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00)
- 作品数:21 被引量:158H指数:7
- 相关作者:杨爱国周丽青刘志鸿吴彪王清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魁蚶两个不同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被引量:44
- 2010年
- 随机选取中国江苏与韩国通营两个不同地理群体魁蚶,分别测量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壳顶宽(X4)、外韧带长(X5)、背缘长(X6)和放射肋宽(X7)等7个形态性状指标并称量活体重(Y),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两群体魁蚶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不同。江苏魁蚶各性状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壳长、壳高和壳宽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辅助其他性状的间接影响作用较大;通营魁蚶各性状相关性没有全部达到极显著水平,壳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辅助其他各性状间接影响体重的作用最大。经显著性分析,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江苏魁蚶Y=-77.05+1.366X1+1.306X3;通营魁蚶Y=-108.22+1.979X1+0.964X2,两方程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吴彪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邱梅辛梅李靖
- 关键词:魁蚶形态性状
-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8年
- 植物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已被广泛应用,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有重要意义,而生产杂交种的重要途径是细胞质不育及其恢复系统。在杂交品种选育过程中,优良恢复系选育至关重要。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恢复基因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恢复基因的遗传与定位。认为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一般为单基因或少数显性效应主效基因,且恢复基因间作用方式多样化。目前,玉米Rf2基因、矮牵牛Rf基因、水稻Rf-1基因、萝卜Rfo基因都已被克隆。在这些恢复基因的克隆与分离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恢复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分子机理,认为恢复基因的可能分子机理,一种是恢复基因抑制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特异ORF的表达,另一种是恢复基因补偿线粒体功能的缺陷。本文最后对恢复基因在植物分子育种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看法。
- 马勇邢朝柱吴建勇郭立平
- 关键词: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生物学
-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过程中遗传构成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RAPD和GISH技术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4个重要时期(担轮幼虫期、D形幼虫期、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的遗传构成进行了检测。在RAPD检测中,50条随机引物在亲贝中共扩增出35条栉孔扇贝的特异条带和28条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其中栉孔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担轮幼虫期21条、D形幼虫期19条、壳顶幼虫期23条和眼点幼虫期23条;而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17、16、1和1。GISH结果表明,杂交扇贝在担轮幼虫期和D形幼虫期均继承了来自父母本遗传物质,而在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未检测到来自父本的遗传物质。结果表明,杂交子代遗传结构在进入壳顶幼虫期时发生重大改变,大部分父本遗传物质从杂交贝基因组中丧失。
- 杨璞杨爱国单伟华刘志鸿周丽青
- 关键词:栉孔扇贝虾夷扇贝RAPDGISH
- 不同积温情况下栉孔扇贝雌性生殖腺中磷脂、核酸及水分的含量变化被引量:1
- 2007年
- 为研究某些生化组分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雌性生殖腺成熟情况的关系,在亲贝促熟的后期,对不同积温情况下栉孔扇贝雌性生殖腺中的磷脂、核酸及水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磷脂含量、RNA/DNA值及水分含量均随着积温升高(从210℃到300℃)而增加,但成熟的卵子一经产出后,雌性生殖腺中的磷脂含量、RNA/DNA值及水分含量均降到最低。组织切片的结果表明雌性生殖腺中的卵子在成熟过程中体积明显增大,以至于滤泡中充分成熟的卵子被挤压成不规则形状,细胞核的核膜和核仁在卵子排出去之前一般都消失。成熟卵子产出后的滤泡中出现空泡,未能排出的卵子部分被滤泡吸收,形态模糊。
- 周丽青杨爱国刘志鸿王清印
- 关键词:积温磷脂
-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F1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得到315个位点,其中311个为多态位点,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98.73%。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F1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77 1±0.260 6、0.423 9±0.277 7、0.548 8±0.220 9;3个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9 1±0.185 0、0.289 7±0.195 9、0.382 8±0.161 2,表明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2个亲本群体都高。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411 6,栉孔扇贝与F1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0.131 6,虾夷扇贝与F1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0.278 0,表明杂种子代与母本栉孔扇贝遗传距离较近。聚类分析显示,虾夷扇贝群体、栉孔扇贝群体以及F1群体的所有个体分别聚到一起,且都形成独立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变异来源有30.47%来自群体间,有69.53%来自群体内,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杂种优势的产生与群体遗传多态性有关。
