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JL058)
- 作品数:86 被引量:1,419H指数:22
- 相关作者:朱传耿仇方道孟召宜车冰清王振波更多>>
-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院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我国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前瞻被引量:1
- 2007年
- 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影响因素、发展战略、模式及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现阶段关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研究主要有两点不足:一是缺乏对以人的素质作为城市化推动力的研究;二是在研究空间结构上缺乏对行政区交界处落后地区城市化的研究。为此,关注对人的研究、扩大空间范围应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 潘永朱传耿
-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
- 2008年
-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重要的支撑、服务和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区位条件、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市场、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合作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研究的进展,指出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向和发展态势。
- 葛珩朱传耿
- 关键词:交通运输区域经济
-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苏北五市发展条件评价被引量:2
- 2012年
- 运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以全国为参照标准对苏北5市2000~2009年的相对资源人口、经济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将其计算结果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连接,分析得出:徐州面临人口、经济双重超载的问题,应划为优化开发区,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4市则表现出人口超载、经济在满载周围波动发展的状态,均应划为重点开发区。降低人口压力是整个地区共同面临的任务。同时徐州还应注重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地区经济朝集约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4市则要大力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壮大自身经济规模,努力构建地区经济的集群发展模式。
- 马随随朱传耿仇方道
- 关键词:相对资源承载力主体功能区
- 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被引量:124
- 2009年
- 省际边缘区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关注的新领域。论文采用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趋势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淮海经济区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在空间上两极分化并集聚的态势与经济差异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空间极化成为该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②HH型县域显著向鲁南集中,LL型县域显著向皖北、豫东集中,表明东西差异成为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主要表征;③包括投资能力、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等在内的经济动力机制、空间作用机制、边缘区发展政策、省际边界阻隔机制等是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变动的主要驱动机制。
- 仇方道佟连军朱传耿杨如树
-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空间自相关
- 强弱型省际交界地带城市化模式研究——以苏北徐州、皖北宿州为例被引量:3
- 2007年
- 从强弱型省际交界地带局部区域入手,在分析双方城市化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边界双方互惠共赢的城市化新模式——互惠型城市化。该模式具有生命力的前提条件是:边界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地理位置无缝对接,历史渊源深厚,战略措施融溶。通过打破边界阻碍效应,降低边界交易成本,搭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平台等措施的实施,可促进边界双方城市化的发展。
- 潘永
- 基于信息熵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竞争力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海西经济区20个地市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海西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类城市竞争力的增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强化各类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提升海西经济区在中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而推动两岸经济一体化历程。
- 杨如树仇方道
-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熵值法聚类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
- 试论主体功能区对我国区域管理的影响被引量:42
- 2006年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这四类功能区的划分打破了行政区管理的局限,促使区域管理摒弃传统的“内向型行政”,奉行“主体功能区行政”,促进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构建了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并且将资源与环境纳入区域管理的评价体系,区域评价更具针对性。它把主体功能的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消除了传统考核指标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弊端,有助于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
- 陈潇潇朱传耿
-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区域管理
- 淮海经济区区域市场空间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省际边缘区研究是近年来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领域。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淮海经济区为案例,运用SPSS和ArcGIS软件,对省际边缘型经济区区域市场发育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市场区划分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生产性因子是造成淮海经济区区域市场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淮海经济区区域市场整体发育比较滞后且市场发育水平差异较大;苏北、鲁南的区域市场发育水平明显高于豫东、皖北,皖北区域市场发育尤为滞后;从区域尺度看,区域市场发育程度呈现由京沪沿线地区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的"凸"字型格局;从城乡尺度看,呈现由城市向外围农村地区逐渐降低的圈层分异格局。进而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将淮海经济区区域市场划分为北部发达型、南部较发达型、东部发展型和西部滞后型。
- 张敬仇方道朱传耿周婷蔡爱军谢新杰孙东琪
- 港口-腹地关联性测度及驱动要素研究--以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为例被引量:43
- 2009年
- 在对国内外港口—腹地相互关联研究文献综述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计算港口—腹地经济关联发展的均值关联度,对1990-2005年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关联发展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并对影响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关联的驱动要素进行定性分析。主要结论有:连云港港口—港城关联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连云港港口与淮海经济区中的苏北、鲁南、皖北和豫东4个板块之间的关联度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即皖北和豫东保持稳定、鲁南整体下降、苏北缓慢上升;连云港港口与淮海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在关联发展总体趋势较强的基础上推进,但具有明显的弱化倾向;自然条件与区位、基础设施与交通、经济水平与政策、腹地一体化程度是影响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关联的主要驱动要素。
- 朱传耿刘波李志江
- 关键词:港口腹地连云港港口
- 淮海经济区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32
- 2010年
-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判定标准,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得到淮海经济区在1995—2006年间区域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和淮海经济区、苏北鲁南豫东皖北四大板块及所辖20个市的协调度。通过对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协调度多处于基本协调和比较协调类型;(2)区域协调发展类型呈阶段式演进;(3)市域协调发展类型分化明显;(4)板块协调发展度呈东高西低格局;(5)协同作用决定区域系统协调度的高低。
- 胡超美朱传耿车冰清
- 关键词:协调发展协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