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H05B01)

作品数:30 被引量:254H指数:8
相关作者:苗春生王坚红王兴李萍吴琼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部辽宁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暴雨
  • 5篇气旋
  • 5篇降水
  • 4篇梅雨
  • 4篇近海
  • 4篇寒潮
  • 4篇寒潮过程
  • 3篇低涡
  • 3篇地形
  • 3篇雨期
  • 3篇外推
  • 3篇夏季
  • 3篇梅雨期
  • 3篇雷达
  • 3篇海表
  • 3篇海表温度
  • 3篇风场
  • 2篇低层
  • 2篇地形效应
  • 2篇动力特征

机构

  • 3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教育部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江西省气象局
  • 2篇辽宁省气象台
  • 2篇云南省气候中...
  • 2篇广东省江门市...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江西省气候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西省气象信...
  • 1篇北京华风气象...
  • 1篇连云港市气象...
  • 1篇南京市气象局

作者

  • 26篇苗春生
  • 23篇王坚红
  • 7篇王兴
  • 2篇李洪利
  • 2篇于华
  • 2篇刘维鑫
  • 2篇王介君
  • 2篇赵文宁
  • 2篇吴琼
  • 2篇张潇潇
  • 2篇牛丹
  • 2篇宋萍
  • 2篇江燕如
  • 2篇李萍
  • 1篇樊仲欣
  • 1篇董丽娜
  • 1篇李孟頔
  • 1篇康庄
  • 1篇李星
  • 1篇梅海霞

