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819-01-01)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7H指数:10
- 相关作者:王如才王昭萍于瑞海郑小东田传远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臭氧处理海水对扇贝卵的孵化及幼虫生长的影响
- 主要研究了用臭氧处理海水在经过连续充气曝气12、24 h、不经充气曝气的处理水及没经臭氧处理的正常海水,进行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受精卵的孵化和幼虫培育实验。结果表明,海湾扇贝受精卵在经过24 h 曝气的处理水中孵化率最高为...
- 于瑞海孔令锋王昭萍田传远王如才
- 关键词: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海湾扇贝虾夷扇贝
- 文献传递
- 海水促熟太平洋牡蛎卵子受精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4
- 2000年
- 利用铁-苏木精染色、整体封片的方法,观察了太平洋牡蛎卵子经海水浸泡促熟后的受精过程。生发泡尚未破裂的卵子,经海水浸泡后可以发育到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受精后10~15min,放出第一极体;受精后20~25min,放出第二极体;之后,形成雌、雄原核,两性原核以染色体联合的方式结合于纺锤体的赤道面上,准备第一次卵裂。有多精入印现象并能形成多个原核,但不能正常卵裂。那些经浸泡后生发泡仍未破裂的卵子,将不能受精和发育。
- 任素莲王德秀绳秀珍王如才
-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细胞学卵子受精
- 海水浸泡前后太平洋牡蛎卵子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透射电镜下比较研究了海水浸泡前、后太平洋牡蛎卵子 (Crassostrea,gigas Thunberg)的超微结构。太平洋牡蛎卵子为均黄卵 ,由卵黄膜、质膜、卵质与卵核 4部分组成。卵质内除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之外 ,还含有多种来源的卵黄颗粒 ,但缺乏皮层颗粒。海水浸泡前 ,内质网含量少 ,线粒体丰富 ,集中分布在核膜附近 ,卵核 (生发泡 )未破裂 ;海水浸泡后 ,胞质含有十分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线粒体分散分布 ,生发泡破裂 ,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核仁存在 ,核仁组织中心与粗面内质网紧密相连。
- 任素莲王德秀绳秀珍王如才
-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卵子超微结构透射电镜海水浸泡
- 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1年
- 透射电镜下研究了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的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细胞中含有前顶体颗粒、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粒等多种细胞结构 ,线粒体、前顶体颗粒的数量较多。在精子形成过程中 ,前顶体颗粒逐渐汇集、愈合成顶体泡 ,顶体泡覆盖在细胞核的一端逐渐发育为顶体 ;线粒体则向顶体相反的方向移动 ,最后移到核后端形成 4个较大的线粒体球 ;中心粒移到核后端由远端中心粒形成轴丝 ;细胞核发生致密 ,形态发生变化 ,最后形成杯状的精子核 ;多余的细胞质被抛弃。
- 任素莲王德秀绳秀珍王如才姜明刘晓云
-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成顶体透射电镜线粒体细胞结构
- 利用咖啡因和热休克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被引量:15
- 2001年
- 报道采用咖啡因和热休克相结合的方法 ,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 ,三倍体诱导率随着咖啡因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D形幼虫的孵化率却随着咖啡因浓度的增高而降低 ;所进行 30~ 36℃热休克温度试验 ,其对三倍体诱导率影响不大 ,但对孵化率影响明显。在 2 3~ 2 5℃条件下 ,当 50 %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 ,用浓度为 2 g/ L的咖啡因 ,结合 33℃± 1℃的热休克 ,处理牡蛎受精卵 15min,三倍体诱导率达 80 %以上 ,孵化率在 4 5%左右。通过此法诱导的三倍体群幼虫的成活与生长情况与其二倍体群体无明显差异。
- 于瑞海王昭萍田传远王如才
-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咖啡因热休克三倍体诱导
- 诱导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群体发育过程中三倍体率的变化被引量:4
- 2001年
- 借助染色体计数和流式细胞计数计对 6 - DMAP处理和冷休克两种诱导方法获得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三倍体群体在各个发育时期三倍体率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发现 ,在 4~ 8细胞时期 ,6 - DMAP诱导三倍体率为 75 % ,冷休克诱导三倍体率为 5 0 % ,在发育至 D形幼虫期和稚贝期 ,两类三倍体群体的三倍体率均有所下降。如从 4~ 8细胞期发育至稚贝期 ,冷休克诱导群体下降了 5 3.0 8%以上 ,6 - DMAP诱导群体三倍体率下降了 2 7.36 %。养殖一年后 ,6 - DMAP诱导群体三倍体率仍保持在 6 0 %以上 ,而冷休克诱导群体三倍体率已下降至不足 10 %。这一结果说明 ,利用 6 -
- 李赟王昭萍王如才
-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6-DMAP染色体计数冷休克
- 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生产性育苗与养成初报被引量:14
- 2000年
- 本文总结了1998~1999年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育苗与养成情况。98年在荣成三486 3中试基地利用6-DMAP、冷休克及CB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太平洋牡扳三倍体,其中以6-DMAP效果较好,诱导三倍体率为60.9%-90.5%。共培育三倍体群牡蛎苗种4.13亿,海上养殖2000亩。三倍体群牡蛎的生长明显快于二倍体对照群体,体重增加15.65%~41.89%。1999年4~8月收获,三倍体群牡蛎比二倍体平均亩增产20%。
- 王昭萍李贇王如才郑小东于瑞海田传远高强
- 关键词:三倍体育苗养成
- 太平洋牡蛎卵母细胞发育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被引量:17
- 1999年
-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卵母细胞的发育及卵黄发生。卵母细胞的发育可分为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与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2 个阶段。卵黄颗粒来源于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吞饮小泡等多种细胞器。
- 任素莲王德秀王如才
-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卵母细胞卵黄超微结构牡蛎
- 双壳类动物染色体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5
- 2000年
- 综述了双壳类动物染色体核型、带型以及核 DNA含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迄今 ,已知染色体数的双壳类动物有 2 6科的 1 57种 ( 2 N=1 4~ 48) ,其中 89种有核型报道 ;带型研究仅在美洲牡蛎、太平洋牡蛎、贻贝、缢蛏等种类中有关于 G带、C带和 Ag- NOR带的报道 ;65种双壳类动物有核 DNA含量的记载。指出有关 DNA含量与个体生长发育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尚需进一步开展。
- 郑小东王昭萍王如才于瑞海孔令峰
- 关键词:双壳类染色体核型带型核DNA含量养殖
- 6-DMAP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诱导因素对孵化率和D幼畸形率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0年
- 田传远梁英王如才王昭萍于瑞海
-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