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9028)

作品数:21 被引量:240H指数:10
相关作者:朱伟李林赵联芳董婵魏代伟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建筑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淤泥
  • 7篇铜绿微囊藻
  • 7篇微囊藻
  • 5篇水流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5篇固结
  • 4篇盾构
  • 4篇泥沙
  • 3篇水压力
  • 3篇泥沙沉积
  • 3篇人工湿地
  • 3篇污泥
  • 3篇孔隙水
  • 3篇孔隙水压
  • 3篇孔隙水压力
  • 3篇固结系数
  • 3篇比增长率
  • 2篇盾构隧道
  • 2篇营养盐

机构

  • 29篇河海大学
  • 4篇国家工程研究...
  • 3篇中交第四航务...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3篇朱伟
  • 7篇李林
  • 4篇张春雷
  • 3篇赵联芳
  • 3篇董婵
  • 3篇陈家伟
  • 2篇左佳
  • 2篇包建平
  • 2篇孙政
  • 2篇闵凡路
  • 2篇魏代伟
  • 2篇徐志荣
  • 2篇赵干
  • 1篇徐德福
  • 1篇刘青松
  • 1篇屈阳
  • 1篇赵晓莉
  • 1篇邱林倩
  • 1篇姜谋余
  • 1篇陈梦银

传媒

  • 4篇湖泊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岩土力学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Pedosp...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Water ...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年份

