析法检测结果显示IP-10抑制HREC增生,并呈剂量依赖性(F=6.202,P〈0.05),但IP10对HuVEC增生无明显影响(F=1.183,P〉0.05)。细胞划痕法测定结果显示,HREC和HUVEC在10、100ng/mlIP-10干预时的迁移距离均小于对照组迁移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73、23.858,P〈0.05)。10、100ng/mlIP-10对HREC完整管腔形成数量无明显影响,1000ng/mlIP-10可使HREC完整管腔形成数量明显减少;10、100、1000ng/mlIP-10干预和未行IP-10干预的HREC完整管腔形成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9,P〈0.05)。结论IP10对HREC的增生、迁移、管腔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对HUVEC的迁移有抑制作用。 肖艳辉 刘高勤 陈志刚 陆培荣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趋化因子CXCL10 内皮细胞 干扰素诱导蛋白-10与新生血管性眼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属于ELR—CXC类趋化因子,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个分子,其唯一的受体是CXCR3。IP-10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以发挥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及抗纤维化的作用,该生物学功能也参与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发病进程。研究证实,IP-10与亚临床慢性炎症紧密相关,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过程,可能成为一项AMD发病的临床检测指标;表达于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IP-10/CXCR3信号通路有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此外,IP-10在AMD患眼病灶内的高表达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升高,反馈性诱导负性调控因子(IP-10等)生成相关。IP-10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过程中,可用于临床检测DR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新指标,以及可能具有使增生性DR(PDR)患者活动期新生血管生成中止、促进新生血管纤维化的作用,从而抑制PDR的发展。IP-10可通过下调炎症细胞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间接作用以及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的作用直接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IP-10可能参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脉络膜息肉样病变的发病过程。鉴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有望运用IP-10作为靶点进行临床靶向治疗达到抑制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目的。本文就近年来IP-10与几种常见新生血管性眼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丹 陆培荣关键词:干扰素诱导蛋白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新生血管性眼病 Inhibited experimental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by neutralizing anti-SDF-1α antibody 被引量:2 2012年 AIM: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DF-1α on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RNV).METHODS: CRNV was induced by alkali injury in mice. The expression of SDF-1α and CXCR4 in burned corneas was examined by Flow Cytometry. Neutralizing anti-mouse SDF-1α antibody was locally administrated after alkali injury and the formation of CRNV 2 weeks after injury was assess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C-Kit in burned corneas was detected by RT-PCR.RESULTS: The number of CRNV peaks at 2 weeks after alkali injury.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SDF-1α neutralizing antibody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CRNV. RT-PCR confirmed that SDF-1α neutralizing antibody treatment resulted in decreased intracorneal VEGF and C-Kit expression.CONCLUSION: SDF-1α neutralizing antibody treated mice exhibited impaired experimental CRNV through down regulated VEGF and C-Kit expression. Gao-Qin Liu, Xue-Guang Zhang关键词:CHEMOK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