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8028) 作品数:45 被引量:522 H指数:17 相关作者: 马军 赵雷 孙志忠 杨忆新 刘正乾 更多>> 相关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同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理学 医药卫生 更多>>
致嗅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及其致嗅代谢物的测定 被引量:3 2008年 为研究放线菌代谢致嗅物质的影响因素,对典型的致嗅放线菌进行分离和培养.分别采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对放线菌进行培养和分析,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联联用仪(GC-MS)对培养过程代谢嗅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经过分离和鉴定,能代谢嗅味物质二甲基异莰醇(MIB)和土臭素(geosmin)的典型菌种是淡黄链霉菌(又名放线菌5460),发现培养方式、培养基组分、培养基中溶解氧、培养温度等都会影响放线菌的代谢嗅味物质的种类和质量浓度.目标菌在液体培养和平板培养时均产生嗅味物质,但种类有所不同,在液体培养时只产生geosmin,而在平板培养则检测出MIB和geosmin.GC-MS谱图分析发现有其他嗅味物质如苯甲醇和2-甲基莰烷,它们很可能是水体另外臭味物质的产生源. 李学艳 沈吉敏 陈忠林 马军关键词:饮用水 放线菌 2-甲基异莰醇 土臭素 代谢产物 陶粒负载纳米TiO_2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微量硝基苯 被引量:15 2007年 制备了以陶粒为载体的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并以硝基苯为稳定性有机污染物的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其对臭氧化的催化性能,对影响催化效果因素及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烧结的催化剂催化臭氧化有机物能力进行了比较,使用SEM进行表征,确定最佳烧结温度.通过改变催化剂投量、硝基苯初始浓度、pH值、添加不同浓度自由基抑制剂和催化剂重复使用实验等,表明在700℃温度下烧结的催化剂具有最大催化活性;硝基苯臭氧化反应中主要氧化剂为羟基自由基,其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硝基苯的去除率随催化剂投量增加而增大;在pH为10时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对硝基苯的去除率为46.5%;催化剂连续3次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张静 马军 杨忆新 王胜军 秦庆东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 臭氧催化氧化 陶粒 硝基苯 无机离子对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痕量硝基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2006年 考察了天然水体中常见的无机离子对单独臭氧氧化、臭氧/蜂窝陶瓷和臭氧/改性蜂窝陶瓷3种氧化工艺分解水中痕量硝基苯的影响,单独臭氧氧化和臭氧/改性蜂窝陶瓷对硝基苯的分解效率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升高(0~4mg·L^-1)分别增加了5.0%和8.6%,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臭氧/蜂窝陶瓷对硝基苯的降解效率在钙离子浓度为0.5mg·L^-1时达到最大值;单独臭氧氧化、臭氧/蜂窝陶瓷和臭氧/改性蜂窝陶瓷在锰离子浓度增加(0~4mg·L^-1)的情况下对硝基苯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0.9%、11.6%和9.6%,随着重碳酸根离子浓度的增加(0~200mg·L^-1)分别降低了8.6%、11.5%和8.9%;硝酸根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对单独臭氧氧化降解水中硝基苯无明显影响,另2种氧化工艺对硝基苯的分解效率随着硝酸根和硫酸根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赵雷 马军 孙志忠关键词:催化臭氧化 硝基苯 锰离子 水中本底成分对O_3/H_2O_2氧化降解2,4-D的影响 被引量:15 2007年 重点考察了水中本底成分对O3/H2O2高级氧化工艺去除水中微量农药2,4-D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自来水本底比蒸馏水本底更有利于水中2,4-D的去除;自由基捕获剂叔丁醇对于2,4-D的催化臭氧化反应具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HCO3-却对水中2,4-D的氧化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定浓度的腐殖酸对于2,4-D的催化臭氧化反应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腐殖酸对于2,4-D的催化臭氧化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中的Na+、K+、Mg2+、Ca2+、Cu2+、Zn2+在较低浓度时对2,4-D的降解没有明显影响,在高浓度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o2+、Ni2+、Ca2+、Cr3+在较低浓度时对2,4-D的氧化降解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于颖慧 侯艳君 高金胜 马军关键词:臭氧 过氧化氢 2,4-D 藻细胞及胞外分泌物对三卤甲烷生成势的影响 被引量:3 2006年 以处于对数生长期后期的悦目颤藻为研究对象,研究藻细胞及其胞外分泌物(EOM)对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的贡献,以及臭氧预氧化中臭氧投量及预氧化时间对THMFP的影响.研究表明:EOM是原水中主要的THM前体物;藻细胞和EOM形成的三卤甲烷主要是三氯甲烷和一溴二氯甲烷.对含藻细胞水样的臭氧预氧化研究表明: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含藻细胞水样的三氯甲烷生成势和THMFP持续增加;随着预氧化时间的延长,THMFP几乎呈线性增加;臭氧预氧化会破坏藻细胞,使得胞内物质释放出来,这部分物质中的一部分是THM的前体物.