- 于涛杨爱国周丽青吴彪刘志鸿
- 关键词:栉孔扇贝虾夷扇贝F1AFLP杂种优势
- 微卫星标记在不同壳色虾夷扇贝家系亲权鉴定的适用性被引量:16
- 2011年
- 实验选取8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用于虾夷扇贝4个不同壳色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160个子代的亲权鉴定。在亲本未知和一亲本已知的情况下,8个微卫星位点累积排除概率分别为0.823和0.961。鉴于亲权分析时子代的亲本在已知和未知情况下位点的累积排除概率不同,实验采用了两种方法用于家系的亲权鉴定。方法1:当子代的父母本情况未知时,根据子代基因型数据,通过CERVUS 2.0软件计算子代所对应的候选亲本的LOD值,直接将候选亲本中具有最大的两个LOD值的亲本确定为子代的父母本;方法2:在子代的亲本未知情况下,视具有最大LOD值的候选亲本为子代的第一候选亲本,然后将该亲本视为已知,通过CERVUS 2.0软件重新计算每个侯选亲本的LOD值,再从中选择具有最大LOD值的候选亲本作为该子代的第二候选亲本。结果表明,采用方法2得到的家系亲权鉴定成功率达到95%以上,确定了微卫星标记在虾夷扇贝家系鉴定中的可行性。所检测的微卫星位点在子代中出现无效等位基因现象,而无效等位基因存在会引起子代与亲本的错配。实验在家系鉴定时采用了无效等位基因存在(情况1)和缺失(情况2)两种子代基因型文件进行分析,不同情况下同一方法家系鉴定成功率相差无几。这表明了基于多个微卫星位点计算候选亲本LOD值大小寻找子代真实父母本可以降低由无效等位基因引起的错配的几率。研究表明了微卫星标记适合于不同壳色虾夷扇贝家系亲权鉴定工作。
- 程鹏杨爱国吴彪周丽青李霞
- 关键词:微卫星壳色虾夷扇贝亲权鉴定等位基因
- 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闭壳肌进行了同工酶检测分析与比较。8种同工酶(MDH、ADH、ME、SOD、EST、GDH、SDH和α-AMY)共检测出17个位点,其中白色贝有7个多态位点,褐色贝有6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P0.99)的比例分别为41.18%和35.29%,白色贝和褐色贝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有效数目(Ae)分别为1.1421和1.1040,预期杂合度分别(He)为0.0919和0.0674,实际杂合度(Ho)分别为0.1275和0.0907,多态位点的遗传偏离指数表明,白色贝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和多样性水平。位点Est-3可以作为鉴定白色贝和褐色贝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标记。
- 孙秀俊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王卫军
- 关键词:虾夷扇贝同工酶多态性壳色
- 日粮ω6/ω3对北京油鸡肉品质、脂类代谢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目的:以中国地方鸡种北京油鸡为试验动物,研究日粮不同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 ed fatty acids,PUFA)比值(ω6/ω3)对13周龄北京油鸡生长性能、屠体性状、血液脂质指标、胸...
- 齐珂珂赵桂萍陈继兰郑麦青文杰
- 关键词:北京油鸡肉品质脂肪酸组成
- 文献传递
- 两种扇贝杂交和自交家系早期生长及甲基化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运用杂交和自交方法建立虾夷扇贝♂(A)×栉孔扇贝♀(B)、栉孔扇贝♀(B)×栉孔扇贝♂(C)、栉孔扇贝♂(C)×栉孔扇贝♀(D)3种组合家系,每个组合3个平行,共9个家系。对各家系卵径大小、胚胎孵化率、幼虫浮游阶段壳长生长速度等生物学参数进行比较,建立了幼虫浮游期壳长与日龄的线性回归方程;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了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SPSS分析了DNA甲基化与壳长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家系的卵径大小、胚胎孵化率与自交组没有显著差异,但壳长生长速度显著高于自交组,这种优势可能主要来自于父本的影响;家系AB、BC、CD的平均DNA甲基化率分别为18.672%、22.661%和22.303%,杂交使后代DNA甲基化水平降低,生长速度与DNA甲基化水平相关系数为0.934,相关水平极显著(P<0.01),DNA甲基化与杂种优势具有一定的关系。
- 吴彪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程鹏于涛
- 关键词:扇贝杂交MSAP
- 日粮ω6/ω3对爱拔益加肉仔鸡肉品质、血液脂质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不同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ω6/ω3)对6周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肉品质、血液脂质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重量替代法使各处理日粮ω6/ω3比例分别为:30:1、20:1、10:1、5:1和2.5:1。选用体重接近的1日龄AA鸡母雏18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期为6周,分1~4周和5~6周2个阶段。测定肉品质性状及腿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日粮ω6/ω3的降低:(1)肌肉滴水损失极显著下降(P<0.001);当ω6/ω3为5:1时,pH_i最低,日粮ω6/ω3对肌肉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血液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01);(2)腿肌ω3 PUFA极显著增加(P<0.001),尤其是C18:3、C20:5和C22:5,ω6 PUFA显著下降(P<0.05),ω6/ω3从3.50降至1.6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在1.0左右(0.96~1.04);(3)极显著地增加了腿肌中C18:3向C20:5和C22:5的转化效率(P<0.001),长链ω3 PUFA(除了C18:3)在腿肌的含量高达7.24%。日粮ω6/ω3和腿肌中C20:5和C22:5的关系可分别用y=2.946 7 x^(-1.041 3)(R2=0.990 1)及y=-0.642 3 Ln(x)+2.56(R^2=0.993 6)表示。本试验证明降低日粮ω6/ω3,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肉品质,并有效地增加腿肌中人体必需的ω3长链PUFA沉积,获得了营养丰富的鸡肉。
- 齐珂珂赵桂苹陈继兰郑麦青刘蒙文杰
- 关键词:AA鸡肉品质脂肪酸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