传媒

  • 6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气象科学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计算机与现代...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海洋预报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电视技术
  • 1篇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软件工程师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第31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气象频道高清新闻网配音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2年
中国气象频道使用Avid高标清新闻制播网进行气象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该系统部署了Avid公司的ISIS7000网络共享存储系统、Avid Interplay媒体生产管理平台、Avid iNEWS新闻文稿设备及Avid NewsCutter编辑工作站,构成完整的高清新闻生产制作与播出网络系统。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项目实施等各个环节,介绍了Avid新闻制播系统中的配音子系统。新业务系统投入使用以来,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清晰明确的流程、简洁方便的操作,实现了高清新闻节目配音的网络化、信息化。
王新康庄张硕李孟頔
关键词:AVIDAVIDAVID
中国风云卫星与海洋卫星近海SST资料融合技术及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选用美国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数据融合系统对中国风云(FY)和海洋(HY)卫星在我国东部海域SST反演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该融合系统能够协调区域大气和下垫面海洋要素的时空特征,协调不同要素间的特征状态及匹配规律,生成适合多要素诊断计算的区域规范化数据。针对该系统没有现成的卫星SST反演数据输入接口,对船舶站SST反演数据接口进行了数值调整;依据FY卫星及HY卫星SST数据的不同特点,尤其是随卫星轨道发生的不同时空变化,在输入卫星反演数据至LAPS系统之前,进行了多项预处理,包括对卫星反演数据异常值的判别与剔除、海陆边界要素异常梯度的鉴别与去除、不同卫星轨道坐标系网格要素的规范化处理、平滑去噪音等。经多项验证,预处理后的FY和HY卫星监测反演数据更有利于LAPS系统资料融合效果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再经LAPS系统的数据融合处理和各项验证,融合场既能保持卫星SST精细化的时空特征描述,也弥补了卫星资料非区域全覆盖的局限。将SST融合场对寒潮与冷空气过程中的东部海域海气影响进行热动力物理量时空变化诊断应用,对海面SST和感热通量的中尺度强度演变、南北空间变化差异均给出了量化描述。
苗春生程远王坚红王兴
关键词:数据融合
近53 a云南东部春季旱涝及其环流距平波列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基于年度春季降水,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3个降水气候区,分析了近53 a云南东部春季旱涝基本特征,选取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对春季旱涝进行评估。小波分析发现,云南东部春季旱涝存在准14 a周期,并可分为3个时期:1958—1980年干旱期,1981—2000年偏涝期,2000年以后干旱期。对云南东部涝(旱)年合成分析显示,大尺度背景高度场、风场和温度场的距平场都存在2列并行的纬向波列。在涝年,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纬向波动为高纬度正距平,中纬度负距平,显示云南上空的低值系统活跃。风场距平波列性质为中高纬度负距平,中低纬正距平,显示南支槽水汽输送的速度与量值的强盛。700 hPa温度场距平波列为高纬正距平,中纬负距平,显示云南温度偏冷,与低纬度副高控制的海洋暖湿气团形成系统性锋区,有利于云南东部降水。在旱年,则2列并行纬向距平波列各要素性质正好相反。此外,青藏高原上游风速受山脉西南侧地形阻挡发生向南折射,涝年风速强,旱年风速弱,直接促发和影响南支槽的强弱。上游风速与南支槽强度具有正比关系。降水关键系统昆明准静止锋在背景纬向波列环境中,涝年比旱年出现频次高,维持时间长。
苗春生赵文宁王坚红朱勇吴琼
关键词:旱涝指数准静止锋南支槽
近海面风场对黄东海域海平面特征影响的分析与模拟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1993—2012年TOPEX/Poseidon(T/P)卫星海平面异常SLA(Sea Level Anomaly)数据和FSC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风场资料,分析黄东海域近20 a海平面的时空分布特征,尤其是不同时间尺度风场影响的变化特征,进而通过区域海洋模式对海面高度短期变化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黄东海域海平面多年平均状态为南高北低,近海面季节性风场在岸线分布和海水热膨胀特征下,造成海面冬春季偏低,夏秋季偏高。近20 a黄东海域平均风速逐步减弱,平均海面上升速率为2.9 mm/a。2)风场的短期活动主要为灾害性大风,统计显示冬夏寒潮大风和台风大风均呈频数减少、强度增强的趋势。运用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模拟分析台风和寒潮作用下黄东海域海平面的变化,发现台风强风可形成辐散式海流气旋式涡旋,对应海面为下凹负值中心;北路寒潮大风可形成海流反气旋式涡旋,对应海面为上凸正值中心。两类涡旋的强海流部分增强了海面倾斜度。3)强海流部分动能和动量迅速向海水深部下传,无论在深度和强度上,寒潮造成的海流涡旋动能和动量下传比台风涡旋更迅速,更强。这与寒潮降温引起的海洋层结不稳定对流作用有关。
王坚红于华苗春生彭模黄祖英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风应力灾害性大风