对含EOM水样的臭氧预氧化研究表明: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和预氧化时间的延长,臭氧氧化EOM使其不饱和键减少,生成的总卤代产物浓度减小;低投量的臭氧预氧化可以强化混凝去除EOM中的THM前体物,在试验条件下0.486 mg/L的臭氧作用5 min可强化混凝去除EOM中THMFP,去除率比单纯混凝高9.8%;随着预氧化时间的延长,含EOM水沉后水三氯甲烷生成势和THMFP略有升高,说明延长预氧化时间会引起含EOM水沉后水三卤甲烷前体物浓度的增加.由此,低投量短时间的臭氧预氧化可以强化混凝去除EOM的THMFP;并且在实际水处理中,应该在去除藻细胞之后再进行臭氧氧化处理,这样可防止臭氧氧化使藻细胞内物质释放而增加THM前体物浓度. 方晶云 王立宁 马军 陈忠林 梁涛关键词:藻细胞 胞外分泌物 臭氧预氧化 三卤甲烷生成势 臭氧预氧化对藻细胞及藻类有机物特性及其混凝处理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06年 以实验室纯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后期的悦目颤藻为研究对象,并分离藻细胞及其胞外有机物(EOM),研究藻细胞的结构特性、藻类有机物(AOM包括EOM和胞内有机物IOM)的紫外吸收和分子质量分布特征以及臭氧预氧化对这些特性的影响.显微摄影图片表明,臭氧可以氧化藻细胞内的叶绿素a,使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颗粒尺寸分布分析表明,臭氧预氧化可以提高藻细胞的沉降性能;紫外吸收特性分析表明,AOM的氨基结构多于芳香结构;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颤藻EOM和IOM成分类似,IOM以大分子物质为主,EOM以小分子物质为主;较大分子质量的物质大部分分布在胞内,较小分子质量的物质大部分分布在胞外;利用超滤膜法测定颤藻EOM的分子质量分布,发现EOM中分子质量<5000 u的有机物占71%,进一步证实了EOM主要为小分子物质;臭氧预氧化可以强化混凝除浊除藻,但其对藻类有机物的控制不是太有效,这是因为臭氧预氧化本身会引起IOM的释放,同时臭氧在强化去除EOM方面的效果不是太明显. 马军 方晶云 王立宁 郭瑾 李学艳关键词:藻细胞 臭氧预氧化 分子质量分布 有机酸在金属氧化物上的吸附对催化臭氧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2005年 以苯甲酸(BA)、邻苯二甲酸(PA)、商品腐殖酸(CHA)和反渗透法提取的松花江水腐殖酸(SHA)为目标物,研究了臭氧氧化及羟基氧化铁(FeOOH)和二氧化铈(CeO2)为催化剂时的吸附与催化臭氧氧化去除这些有机物的效果.结果表明,BA在FeOOH表面没有吸附,FeOOH对BA催化氧化的去除率比臭氧单独氧化高45%;PA在FeOOH上的吸附使其溶液中的浓度减少了5%,此时FeOOH对PA的氧化没有催化作用.CeO2有助于催化臭氧氧化在其表面吸附较强的PA,且对氧化产生的草酸根有催化去除作用,但对不吸附在其表面的BA没有催化臭氧氧化作用.CeO2对腐殖酸的吸附比FeOOH强,其催化臭氧氧化去除腐殖酸的作用比FeOOH更显著;当无机阴离子和腐殖酸竞争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吸附位时,催化作用受到抑制. 张涛 马军 陈忠林 齐虹 郭瑾关键词:苯甲酸 邻苯二甲酸 腐殖酸 羟基氧化铁 二氧化铈 催化臭氧氧化 改性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微量硝基苯 被引量:35 2005年 以硝基苯为目标反应物,对改性蜂窝陶瓷、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和单独臭氧氧化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改性蜂窝陶瓷和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工艺可以提高水中硝基苯的去除率,分别为38.35%和15.46%.在本次实验条件下,随着改性蜂窝陶瓷催化剂的用量增加到5份,硝基苯的降解效率上升了30.55%;3种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随着pH值的升高越来越大,在pH=10.00左右时,臭氧/改性蜂窝陶瓷联用对硝基苯的去除优势消失;臭氧/改性蜂窝陶瓷催化氧化对硝基苯的去除遵循自由基机理;催化剂对硝基苯的吸附很小,对去除几乎没有影响;对于3个体系,将总量相同的O3多次投加可以获得明显优于一次性投加的去除效果;改性蜂窝陶瓷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较长. 孙志忠 赵雷 马军关键词:催化臭氧化 硝基苯 降解 Degra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in water by ozonehydrogen peroxide process 被引量:19 2006年 This study report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gra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in bubble contactor column by O2/H2O2 process, which is widely used as a principal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The degra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was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H202/O3 molar ratio and pH value. Meanwhile, TOC removal was investigated both in distilled water and tap water. The influences of ozone transfer and consumed hydrogen peroxide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and oxidation intermediates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and LC-MS. A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thus proposed. YU Ying-hui MA Jun HOU Yan-jun关键词:OZONE O_3/H_2O_2高级氧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微量甲草胺研究 被引量:7 2006年 研究了O3/H2O2高级氧化工艺对水中微量甲草胺的氧化效果,考察了臭氧过氧化氢摩尔比、溶液pH值、以及自由基捕获剂叔丁醇对甲草胺氧化效率的影响,通过色质联机确认了2,6-二乙基苯胺、氯乙酸、氯乙酰基胺、丙酸、2-羟基丙酸氧化中间体的存在,确定反应遵循自由基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推断了氧化中间体的生成路径。 马军 于颖慧 侯艳君关键词:甲草胺 臭氧 过氧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