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545)

作品数:13 被引量:234H指数:9
相关作者:周治国陈兵林孟亚利王瑛王立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棉花
  • 8篇麦棉
  • 5篇麦棉两熟
  • 5篇根系
  • 4篇养分
  • 4篇套作
  • 4篇土壤
  • 4篇土壤养分
  • 3篇麦棉套作
  • 3篇棉花根系
  • 3篇棉套
  • 3篇根际
  • 3篇根系生长
  • 2篇气象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数量
  • 2篇酶活性
  • 2篇棉花根际
  • 2篇根际土
  • 2篇根际土壤

机构

  • 14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1篇周治国
  • 10篇陈兵林
  • 7篇孟亚利
  • 7篇张立桢
  • 6篇王瑛
  • 6篇王立国
  • 4篇张思平
  • 4篇卞海云
  • 3篇张丽娟
  • 2篇束红梅
  • 2篇张冬有
  • 2篇熊宗伟
  • 2篇孙磊
  • 2篇施培
  • 2篇薛晓萍
  • 1篇马富裕
  • 1篇孙学振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棉花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麦棉两熟共生期对棉苗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04年
黄淮棉区主要麦棉两熟种植方式(3∶1和3∶2 式)共生期遮荫对棉苗叶片光合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随叶位升高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叶位相同,变化趋势随遮荫程度增大而降低。与 3∶1式比较,3∶2式棉苗基部叶片叶绿素降解慢,叶绿素a/b 值增大,暗呼吸作用增强,其相应叶片有效捕捉光能的能力和生理活性提高。共生期遮荫降低了功能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CO 饱和点,可提高叶片在较低光2强条件下对光能的捕捉能力,利于光合作用进行。与常规棉比较,麦棉共生期3∶2式遮荫对棉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而 3∶1式遮荫则不利于棉苗生长发育。
周治国孟亚利陈兵林张立桢孙学振王立国施培
关键词:棉花叶片光合性能麦棉两熟制
麦棉套作复合根系群体对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索麦棉套作两熟中棉花根系对逆境适应的生理机制,为采取合理调控措施、解决麦棉两熟双高产栽培中棉花弱苗晚发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采用池栽和盆栽相结合的试验方法,设置麦棉自然根系套作(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纱网隔根套作(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塑膜隔根套作(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麦棉复合根系群体,研究套作小麦对棉花根系活力、内源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在麦棉共处期,麦棉自然套作复合根系中小麦根系对肥水的激烈竞争,导致棉花根系干物质累积量和根冠比均显著低于隔根处理。而小麦根系强烈的生理活动,使套作棉花根系处理相对隔根处理处于一种逆境胁迫状态,其根系活力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内源保护酶活性明显提高。同时,根系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也相应增大。到小麦收获后,种间竞争解除,麦棉自然根系处理棉花根系生长的环境条件得以改善,根系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但由于前期影响还未能完成消除,其根重仍明显低于隔根处理。【结论】套作棉花通过提高根系内源保护酶活性来适应小麦对其造成的营养逆境胁迫。
孟亚利王瑛王立国陈兵林张立桢束红梅周治国
关键词:麦棉套作棉花根系生长
棉花根系生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结合田间根钻取样和图像扫描分析,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根系长度、直径和表面积动态及0~100cm深和0~40cm宽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特征。该方法与常规直尺测量结果相比相关系数r达到0.899(n=1318)。棉花平均根长密度(...
张立桢曹卫星张思平周治国
关键词:棉花根系生长
文献传递
棉纤维综合品质地域分异评价系统的构建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预测棉纤维综合品质,对棉纤维综合品质地域分异进行科学评价,以ESRI公司的MapOb-jects(MO)为开发平台,Visual Basic 6.0为开发语言,基于棉纤维综合品质模型,研制了棉纤维综合品质地域分异评价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棉纤维综合品质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和预测,并可对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224个棉花主栽县(市)站的气象因子数据库的维护与查询;实现了计算和预测各站点当年和下一年主栽棉花品种的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和棉纤维综合品质,并自动生成专题图。以山东省为例,对棉纤维综合品质地域分异进行了评价。运行结果表明:(1)系统操作简单,运行可靠;(2)准确、直观地实现预测结果的空间表达;(3)实现对任意站点的评价,系统通用性与灵活性较强。此系统为国内首次开发,实现了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棉纤维综合品质的预测和地域分异分析,为保障棉花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张冬有张丽娟
关键词:地域分异地理信息系统
麦棉两熟复合根系群体对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36
