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991098)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991098)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陆祖军梁士楚侯美珍麻维华周巧劲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高中生物学遗传与变异实验课教学案例开发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接合作用,大肠杆菌携带的质粒载体pFAJ1819::mTn5gusA-pgfp21转入目标受体菌催娩克氏菌;载体上的转座子mTn5gusA-pgfp21携带的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A,无启动子)、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II,有启动子)和2个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有启动子)插入到催娩克氏菌的基因组DNA中;借助绿色荧光蛋白、gusA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表达,形成的表型直观变化展示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可以作为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案例。
- 于晓宇麻维华周巧劲陆祖军
-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案例
- 会仙湿地中心区枯水期上覆水磷酸酶活性水平分布被引量:8
- 2011年
- 将会仙喀斯特湿地中心区划分成7个小区,于2009—2010年枯水期的早、中、晚期4次采集0.5 m深水样(每小区采样点10~15个),分析上覆水部分水化指标和磷酸酶特性。参考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会仙喀斯特湿地上覆水处于Ⅳ~Ⅴ级营养化状态。湿地的Ⅲ、Ⅳ小区水面积最大,两区植物组成对磷均有较好的吸附、吸收和沉淀作用,但Ⅲ小区水体磷酸酶活性远高于Ⅳ小区,说明Ⅲ小区植物组成不利于抑制内源磷的释放,因此建议湿地水生植被重建时参考Ⅳ小区的(边岸区)华克拉莎-(深水区)密齿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植物种类构成模式进行。枯水期早、中期湿地上覆水磷酸酶活性与上覆水活性反应磷浓度成反比例关系,说明研究期内湿地磷酸酶活性可作为水体富营养发展趋势的预警信息之一。
- 陆祖军侯美珍梁士楚
- 关键词:上覆水磷酸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