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300) 作品数:14 被引量:49 H指数:4 相关作者: 刘启发 范志平 张钰 孙竞 江千里 更多>> 相关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on early diffuse murine lung injury following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4 2009年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pathogenssis of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 on early diffuse lung injury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we established an aGVHD model of C57BL/6→BALB/c mice.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s, histopathology and the levels of cytokines includ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and Interferon (IFNγ) in lungs were dynamically detected in recipient mice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incidence of aGVHD was respectively 0%, 0% and 100% in simple irradiation group (A), syngeneic transplant group(B) and allogeneic transplant group (C). Chest CT scans of recipient mice were normal in 3 groups on days +3 and +7 after transplantation. CT showed that two of ten mice had bilateral lung diffuse infiltrate on day +12 (on the brink of death) in group A and 6 of 10 mice had bilateral lung diffuse infiltrate on day +14 (3 d after aGVHD occurring) in group C, and were normal on days +12 and +14 in group B after transplantation. Histopathology of lungs in the 3 groups was similar, consisting of minor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on day +3. Group A showed edema, hyperplasia of epithelial cells and widened alveolar interval on day +7, and epithelial cell necrosis,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hemorrhage, protein leakage, and local consolidation on day +12. The histopathology of group B showed slight edema of epithelial cells on +7 day, which were slighter than that on day +3, and virtually normal on day +14. The histopathology in group C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significant expansion and congestion of capillaries, and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on day +7, the acute pneumonitis was present involving tissue edema, lymphocyte and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protein leakage and perivascular inflammation on day +14. In group A, the levels of TNFα were lower on day +7 than on day +3. In group B, the levels of TNFα attained a peak on day +3, which decreased on days +7 and +14. In group C, the levels of TNFα were highest on day +7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 NING Juan, LIU Qi Fa, LUO Xiao Dan, FAN Zhi Ping & Zhang Yu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Southern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 Zhou 510515, China关键词:ACUTE GRAFT-VERSUS-HOST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挽救性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二线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方法22例二线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GVHD患者在一线和(或)二线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联合MSC治疗。22例患者在aGVHD发生后中位时间19(11~49)d接受体外扩增的第三方供者骨髓来源的MSC治疗,每次MSC1×10^6/kg、每周1次,连用4次无效者停用。在MSC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3^+CD8^+及CD4^+CD25^+调节T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22例患者每例MSC中位输注2.5(1~7)次、MSC中位数为4.8(2.5~6.3)×10^612例获得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总缓解率为72.7%。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246.5(36~1116)d。11例存活、11例死亡,死亡原因包括GVHD6例、感染3例、白血病复发和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各1例。MSC输注后第4周CD3^+CD4^+/CD3^+CD8^+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高(1.58±0.54对0.494-0.19,t=0.628,P:0.040),调节性T细胞(CIM^+CD25^+细胞)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606)。