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PCSIRT0427)

作品数:7 被引量:162H指数:7
相关作者:杨世伦李鹏张文祥戴仕宝李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滁州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长江口
  • 2篇悬沙
  • 2篇悬沙浓度
  • 2篇盐沼
  • 2篇盐沼植物
  • 2篇植物
  • 2篇水下三角洲
  • 2篇海岸
  • 2篇潮间带
  • 2篇沉积物
  • 2篇磁性特征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动力过程
  • 1篇蓄水
  • 1篇淤泥
  • 1篇淤泥质
  • 1篇三角洲
  • 1篇三峡工程
  • 1篇三峡工程蓄水

机构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杨世伦
  • 4篇张文祥
  • 4篇李鹏
  • 3篇李华
  • 2篇俞立中
  • 2篇戴仕宝
  • 2篇张卫国
  • 2篇郜昂
  • 1篇邢云
  • 1篇赵华云
  • 1篇刘苍字
  • 1篇贾铁飞
  • 1篇李明
  • 1篇陈中原
  • 1篇陆敏
  • 1篇周菊珍
  • 1篇王元叶
  • 1篇瞿建国
  • 1篇陈沈良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潮间带盐沼植物对海岸沉积动力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7
2007年
根据已有文献归纳出盐沼植物对水动力、悬沙运动、沉积、地貌影响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包括:①单位距离盐沼中波能的损失可为相邻光滩的数倍至数十倍;波浪传入互花米草盐沼20—30m后,波能可全部损失;②盐沼植物可使潮流流速降低一个数量级;当植冠被淹没后,垂向流速剖面在植冠附近出现转折;③当植冠被淹没后,垂向上植冠层内的紊动强度趋于一致且明显低于植冠层以上;互花米草盐沼中的紊动强度可比相邻光滩低1—2个数量级;④盐沼植物通过2种机制影响悬沙的运动:其一是降低水体紊动,从而促进悬沙的沉降并遏制滩面沉积物再悬浮;其二是茎叶对悬沙的直接黏附。这两种机制可使盐沼中的悬沙浓度比相邻光滩低一半以上;⑤植物对细颗粒悬沙的促淤作用导致盐沼中的底床滩面沉积物细化;⑥盐沼中的垂向沉积速率可比光滩高7—8倍;盐沼中波痕和侵蚀坑等微地貌不易发育,滩面平整化;与光滩上频繁发生的冲淤交替相比,盐沼中通常只淤不冲,滩面稳定性较高;⑦植物对上述沉积动力过程的影响程度与植物的高度、密度、盖度等生态参数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植物种类对沉积动力过程的影响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研究进一步加强的几个方面。
李华杨世伦
关键词:潮间带盐沼植物海岸湿地
径流、潮流和风浪共同作用下近岸悬沙浓度变化的周期性探讨--以杭州湾和长江口交汇处的南汇嘴为例被引量:13
2008年
根据2002年5月至2005年10月在杭州湾北岸和长江口口门交汇处一固定观测点表层每日取样的悬沙浓度资料和同期的潮差、潮位、风向风速以及长江大通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利用Spss、MatLab分析软件,采用小波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了悬沙浓度变化的周期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悬沙浓度具有显著的大、小潮和季节性变化,变化周期分别为14.7d和368d,平均而言,大潮为小潮的2.96倍,冬季为夏季的2倍;2)平均大、小潮半月周期中日悬沙浓度与同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6,与前1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与前2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反映潮差变化对悬沙浓度的影响有1~2d的滞后效应;3)月均悬沙浓度与长江大通站的月均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尤其与流量滞后19d的相关性最好。研究区日悬沙浓度变化主要为大、小潮和季节性周期变化,前者受潮动力引起的泥沙沉降一再悬浮控制,后者受径流冲淡作用、海平面高度、潮差、风况的季节性变化控制。
郜昂赵华云杨世伦戴仕宝陈沈良李鹏
三角洲前缘岸滩对河流来沙减少响应的敏感性探讨——以长江口门区崇明岛向海侧岸滩为例被引量:10
2006年
利用ArcGIS对1977—2004年不同时段的长江口崇明岛向海侧水下地形测量资料进行处理,并结合该区的潮滩历史遥感图片、现场高程测量以及同期大通站输沙率资料,探讨三角洲前缘岸滩冲淤演变对河流来沙减少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岸滩的淤涨速率总体上在年代以上时间尺度随着长江来沙减少而下降,但由于局部滩—槽演变和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某些年代内和某些部位可能出现相反的趋势,使岸滩演变对河流来沙减少的响应变得复杂化。在此基础上预测今后几十年研究区的冲淤趋势。
杨世伦李明张文祥
关键词:三角洲长江口海岸演变
潮滩表层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沉积动力作用的响应:以杭州湾北岸为例被引量:7
2007年