海表温度与低层气温对江苏沿海冬季近地层风场特征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江苏省沿海地区冬季风场状况显示,近地层风场对海表温度与低层气温的季节性以及短时过程演变都有显著响应。风速场表现为风速自内陆向海上增加,等值线与海岸线走向一致,风速梯度在沿海岸线的近海最强。季节性特征为:夏季低风速频次多,冬季高风速频次多;随着高度的增加,相同等级的大风风速在冬季出现频次明显高于夏季。寒潮入侵时,江苏自北向南气温降温幅度递减,海温响应的演变趋势类似,但降温幅度小。具有冷锋与副冷锋的寒潮降温呈三个阶段:(1)先缓降后速降,(2)弱回升,(3)再次降温。大风伴随降温,风速的明显减弱滞后于气温的速降,随着气温回升风速增大,对应副冷锋的降温风速有二次滞后减弱。当近海SST数值增大后,海上风速极大值区强度减弱。同一纬度上,内陆地区风速增加,近海海域风速减小,大值中心仍处于江苏近海海上。当低层气温温差加大、冷锋强度增强时,气旋式风场的切变线后方的风向由偏西北转为偏北风,整体风场的响应强度增大,大值风速带主要位于江苏沿海中部。
王坚红李星苗春生于波陶玫
关键词:寒潮过程海表温度
寒潮过程中风浪对黄海海气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2009—2013年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大气和海洋再分析资料对黄海海气间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FVCOMSWAVE浪流耦合模式对典型寒潮过程中风浪的影响效果进行模拟研究与对比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通量受海表大风、海气温差及海洋环流等因子影响,秋冬季节强烈,春夏季节相对较弱,在寒潮活跃的冷季该海域的海流处于弱流期,风浪对海面通量的作用明显增强。海温特征也显示冷季的不稳定性显著强于暖季,因此该海域冷季具有更强的海气热量通量。沿岸站点的比较显示,南部吕泗站面向更开阔的东海海域,其平均波高高出北部20%左右。这与沿海南部通量强于北部特征对应。数值模拟显示,在寒潮过程中,海气界面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输送比多年月平均状态显著增强,动量通量增大1~5倍,热量通量增大1~6倍。寒潮过程入海冷锋走向、强度、移动方向显著影响海面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大值区的分布。偏北路寒潮纬向型冷锋入海,其强度东部大于西部,造成通量大值区形成在黄海东北部,而偏西路寒潮经向型冷锋入海,其强度南部大于北部,造成通量大值区形成在黄海南部。同时偏北路径寒潮强度大于偏西路径,海气动量通量响应较偏西路径强约25%,热量通量强约50%。耦合风浪作用的模拟显示,海气间热量通量和动量通量明显增大,对不同强度风浪,浪高增加1.5倍,动量通量最大值增大约2倍,热量通量增大10~160 W/m2;浪高减弱至0.5倍,动量通量最大值则减弱约40%,热量通量减小10~55 W/m2。冷锋及其驱动的风浪强烈影响区域海气通量时空特征。
王坚红史嘉琳彭模盛建明苗春生
关键词:寒潮过程
台站温度质量控制中IDW算法改进及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在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气象上温度随高程的变化,以及各测站垂直方向上温度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对国内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温度数据进行插值算法改进。然后,从搜索半径与距离权重系数的关系,以及参与插值站点数量与距离权重系数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试验数据分析,试图找出相对最佳的算法参数和最小的插值误差。最后,将改进的算法应用到温度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中。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可明显改善因近地面逆温造成的插值误差,在台站分布较密集的我国中东部地区,温度质量检验的灵敏度可达到1至5摄氏度。
王兴苗春生江燕如汪瑶
长江口杭州湾海域冬半年海洋热动能对寒潮过程响应模拟研究
2016年
应用大气与海洋再分析资料和FVCOM-SWAVE区域海洋耦合模式,对2004—2009年长江口杭州湾冷季(11—3月)海洋热动能—主要为海流能和温差能进行特征分析,以及对北路及西路入海寒潮过程影响下的海洋热动能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海流能主要受沿岸流和黑潮流系影响,此两流系强弱变化与南北季风的强弱变化,以及入海径流丰枯期的变化相关。2月海面温度SST低,且南北向水平温度梯度大,显示北方高纬冷海温的势力强盛。北路偏北寒潮大风在大陆近岸造成向南余流增强和余水位向岸增高。西路寒潮的偏西大风造成离岸向东的余流,在外海受地转力作用转为偏南流动,造成湾内负值余水位。海水表层温度的降低往往滞后于寒潮降温1—2 d。近海SST低于底层,其降温幅度大于底层,此种特征可持续3—5 d。外海站点寒潮影响造成的上下层海温迅速混合所需时间大约1—2 d,温度降幅小于近岸。增加波浪模式的耦合,增强了水位对寒潮的响应强度,显著改善模式产品质量。对3个SST海温槽脊系统的海流能与温差能比较显示,寒潮剧烈天气过程的影响,驱动自北向南的冷水团质量输送,造成海区热动能表现为短期迅速地显著增长。
王坚红周雨李洪利苗春生牛丹
关键词:冬半年寒潮过程
融合天气监测与预报的出行线路规划算法
2015年
针对传统GPS导航缺乏对行程线路天气预报预警的问题,提出在传统GPS线路规划的基础上,将雾霰、大风、强降水、路面冰冻等影响行车安全的天气现象的监测和预报融合到线路规划算法中,然后说明系统的逻辑结构、关键业务流程以及物理部署等方面的设计,最后通过Android平台上已开发实现的系统检验该算法线路规划的效果。实践证明该算法和系统不仅可用于驾乘人员市内短途出行的天气预报预警,更适用于跨市或跨省的长途高速线路规划,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因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
王兴祝维聪张皓张潇潇
关键词:GPS导航最短路径天气预警行车安全
近53年云南东部春季旱涝及环流距平波列影响研究
本文分析了近53年云南东部旱涝基本特征,首先基于年降水,用REOF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3个区,确定所讨论的云南东部的位置与范围。进而对比3个旱涝指数,选取PDSI指数描述云南东部旱涝。经小波分析发现,云南东部春季旱涝稳定存...
赵文宁苗春生王坚红朱勇吴琼
关键词:旱涝指数南支槽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