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925023)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孙其信倪中福彭惠茹宋方威冯万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杂种
  • 4篇杂种优势
  • 3篇玉米
  • 2篇蛋白
  • 2篇玉米杂交
  • 2篇玉米杂交种
  • 2篇杂交
  • 2篇杂交种
  • 2篇小麦
  • 2篇表达蛋白
  • 2篇表达谱
  • 2篇差异表达蛋白
  • 1篇形成期
  • 1篇性状
  • 1篇叶片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基础
  • 1篇玉米株高
  • 1篇穗位
  • 1篇穗位高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5篇倪中福
  • 5篇孙其信
  • 3篇郭宝健
  • 3篇彭惠茹
  • 3篇冯万军
  • 2篇宋方威
  • 2篇隋志鹏
  • 1篇姚颖垠
  • 1篇李振兴
  • 1篇刘婷
  • 1篇王秀莉
  • 1篇张义荣
  • 1篇杜金昆
  • 1篇胡兆荣
  • 1篇王敏
  • 1篇闫文文
  • 1篇李洋洋
  • 1篇李慧敏

传媒

  • 4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利用三重测交群体剖析玉米株高与穗位高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被引量:22
2011年
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组合豫玉22及其重组近交系为材料,按照TTC(triple testcross)遗传交配设计,组配了270个测交后代的TTC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株高与穗位高的QTL进行了分析,分别检测到20和17个主效QTL,其中超显性位点最多(11个和8个),加性位点次之(5个和6个),显性位点(2个和0个)和部分显性位点较少(2个和3个)。分析发现,存在同时控制株高与穗位高杂种优势的QTL区域,即Bin1.06区域(umc2151~umc1122)、Bin3.05区域(umc2127~umc2166~umc1539)以及Bin7.03区域(umc1865~umc1888),这也与在各个环境中株高与穗位高的相关性吻合。另外,还分别检测到两性状4个和7个QTL与遗传背景之间的互作,22对和12对标记间的互作,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3.26%~16.58%和3.44%~22.41%,说明上位性也可能与这两个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宋方威彭惠茹刘婷张义荣孙其信倪中福
关键词:玉米株高穗位高杂种优势QTL定位
普通小麦光合碳同化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被引量:19
2010年
以按照NCII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20个普通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系统测定灌浆初期、中期和后期旗叶的6个光合碳同化相关性状,包括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并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杂种优势值因组合、性状和发育时期不同而差异很大。偏相关分析表明,光合碳同化性状与穗长和有效穗数杂种优势之间没有相关性,但与其他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作物籽粒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灌浆中期,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与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主茎穗产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可能是小麦产量杂种优势形成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
王秀莉胡兆荣彭惠茹杜金昆孙其信王敏倪中福
关键词:小麦杂种优势
玉米杂交种与亲本雌穗花器官形成期蛋白差异表达谱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讨玉米穗粒数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制,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豫玉22及其亲本综3和87-1的花器官形成期雌穗为材料,采用高通量的2-DE和MALDI TOF MS技术,建立蛋白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在检测到的1290个蛋白点中,有114个(8.84%)在杂交种与亲本之间的表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表现单亲沉默、偏高亲、中亲表达、偏低亲、杂种上调、杂种下调、亲本特异和杂种特异表达模式的蛋白点分别为27、25、15、13、11、11、10和2个。另外,成功鉴定出其中的104个差异表达蛋白点,涉及代谢、信号转导、能量、转录、蛋白质合成、蛋白运输与储藏、细胞生长与分裂、细胞结构、抗病防御、次生代谢、转座子及功能未知和假定蛋白等12个功能类别。玉米杂交种与亲本蛋白在丰度上的明显差异及涉及多个功能类别,可能与玉米穗粒数杂种优势的形成有关。
郭宝健宋方威冯万军隋志鹏孙其信倪中福
关键词:玉米雌穗杂种优势
小麦磷饥饿前后根系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谱建立及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被引量:5
2012年
以耐低磷的小麦基因型洛夫林10号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结合质谱鉴定,分析了正常磷供应和无磷处理7d后根系中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差异,以期为深入探讨小麦响应磷胁迫的分子机理提供蛋白水平上的数据和资料。研究发现,在可重复检测到的1144个蛋白点中,有87个在磷胁迫处理前后发生了明显的表达改变,占总数的7.6%,包括磷胁迫前特异表达、磷胁迫后特异表达、磷胁迫后上调和磷胁迫后下调表达等4种差异表达模式。在87个差异表达蛋白点中,有39个通过质谱技术被成功鉴定,涉及到代谢、细胞生长和分裂、转录和翻译、抗病、信号转导、转座元件及未知功能蛋白等功能类别,说明小麦可能通过细胞的代谢状态和基因表达改变来适应磷胁迫,进而维持体内磷含量的平衡状态。最后,还对差异表达点与磷胁迫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冯万军李振兴郭宝健彭惠茹姚颖垠倪中福孙其信
关键词:磷营养根系小麦
玉米杂交种与亲本苗期叶片差异表达蛋白谱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建立玉米杂交种与亲本苗期叶片差异表达蛋白谱,探讨叶片大小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方法】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Mo17/B73及其亲本发芽后第5天的第3片叶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技术(2-DE),结合MALDI TOF MS质谱技术,建立叶片细胞分裂和生长关键区域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在检测到的630个蛋白质点中,有52个蛋白质点在杂交种与亲本之间的表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现为单亲沉默(15个)、偏高亲(13个)、偏低亲(8个)、杂种上调(6个)、杂种下调(7个)和杂种特异表达模式(3个)。另外,还成功鉴定出了其中的2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涉及到代谢、胁迫响应、糖酵解、转录调控、蛋白折叠和降解、三羧酸循环、细胞骨架、发育及未知蛋白质等9个功能类别。【结论】玉米杂交种与亲本在蛋白丰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表达蛋白涉及到多个功能类别,可能与玉米叶片大小杂种优势的形成有关。
郭宝健隋志鹏李洋洋冯万军闫文文李慧敏孙其信倪中福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差异表达蛋白分子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