根据2004年9月—2005年8月杭州湾北岸中潮滩固定观测点重复采集的表层沉积物的磁学参数和粒度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域潮滩沉积物磁学性质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沉积动力的响应。结果表明,该观测点潮滩沉积物磁学参数存在显著的月际变化,2004年12月底—2005年5月上旬的半年中,SIRM、χARM、χfd%、χARM/χ、χARM/SIRM等参数出现高值,指示了沉积物中含有较多的细晶粒亚铁磁性矿物,对应于潮滩淤积时段和较细的沉积物粒级组成,其余各月上述磁参数值较低,对应于潮滩沉积物较粗的侵蚀期。上述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可以很好地反映潮滩冲淤过程中沉积动力的变化。
邢云张卫国杨世伦俞立中
关键词:沉积物磁性特征沉积动力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Y7柱样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1
2007年
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380cm长的Y7柱样为对象,在磁性测量、地球化学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近百年以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磁性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磁铁矿是主导Y7柱样磁性特征的主要矿物,相比常量元素和粒度的均一组成,磁性特征存在显著的垂向变化。220cm以下,频率磁化率(fd)、非磁滞剩磁磁化率(ARM)、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SIRM)、ARM/以及ARM/SIRM随深度增加而下降,而退磁参数S-100mT和S-300mT则呈相反变化趋势;220cm以上,fd,,ARM/,ARM/SIRM以及S-100mT和S-300mT随深度变化不大,而SIRM和ARM则随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Y7柱样中硬剩磁(HIRM)随深度变化不大。结合Mn/Fe比值的变化,研究认为Y7柱样300cm以下层位,随深度增加沉积物磁性减弱和超顺磁颗粒急剧减少,还原成岩作用是重要因素之一,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因相对稳定而导致其在磁性矿物组合中的比例上升。此外,长江中上游主要支流泥沙贡献率的变化可能会对Y7柱样磁性特征有一定影响,但尚需进一步的工作支持。
张卫国贾铁飞陆敏瞿建国刘苍字陈中原俞立中周菊珍
关键词: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磁性特征地球化学粒度
近10年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冲淤变化——兼论三峡工程蓄水的影响被引量:56
2007年
根据对近10年来长江入海泥沙量和河口冲淤的对比分析,探讨水下三角洲冲淤对长江入海泥沙锐减以及三峡工程运行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导致长江入海泥沙减少1×108t/a量级;(2)1995-2000年、2000-2004年和2004-2005年研究区淤积(冲刷)面积分别占75.5%(24.5%)、30.5%(69.5%)和14%(86%),垂向冲淤速率(负为冲刷)分别为6.4cm/a、-3.8cm/a和-21cm/a。(3)由于地形和水动力的变化以及工程的影响,研究区内冲淤对河流来沙减少的响应存在显著空间差异。结论包括:三峡水库蓄水加剧了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入海泥沙的锐减是水下三角洲从淤积为主向侵蚀为主转变的主要原因。随着水库拦沙能力的增强等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入海泥沙将进一步下降,河口口门区的冲刷可能加剧,值得有关部门重视。
李鹏杨世伦戴仕宝张文祥
关键词:长江三峡工程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
长江口潮间带淤泥质沉积物粒径空间分异机制被引量:13
2008年
为了解淤泥质潮间带沉积物粒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于2005年9月、2006年9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进行了沉积物取样分析及相关的水动力观测和盐沼植物粘附悬沙的实验.结果表明,潮间带沉积物呈自海向陆(表层样)和自下向上(柱状样)变细的趋势,一般光滩沉积物粒径〉50μm,盐沼上部沉积物粒径〈25μm;沿岸方向上,茂密盐沼的沉积物较之稀疏盐沼细;盐沼中的流速和波高较之相邻光滩减少50%以上;植物粘附悬沙干重达39-369g/m^2.对上述沉积物空间变化格局的形成机制分析认为,在光滩上主要是由于底床摩擦导致的水动力向岸衰减,在盐沼中则是植物和底床共同摩擦导致的水动力减弱以及植物茎叶对细颗粒悬沙的粘附.人类活动在改变盐沼植物特征的同时也会改变沉积物粒径的空间分异.
李华杨世伦T. Ysebaert王元叶李鹏张文祥
关键词:沉积物潮间带水动力盐沼植物长江口
基于OBS-3A、ADP-XR崇明东滩悬沙变化及动力过程研究
2005年9月6—12日,利用 ADP-XR(3000kHz)和 OBS-3A 等水文泥沙野外观测仪器,在崇明东滩中潮滩对水深、潮流流速、流向、浊度,以及波浪、风速和风向等要素进行了大小潮周期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风...
张文祥杨世伦李鹏李华郜昂
关键词:悬沙浓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