  • 2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昼夜及沿程变化规律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模型探讨COD、TN和NH4+-N质量浓度在一昼夜之中随时间及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率的变化呈一定的周期性,昼夜差距较大。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在15:00达到最大,夜间最小。COD和NH4+-N质量浓度在表层(距湿地底部60~90cm段)迅速降低,底部变化幅度较小。TN浓度沿程的降低趋势很明显。湿地中COD、NH4+-N和TN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与DO显著相关,DO质量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有机物和氮的去除。
高敏朱伟董婵赵联芳
关键词:垂直流人工湿地日变化沿程变化有机物DO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材料固结-胶结特性研究
处于流塑性状态的壁后注浆材料在注入盾尾空隙后发生的应力应变过程对盾构隧道施工的影响很大。壁后注浆材料在围岩中的应力路径非常复杂,又处于由流塑性状态向固体状态变化的过程之中,其材料性质非常多变。为了能够理论上描述这一过程,...
左佳朱伟闵凡路
关键词: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固结变形胶结作用
文献传递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材料固结-胶结特性研究
处于流塑性状态的壁后注浆材料在注入盾尾空隙后发生的应力应变过程对盾构隧道施工的影响很大。壁后注浆材料在围岩中的应力路径非常复杂,又处于由流塑性状态向固体状态变化的过程之中,其材料性质非常多变。为了能够理论上描述这一过程,...
左佳朱伟闵凡路
关键词: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固结变形胶结作用
文献传递
钙、镁离子在水流作用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为了解在"引江济太"过程中大量钙、镁离子的引入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本实验在控制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室内模拟不同钙、镁离子浓度在两个特征流速5 cm/s和15 cm/s下微囊藻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微囊藻藻密度随钙、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速在15cm/s下微囊藻最大藻密度(9 236.4×104cell/mL)是流速为5 cm/s下最大藻密度(2 873.72×104cell/mL)的3倍,流速为15 cm/s下微囊藻最大比增长速率均较5 cm/s下的高。这可能是在水流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下藻细胞胞外多糖增加,粘附更多的钙、镁离子更利于钙、镁离子迁移到胞内,同时胞外附着的钙、镁离子尤其钙离子形成桥联,使微囊藻细胞形成群体产生微环境利于微囊藻的生长。水流对微囊藻利用钙、镁离子有重要的影响,这为有效调水抑制蓝藻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李林朱伟罗永刚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水流胞外多糖太湖
初始含水率对泥沙沉积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土本身是经过悬浮泥沙的沉积而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疏浚淤泥在自重作用下发生沉降及固结,孔隙水应力不断消散,有效应力不断增长。然而不同的初始含水率会对泥沙沉积过程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的试样取自中国太湖疏浚淤泥与南水北调东线工...
何洪涛朱伟张春雷
关键词:疏浚淤泥初始含水率泥沙沉积
文献传递
Effect of fluid motion on colony formation in Microcystis aeruginosa被引量:6
2013年
Microcystis aeruginosa, generally occurring in large colonie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mainly exists as single cells in laboratory cultures.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colony formation i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their roles in algal blooms remain unknown. In this study,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that fluid motion may stimulate the colony formation in green algae, cul^ar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axenic conditions in a circular water chamber where the flow rate, temperature, light, and nutrients were controlled. The number of cells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the number of cells per colony, and the colonial characteristics in various growth phases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lony formation i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which was not observed under stagnant conditions, was evident when there was fluid motion, with the number of cells per largest colony reaching 120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number of cells in colonial form to the total number of cells and the mean number of cells per colony reaching their peak values at a flow rate of 35 cr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lony formation process, fluid motion stimulates the colony formation i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the lag growth phase, while flushes and disaggregates the colonies in the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The stimulation effect in the lag growth phase may be attributable to the involvement of fluid motion in a series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uptake of trace elements and the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polysaccharides.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exhibiting typical coloni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ag growth phase were found to have higher cell biomass in the later phase.
Lin LIWei ZHUTing-ting WANGYong-gang LUOFeng-lan CHENXiao TAN
初始含水率对泥沙沉积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土本身是经过悬浮泥沙的沉积而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疏浚淤泥在自重作用下发生沉降及固结,孔隙水应力不断消散,有效应力不断增长。然而不同的初始含水率会对泥沙沉积过程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的试样取自中国太湖疏浚淤泥与南水北调东线工...
何洪涛朱伟张春雷
关键词:疏浚淤泥初始含水率泥沙沉积
文献传递
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中强度发生机理研究
针对固化/稳定化污泥处理技术中存在的早期强度(以3天以内计)难以提高的问题,本文通过测定非蒸发水的转化量计算固化污泥中水泥的水化程度,并将采用胶空比理论计算的强度和实测强度进行了对比来研究污泥固化体的强度发生机理。研究表...
孙晓辉朱伟徐志荣
关键词:污泥水化程度
文献传递
清淤淤泥的固结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太湖等湖泊开展清淤工程中产生的清淤淤泥常先放置于堆场,后经排水固结法处理为土地利用。设计处置方法前需了解淤泥固结特性,为预估沉降和固结速率提供参数。通过对固结仪进行改进,在满足对清淤淤泥进行固结试验的条件后,对3种不同初始含水率的清淤淤泥和1种重塑软土在小固结压力下进行试验,研究了清淤淤泥的固结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小固结压力下,清淤淤泥的压缩过程可用e-lgp曲线线性描述,压缩指数与初始含水率线性相关,清淤淤泥的固结系数随固结压力增加而增加(处于10-4cm2/s数量级),变化幅度较小,渗透系数极低(处于10-7 cm/s数量级)。
周宣兆朱伟孙政
关键词:固结排水固结系数
基于植物昼夜释氧变化规律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氮形态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研究植物根系释氧规律对人工湿地中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采用传统连续运行方式及根据释氧规律调节的新型运行方式(白天连续进水、夜间停水),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中进行实验,采用代表性的挺水植物香蒲作为湿地植物,水力负荷为0.71 m3/(m2.d).结果表明:系统内白天以好氧的硝化作用为主,夜间以厌氧、缺氧的反硝化作用为主,且在新型运行方式下,系统内白天亚硝酸盐氮累积量为传统运行方式的5倍,硝酸盐氮累积量为其2倍,夜间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减少量又分别比传统运行方式高64%和26%.这说明在新型运行方式下,人工湿地脱氮效果优于传统运行方式.
陈梦银朱伟董婵
关键词:香蒲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氮形态运行方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