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737)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程韵枫邹善华李锋詹延霞化范例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免疫
  • 6篇血小板
  • 6篇血小板减少
  • 6篇细胞
  • 6篇免疫性
  • 6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血小板减少症
  • 3篇紫癜
  • 3篇细胞因子
  • 3篇淋巴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外周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发病
  • 2篇白细胞介素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治疗
  • 1篇调节性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程韵枫
  • 4篇邹善华
  • 3篇詹延霞
  • 3篇化范例
  • 3篇李锋
  • 2篇邬扬炯
  • 2篇高松
  • 2篇吴擘颋
  • 2篇季丽莉
  • 1篇张雪皎
  • 1篇王伟光
  • 1篇王小云
  • 1篇李莹

传媒

  • 3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调节性T细胞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被引量:1
2011年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s)在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平衡状态中起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不仅Tregs数量减少,而且伴有明显的功能下降。但与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和分子机制等尚不明确。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对Tregs的数量和功能都有改善作用,而且往往与疗效呈正相关。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的Tregs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基础工作已取得进展,但需考虑在复杂体内环境下其表型和功能的稳定性。
化范例程韵枫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细胞因子免疫干预
细胞免疫异常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
2010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经典机制被认为是由于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所致.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在ITP的发病中亦起着重要作用.对ITP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令许多新的定向免疫干预措施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就ITP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免疫异常作一综述.
张雪皎邹善华程韵枫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联合单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6例接受rhIL-11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的重症ITP患者(联合治疗组)以及19例仅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重症ITP患者(地塞米松治疗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完全反应率、起效时间、血小板峰值、不良反应等,并分析可能影响rhIL-11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分别为80.8%和57.7%,而地塞米松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分别为47.4%和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小板峰值高于地塞米松治疗组[分别为(129.6±58.4)×109/L和(97.2±45.2)×109/L;P=0.05];但两组之间起效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在治疗起始14 d内血小板计数处于安全范围的天数为(9.0±3.5)d,地塞米松治疗组则为(5.5±4.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经rhIL-11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峰值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年龄、性别等均无显著相关性,患者对rhIL-11耐受性良好。结论:rhIL-11可以提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重症ITP的疗效。
邬扬炯程韵枫高松李锋邹善华李莹詹延霞化范例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介素-11地塞米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水平及其分泌IL-10的能力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数量及其分泌IL.10的能力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治疗前、40例治疗后IrrP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外周血CD5+B细胞比例及其在体外培养后胞内IL-10的平均荧光强度(MFI),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L.10浓度;分析CD5+B细胞特征与疾病状态的关系。结果治疗前ITP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占总淋巴细胞比例和绝对值计数[(3.75±2.37)%、(6.29±5.77)×10+/L]均高于正常对照[(2.10±1.08)%、(3.06±1.90)×10+/L](P值均〈0.05);ITP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CD5+B细胞的胞内IL-10的MFI水平均高于其他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ITP患者CD5‘B细胞中产生IL-10的细胞比例、胞内IL-10MFI[(29.51±20.73)%、27.95±13.99]均高于正常对照[(15.904-9.58)%、14.31±11.29](P值均〈0.05),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浓度[(173.05±102.50)ng/L]低于正常对照组[(230.61±76.96)ng/L];治疗后ITP患者CD5+B细胞比例下降至正常水平,其胞内IL.10MFI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水平恢复正常。结论治疗前ITP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比例升高、细胞内IL-10积聚,但分泌IL-10的能力下降;疾病缓解后,CD5+B细胞的数量及分泌IL-10的能力得到恢复。
李锋化范例季丽莉詹延霞邹善华王小云高松邬扬炯程韵枫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B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10
滤泡辅助T细胞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滤泡辅助T细胞(Tfh)是近年来新发现的T细胞亚群,其表面标记包括CXCR5、ICOS、PD-1、SAP及IL-21等,Tfh的分化发育依赖于转录因子Bcl-6及其下游的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过程.Tfh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形成并维持滤泡生发中心,并参与了大部分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的分化发育.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伴有显著自身免疫现象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其肿瘤细胞具有类似正常生发中心的Tfh表型,但伴有CD10、CXCL13异常表达;而伴有滤泡生长特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的肿瘤细胞多表达Tfh标记,并具有部分AITL的临床特征.
吴擘颋程韵枫
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被引量:13
2010年
季丽莉程韵枫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学发病机制
糖皮质激素对ITP初治患者T辅助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T辅助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免疫状态以及其与治疗反应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20例初发ITP患者(男性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41.0岁)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1mg/(kg.d)]前后以及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细胞相关基因(T-bet、IFN-γ、GATA-3、TGF-β、Foxp3、IL-2、IL-4)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IFN-γ、IL-2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T-bet、IFN-γ、IL-2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Foxp3表达较正常无明显变化,治疗后Foxp3表达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前患者TGF-β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别,治疗后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中呈现不同的变化模式,年龄<60岁患者治疗后TGF-β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年龄≥60岁患者TGF-β较治疗前升高。结论:ITP患者存在Th细胞亚群失衡,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仍是针对初治ITP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Th细胞亚群失衡有关。
李锋吴擘颋王伟光詹延霞邹善华程韵枫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