结论第三方骨髓来源的MSC对于二线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GVHD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CD3^+CD4^+/CD3^+CD8^+细胞比例有关。 赵珂 黄芬 彭延文 周红升 范志平 张贤 郭绪涛 许娜 孙竞 项鹏 刘启发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 间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长生存分析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并分析影响CML长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118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88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22例,其中83例接受相关移植、35例无关移植。预处理方案:36例患者用全身照射(TBI)联合环磷酰胺联合(Cy)、82例改良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68例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移植用环孢素(CsA)和甲氨蝶呤(MTX),50例无关供者及相关1个以上位点不合者采用CsA、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麦考酚酸酯(MMF)。Cox模型分析影响长生存的因素。结果:118例患者除3例死于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外其余均获造血重建。移植后5年累计感染发生率为42.6%,巨细胞病毒血症累计阳性率为41.6%。Ⅱ~Ⅳ度急性GVHD累计发生率为33.3%,其中相关全相合供者(MSD)和无关、相关不相合供者(MRD/URD)发生率分别为23.1%和46.9%(P=0.01);1年累计慢性GVHD发生率为47.8%,其中MSD和MRD/URD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1.4%和42.2%(P=0.260)。GVHD致死率为18.3%。移植后5年白血病累计复发率为17%,其中MSD和MRD/URD复发率分别为12.5%和23.9%%(P=0.228)。5年累计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SF)率分别为69.5%和62.6%,其中MSD与MRD/URD的5年OS率和DSF率分别为78.5%比57.2%和72.7%比48.3%(P=0.018,P=0.017)。慢性期与加速/急变期的5年OS率和DSF率分别79.9%、36.7%和72.4%、32.6%(P<0.001)。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Ⅱ~Ⅳ度急性GVHD、HLA不相合、诊断至移植时间≥1年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加速期、急变期和三联、四联GVHD预防方案为影响D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CML-allo-HSCT长生存的主要因素是移植的时机、疾病状态、HLA相合程度和移植后GVHD。GVHD是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陈银葵 张钰 刘启发 孙竞 范志平 徐丹 魏永强 江千里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LONIPC)的发生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144例接受allo-HSCT并存活超过3个月的患者资料,统计LONIPC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149(103~2151)d,其中24例(16.7%)被诊断为LONIPC,发病中位时间为allo-HSCT后235(116~950)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ONIPC的发生与巨细胞病毒(CMV)抗原血症(P=0.000)、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P=0.026)、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P=0.002)显著相关.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ONIPC发生的危险因素为cGVHD(OR=18.804,P=0.004)和CMV抗原血症(OR=14.376,P=0.000).结论 LONIPC是allo-HSCT晚期主要的并发症之一,eGVHD和CMV抗原血症是allo-HSCT后LONIP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吴涛 刘启发 张钰 范志平 徐丹 孙竞关键词:造血于细胞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膜结合型人类白细胞抗原-G(mHLA-G)和分泌型HLA-G(sHLA-G)的表达,探讨HLA-G表达水平的变化对急性白血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0例初发、10例难治复发、30例化疗前后患者及10例正常人sHLA-G和mHLA-G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血清中sHLA-G的平均水平为5.87±2.07ng/ml,初发患者为10.05±6.5ng/ml、难治复发患者为12.32±5.85ng/ml;正常人mHLA-G的平均水平为(0.29±0.20)%,初发患者(0.60±0.44)%、难治复发患者(0.77±0.41)%。白血病初发患者sHLA-G和mHLA-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初发与难治复发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5例1疗程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患者sHLA-G和mHLA-G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而15例未缓解患者其sHLA-G和mHLA-G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LA-G表达水平变化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发展、疗效以及预后有关。 李蕊 曹星辉 刘灿 吴秀丽 凌奕文 张钰 冯茹 刘启发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G 预后 HLA配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HLA相合程度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 121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90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23例。85例接受相关、36例无关移植。HLA全相合91例、部分相合30例。预处理方案:37例患者用含全身放疗+环磷酰胺、84例改良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HLA全相合相关移植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CsA+MTX),无关及相关HLA位点不合移植者采用CsA+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霉酚酸酯。