2005年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套种复合根系群体,研究麦棉两熟复合根系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共生期,与麦棉塑膜隔根相比,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麦棉纱网隔根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同时,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降低,纱网隔根处理减缓了小麦根系对棉花根系营养的竞争,同时又可能是小麦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使其养分含量最高。到棉花盛蕾期,小麦已收获,麦棉复合群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的改善程度最大,其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超过塑膜隔根,但仍低于纱网隔根。麦棉套作地下部不仅存在小麦对棉花营养竞争的不利一面,同时还存在小麦根系促进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的有利一面,且此效应将持续影响套作棉花一生。
孟亚利王立国周治国陈兵林王瑛张立桢卞海云张思平
关键词:麦棉两熟棉花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麦克隆值的气象生态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麦克隆值是衡量纤维细度与成熟度的综合指标,受制于品种遗传特性、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因素,建立机理性较强麦克隆值气象生态模型是实现棉花精细管理和品质调控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试验的资料,在不考虑栽培、土壤等其他因子的条件下,采用逐步回归等方法,研究建立了机理性较强的铃期气候因子对麦克隆值的气象生态模型:MIC=MICs×DATMIC×ARFMIC。其中,DATMIC=0.0341DAT2-1.5756DAT+19.125,ARFMIC=0.8396EXP(0.0272×ARF)。经检验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观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RMSE平均为0.2621。与前人相比笔者提出的麦克隆值气象生态模型的精度有较大的提高,模型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1:1关系图显示了较好的吻合度。
张丽娟周治国熊宗伟薛晓萍陈兵林
关键词:棉纤维气候因子麦克隆值
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变化被引量:46
2005年
在棉麦两熟双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棉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棉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与单作棉表现一致,但整个生育期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各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单作棉.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麦棉共生期低于单作棉或差异较小,而在麦收后则显著高于单作棉.套作棉土壤养分含量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与单作棉大体相同,但一些养分的吸收高峰晚于单作棉.无论套作棉还是单作棉,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各养分含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显著(P=0.05,n=32)或极显著(P=0.01,n=32)相关,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不显著.
孟亚利王立国周治国王瑛张立桢卞海云张思平陈兵林
关键词:麦棉两熟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
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与光照强度关系的定量分析
研究了棉铃发育期弱光胁迫对3个棉花品种棉铃生长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照强度下降,棉花单株结铃数降低,棉铃最终生长量(K)、相对增长速率(B)、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G)都随之下降,棉铃干物质积累期(D)延长,单铃...
马富裕曹卫星李少昆周治国郑重杨建荣
关键词:棉花弱光胁迫纤维品质
文献传递
纤维比强度气象生态模型的研究
2006年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多个试验的结果,论证了铃期日均温、日最高温度、相对湿度是影响纤维比强度的关键因子,明确了品种遗传因子在最终的纤维比强度形成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参考了前人的比强度是多个棉纤维品质指标中受环境影响变异性最大的指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比强度多因素气象生态模型多个模型形式。利用试验结果进行模型的拟合并进行了模型检验,确定了最高温度和相对湿度交互作用的模型为最佳的比强度模型。模型的形式为:STH=STHs×AMTRHSTH,AMTRHSTH=2.6384×ARMHT+0.0261。模拟值与观测值1:1直方图符合度好,MRSE为1.0282cN/tex,证明了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较高的精度。
张丽娟张冬有薛晓萍熊宗伟
苗期遮荫对棉花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0
2002年
为揭示棉麦两熟共生期遮荫对棉花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在棉花苗期利用模拟棉麦两熟共生期遮荫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遮荫对棉铃形成的影响因果枝、果节部位而异 ,遮荫有利于棉株下 (1~ 3果枝 )、中 (4~ 6果枝 )、上 (7~ 9果枝 )部果枝内围 (1~ 2果节 )铃的形成 ,对外围 (≥ 3果节 )尤其顶部果枝 (≥ 10果枝 )外围铃形成不利 ,从而决定铃重也随果枝、果节部位相应地变化 ,但遮荫对单株平均铃重的影响较小 .就遮荫棉花籽棉产量而论 ,下、中部果枝的内围铃籽棉产量高于常规棉 ,在上、顶部果枝则相反 ,各部位果枝外围铃的籽棉产量均低于常规棉 .遮荫棉花内、外围铃分布为 1∶0 .36 (常规棉为 1∶0 .5 8) ,产量分布为 1∶0 .4 2 (常规棉为 1∶0 .72 ) .苗期遮荫对棉纤维、棉籽品质性状的影响也主要在顶部果枝和上部果枝外围铃 .综合分析遮荫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棉花苗期耐遮荫性品种间存在差异 ,在本研究中以中 94 18耐遮荫性最强 ,中棉所
周治国孟亚利施培
关键词:棉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