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11ZX08004-003)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孙君明韩粉霞张晶莹闫淑荣杨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吉林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大豆
  • 6篇异黄酮
  • 6篇黄酮
  • 3篇大豆异黄酮
  • 2篇豆种
  • 2篇子叶
  • 2篇子叶节
  • 2篇HPLC
  • 2篇大豆子叶
  • 2篇大豆子叶节
  • 1篇豆奶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遗传转化体系
  • 1篇异黄酮含量
  • 1篇杂交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杂种优势分析
  • 1篇色谱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5篇孙君明
  • 4篇闫淑荣
  • 4篇韩粉霞
  • 4篇张晶莹
  • 3篇杨华
  • 2篇田玲
  • 2篇范胜栩
  • 2篇赵健如
  • 2篇李斌
  • 2篇王庆钰
  • 2篇葛一楠
  • 2篇闫帆
  • 2篇李景文
  • 2篇王英
  • 2篇于福宽
  • 2篇孙昕
  • 2篇马磊
  • 1篇张金巍
  • 1篇杨雪峰
  • 1篇邹筱

传媒

  • 5篇大豆科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豆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选用吉大豆1号、吉大豆2号、吉林47和东农42共4个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筛选出丛生芽诱导率较高的大豆基因型吉林47。在此基础上,以吉林47的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时间、发芽时间和条件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对芽诱导及伸长阶段的激素配比进行了研究。得出吉林47较适合氯气灭菌时间为6~10 h,最适萌发条件为16 h光+8 h暗光周期条件下培养5~7 d。最终确定芽诱导阶段添加6-BA浓度为2 mg.L-1、IBA浓度为0.1 mg.L-1;14 d后继代伸长阶段添加IAA浓度0.3 mg.L-1、GA浓度为0.5 mg.L-1。
孙昕闫帆赵健如陈虹地翟莹王英李景文王庆钰
关键词:大豆子叶节丛生芽
大豆豆奶风味品质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2年
大豆豆奶营养丰富,且包含多种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活性成分,但豆奶的不良风味品质却长期制约其发展。该文主要针对大豆豆奶风味品质的化学成分及改进方法、大豆活性成分与加工工艺对豆奶风味品质的影响、豆奶风味评价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大豆品质育种和豆奶加工提供参考。
马磊孙君明韩粉霞
关键词:大豆豆奶风味
代表性大豆种质异黄酮主要组分含量鉴定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HPLC检测方法,对100份不同来源的代表性大豆种质进行异黄酮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大豆种质中主要含有6种异黄酮组分,分别为黄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丙二酰基黄豆苷、丙二酰基黄豆黄苷和丙二酰基染料木苷,且异黄酮含量在不同生态区间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丰富;南方产区大豆品种的异黄酮总含量最高,黄淮大豆产区次之,北方大豆产区最低;6种主要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3.44%~52.03%。相关分析表明异黄酮总含量与各主要组分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种质2份,分别为平顶黑豆和PI-567479,低异黄酮含量的大豆种质2份,分别为茶色豆和牡丰1号,可以用于大豆异黄酮育种或遗传研究。
葛一楠孙君明韩粉霞于福宽张晶莹马磊张金巍闫淑荣杨华刘章雄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种质异黄酮HPLC
多环境条件下大豆异黄酮主要组分的QTL定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利用不同定位方法,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大豆异黄酮主要组分进行QTL定位研究,为大豆异黄酮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异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异的鲁黑豆2号(3 697.24μg.g-1)和南汇早黑豆(1 816.67μg.g-1)为亲本构建的F5∶7-8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分析RIL群体的SSR标记多态性,结合HPLC法鉴定异黄酮主要组分含量。【结果】绘制了一张包含161个多态性SSR标记,全长3 546.54 cM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利用ICIMapping 3.2软件的ICIM、IM和SMA 3种定位方法,共定位到4种环境下与异黄酮主要组分相关的14个QTL。【结论】3个标记区间在多个环境和多种定位方法下均被检测到,分别是Sat_003—Satt306、Satt070—Satt122和Satt571—Satt270。
张晶莹葛一楠孙君明韩粉霞于福宽闫淑荣杨华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SSRQTL
大豆子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2个异黄酮含量显著差异的大豆品种鲁黑豆2号(LHD2)和南汇早黑豆(NHZ)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异黄酮含量变化以及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试图分析异黄酮积累与各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大豆子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而不同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趋势不同,CHS7、CHS8、CHR、CHI1A和IFS2的表达趋势与异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而IFS1和CHI1B1的表达趋势与异黄酮积累模式相反。IFR的表达模式在2个大豆品种中存在相反的趋势,在LHD2中与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反,而在NHZ中与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同。