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703)
- 作品数:35 被引量:124H指数:6
- 相关作者:吴昌平蒋敬庭徐斌季枚陈陆俊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匹兹堡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肿瘤来源的外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外体(exosome)是多种细胞在正常生理过程中分泌的含有多种细胞膜分子及相关蛋白的小囊泡,其异常分泌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并与肿瘤细胞生长、免疫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化疗耐药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exosoine参与癌蛋白和免疫抑制分子的转移,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肿瘤来源的外体(TEX)可存在于肿瘤患者血浆、恶性渗出液和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EX含有肿瘤的相关抗原,并将其递呈给T细胞以活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发挥抗肿瘤作用。Exosome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生物学特征可为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的策略。
- 孙斐吴昌平蒋敬庭
- 关键词:肿瘤
- 微小RNA对T细胞的调控及机制被引量:2
- 2013年
- 恶性肿瘤是在多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的某些生长调控基因发生突变或异常表达引发细胞异常增生[1]。在对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体液免疫起协同作用。若肿瘤抗原免疫原性强引发适应性免疫应答,若免疫原性弱引发固有免疫应答。
- 卢斌峰刘娟吴昌平蒋敬庭
- 关键词:T细胞微小RNA肿瘤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免疫原性致癌因素
- 胃癌组织中黏附分子整合素CD11c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家族的成员CD11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2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CD11c的表达。结果CD11c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胃炎和胃息肉组织。CD11c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胃癌部位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类型、复发和TNM分期明显相关。肿瘤直径〈5cm组CD11c的表达水平(12.4±6.8)高于肿瘤直径≥5cm组(7.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1)。浸润深度与CD11C表达水平显著关联,未侵入肌层组胃癌的CDllC表达水平(15.4±8.5)显著高于侵入肌层组(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P〈0.05)。淋巴结转移与CDlle表达水平显著关联,未有淋巴结转移的CD11c表达水平(15.3±6.6)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8.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P〈0.01)。未复发组的CDlle表达水平(12.3±7.4)高于复发组(9.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1)。分化型组的CD11c表达水平(9.3±5.3)低于低分化型组(12.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CDllC表达随肿瘤临床分期的递增而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是否侵及深肌层、分化程度后,与CD11c细胞低表达组比较,高表达组有降低胃癌死亡风险的趋势(RR=0.51,95%CI=0.22~1.16)。结论CD11c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可以作为反映患者免疫状态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 胡文蔚蒋敬庭吴昌平
- 关键词:胃癌CD11C黏附分子免疫组织化学
- 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我们通过构建食管癌组织芯片,检测食管癌组织中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吴晁谢军陈陆俊李兆丽虞华明谈炎吴昌平蒋敬庭鲁常青
- 关键词:协同刺激分子食管癌组织B7-H1负性组织芯片
- 协同刺激分子B7-H4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协同刺激分子B7-H4是B7家族新成员,具有负性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B7-H4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调控和功能对肿瘤免疫逃逸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B7-H4在肿瘤微环境的表达及意义,不仅有助于阐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更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 李翀蒋敬庭吴昌平
- 关键词:B7-H4协同刺激分子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
- 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机制被引量:14
- 2013年
- 机体免疫系统能够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但肿瘤细胞仍可在机体内生长,表明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或是通过某种机制使机体下调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细胞通过主动诱导机体免疫耐受解除机体对其的免疫监视,是肿瘤发生、转移和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自身免疫稳定、肿瘤免疫耐受及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怛。
- 王远吴昌平卢斌峰蒋敬庭
- 关键词:肿瘤免疫逃逸调节性T细胞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免疫应答免疫抑制功能免疫耐受
- 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组织中CD11c差异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在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组织中CD11c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44例胃癌组织和10例胃炎、胃息肉组织中CD11c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组织中淋巴细胞膜上CD11c的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证实CD11c在胃癌组织中的定位。结果胃癌组织中CD11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炎和胃息肉组织,早期胃癌患者组织中CD11c的表达水平高于晚期患者[(12.2±6.5)个/HPF比(9.0±6.1)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D11c随着肿瘤分期的增高,其表达量明显降低。激光共聚焦证实在癌灶部位存在CD11c^+树突状细胞(DCs)及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浸润。结论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组织中CD11c的表达存在差异。
- 朱大伟陈俊俊裴红蕾
- 关键词:胃癌CD11C黏附分子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
- T—bet对胃癌生存期影响的COX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T-be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152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T-bet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观察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结果T-bet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与肿瘤大小(t=2.35,P〈0.05)、浸润深度(t=2.50,P〈0.05)、UICC分期(t=3.40,P〈0.05)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为2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37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T-bet高表达组无病生存期(χ^2=3.91,P〈0.05)及总生存期(χ^2=4.00,P〈0.05)均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和UICC分期后,T-bet高表达组胃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比(HR)=0.56,95%可信区间(95%CI)=0.32—0.98,P〈0.05]及死亡风险降低(HR=0.55,95%CI=0.30~0.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et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证实了T—bet为1个正性调节因子,对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节有重要意义。
- 王琦蒋敬庭沈月平鲁常青陈陆俊郑晓李青石红兵吴昌平
- 关键词:胃癌转录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 转录因子T—be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探讨T-box基因家族的新型转录因子T-be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201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T-bet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T-bet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为(15.2±9.5)个/高倍视野(HPF);单因素分析显示,T-bet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类型、复发、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但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与T-bet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组T-bet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16.9±11.8)个/HPF高于肿瘤直径≥5 cm组(13.0±6.7)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未侵入肌层组T-bet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20.2±14.6)个/HPF明显高于侵入肌层组(14.1±8.3)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5).随着肿瘤TNM分期的增加,T-bet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有明显逐步减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bet高度浸润组(χ≥19.15)总生存期优于低度浸润组(χ<19.15)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P>0.05).T-bet高度浸润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比低度浸润组长,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5.0个月(95%CI:28.2~81.8)和37.0个月(95%CI:29.6-44.4).结论 T-bet阳性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与胃癌的预后相关.
- 牛海玉蒋敬庭吴昌平
- 关键词:胃癌转录因子
- CD8+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浸润性淋巴细胞CD8+T的表达及临床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02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浸润淋巴细胞CD8+T的表达.结果 在胃癌、胃炎及胃息肉组织中均可见浸润淋巴细胞CD8+T的表达,但胃癌组浸润淋巴细胞CD8+T的表达[(29.53±14.71)个/HPF]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19.54±8.10)个/HPF]和胃息肉组[(14.26±6.83)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复发、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有关,其中分化型胃癌患者CD8+T细胞的表达[(33.9±18.4)个/HPF]高于低分化型患者的表达[(27.6±12.0)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未侵入肌层组的CD8+T细胞表达[(38.8±13.8)个/HPF]明显高于侵入肌层组[(27.7±14.1)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与CD8+T细胞低表达组比较,CD8+T细胞高表达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5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74,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与浸润淋巴细胞CD8+T低表达组比较,高表达组有降低胃癌死亡风险的趋势(RR=0.82,95%CI=0.41~1.65).结论 浸润性淋巴细胞CD8+T的表达与胃癌的预后有关.
- 石红兵蒋敬庭吴昌平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细胞C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