结果还表明,同一基因家族中不同基因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中CHS7和CHS8以及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家族的CHI1A的表达水平相对其他成员较高,异黄酮合酶基因家族中IFS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IFS1的表达量,预示这些基因家族在大豆子粒异黄酮积累过程中存在功能分化。此外,各基因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性在2个品种中也不尽相同。LHD2中CHS7、CHS8和IFS2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与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CHI1B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在NHZ中,IFR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与多个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这预示了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差异的潜在遗传基础。各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在2个品种中,苯丙氨酸水解酶PAL1与4CL,4CL与CHS2以及CHS1与IFS2基因的表达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控异黄酮的合成与积累。这些结果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奠定了基础。
田玲李斌张晶莹范胜栩闫淑荣孙君明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IFS1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在异黄酮合成途径中,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基因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分析了IFS1基因(IFS基因的同源基因之一)在大豆中的表达特点。组织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在根、茎、叶、花、籽粒、豆荚和胚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较嫩的组织(萌发7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高,在较老的组织(生长70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低,在开花后25,45 d的籽粒和豆荚及花中表达量也较低,而在成熟胚中IFS1基因表达量较高,推测该基因在胚形成早期就已经完成了大豆异黄酮的积聚过程。不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不同程度地受IAA、ABA、PEG、NaCl、低温和创伤胁迫诱导表达,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大豆的逆境应答。
练云李海朝王树峰武永康李金英雷晨芳卢为国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基因表达
大豆种间杂交异黄酮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选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按异黄酮含量不同(高、中、低)配制杂交组合,对33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为正向优势的组合为15个,占全部组合的45.5%。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为12个,其中高异黄硐含量母本组合5个,占全部正向超高亲优势的41.7%,说明高异黄酮亲本杂种优势明显。18个栽培与野生杂交组合中超高亲优势正向优势组合为11个,中亲优势正向优势组合为13个,说明栽培与野生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明显,但14个栽培×野生杂交组合F2优势降低,表现为自交衰退,因此获得高异黄酮的后代材料仍需进一步选择。
毕影东李炜林红肖佳雷李琬杨雪峰来永才
关键词:异黄酮杂种优势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饲料中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组分含量被引量:1
2013年
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植物雌激素,具有增强哺乳动物机体免疫力、提高繁殖能力和分泌能力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等生理作用。以市售的9种动物饲料为材料,采用0.1%(V/V)乙酸的70%(V/V)乙醇水溶液提取异黄酮组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其异黄酮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到饲料中除乙酰基黄豆黄苷(AGL)外的其他所有异黄酮组分。相较大豆籽粒中异黄酮组分而言,饲料中的丙二酰基异黄酮组分含量较少,而其相应的游离型甙元组分含量明显增加,且乙酰基染料木苷(AG)含量较高。由于配方和选料的差异,不同品牌动物饲料中异黄酮组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经验证,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和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以快速检测饲料中异黄酮的组分含量,更好地为畜禽生产提供指导作用。
张晶莹孙君明李斌韩粉霞闫淑荣田玲陈明阳邹筱范胜栩杨华
关键词:大豆饲料异黄酮HPLC
吉林47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被引量:1
2013年
为检测不同基因型大豆对于根癌农杆菌的敏感性,使用携带pCAMBIA1301质粒(含GUS基因)的农杆菌EHA105对10个性状优良的大豆基因型进行侵染,共培养后进行GUS染色,筛选得到对根癌农杆菌较敏感的基因型吉林47、吉林35和绥农10号;而后以吉林47子叶节为外植体进行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在重悬及共培养期间添加不同浓度巯基化合物,发现400 mg.L-1L-Cys、248 mg.L-1硫代硫酸钠和300 mg.L-1DTT组合对于褐化的抑制效果最好;对芽伸长阶段的关键激素GA3和IAA进行比较研究,得到最佳配比为1.0 mg.L-1GA3、0.5 mg.L-1IAA。
孙昕赵健如闫帆姬长媛杨旭光李景文王英王庆钰
关键词:子叶节褐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