COX模型分析影响长生存的因素。结果 121例患者除4例死于预处理相关毒性外、其余117例病人均获造血重建;HLA全相合与不相合移植者Ⅱ~Ⅳ°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26.1%和53.3%(P=0.006),3年累计慢性GVHD发生率在全相合与不相合者分别为47.4%和49.6%(P=0.947);非复发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在HLA相合与不相合者分别为16.5%和40.0%(P=0.007);5年累积白血病复发率为16.7%、其中HLA相合与不相合者复发率分别为15.3%和22.7%(P=0.396);5年累积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0.6%和63.8%,其中OS和DFS在相合者为78.2%和70.3%、不相合者为47.6%和43.3%。多因素分析显示:HLA不合为Ⅱ~Ⅳ°急性GVHD的危险因素,Ⅱ~Ⅳ°急性GVHD为TRM发生的危险因素,HLA不合、急性GVHD、疾病分期为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HLA不相合移植TRM高于相合移植,从而导致OS显著低于HLA全相合移植,长期生存与供受来源无关。 张钰 陈银葵 范志平 徐丹 赵捷 江千里 凌奕文 刘灿 孙竟 刘启发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配型 含或不含全身照射的预处理方案对急性白血病allo—HSCT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探讨含或不含全身照射(TBI)的预处理方案对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8月287例行allo-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资料,患者的原发疾病分别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 1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05例,急性未定型白血病(AUL)53例.287例中,移植前完全缓解(CR) 206例,未缓解(NR)81例.按预处理方案分为TBI+环磷酰胺(Cy)组(199例)以及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组(88例),前者TBI的总剂量为9.0Gy,后者Bu的剂量为3.2 mg,kg- ·d-1,移植前7~4 d应用.结果 TBI+ Cy组与BuCy组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疾病无进展生存(DFS)、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和疾病复发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和AUL患者无论采用TBI+ Cy或BuCy方案行预处理,其5年总体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TBI+ Cy与BuCy进行预处理的ALL-CR患者的移植后5年累积总体存活率分别为52.0%和31.3%(LogRank=4.249,P<0.05),DFS分别为50.4%和27.8% (LogRank=4.4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1个月时TBI+ Cy组和BuCy组CD19+B淋巴细胞分别占(1.47±0.99)%和(4.04±1.86)%,移植后12个月两组NK细胞分别占(13.11±7.99)%和(23.38±12.9)%,移植后9个月时两组CD4+ CD45RO+细胞分别占(14.36±6.17)%和(9.07±3.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结论 AML和AUL患者采用TBI+ Cy方案或采用BuCy方案预处理,其存活率无差异;而ALL-CR患者采用TBI+ Cy方案其存活率高于采用BuCy方案者.总剂量为9 Gy的TBI预处理方案不增加急、慢性GVHD的发生率. 吴梅青 易正山 黄芬 范志平 徐丹 江千里 魏永强 周红升 张钰 余国攀 孙竞 刘启发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急性 全身照射 脑脊液病毒载荷对评估异基因HSCT后EB病毒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巾EB病毒(EBV)DNA载荷检测对异基刚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EBV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及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接受异基因HSCT的患者272例,其中38例诊断为EBV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和8例不明原因CNS表现的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实验组);另以移植后10例血液EBVDNA阳性但无EBV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和5例血液EBV DNA阴性的患者(血小板〉50×10^9/L)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液和脑脊液中EBV DNA。确诊为EBV相关性CNS疾病者予利妥昔单抗或者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果38例EBV相关性疾病患者中有13例(34.2%)诊断为EBV相关性CNS疾病,8例不明原因CNS表现的患者中有1例(12.5%)确诊,而在阴性对照组中无一例确诊。确诊的14例中包括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10例和脑或脊髓炎4例,其中除1例外,其他13例的血液EBV DNA均为阳性,而患者脑脊液中EBV DNA载荷高于血液中(P〈0.05)。5例治疗有效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EBV DNA载荷随着疾病控制而下降;9例初始治疗无效者脑脊液中EBVDNA载荷随疾病发展而上升,但血液中EBV DNA载荷变化不一,其中2例静脉应用利妥昔单抗为基础治疗的患者其外周血EBV DNA载荷下降,但CNS表现进一步恶化,脑脊液中EBV DNA载荷上升,鞘内应用利妥昔单抗后疾病获得缓解,脑脊液EBV DNA载荷下降。结论脑脊液EBV DNA的检测对诊断发生于CNS中EBV相关性疾病十分重要,其载荷水平可用于EBV相关性CNS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疗效的评估。 张钰 吴梅青 宣丽 黄芬 周红升 范志平 刘灿 郭绪涛 张贤 孙竞 刘启发关键词:EB病毒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 造血干细胞移植 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T细胞CD3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特点 2011年 目的:分析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T细胞中CD3分子的γ,δ,ε和ζ链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特点,以深入了解G-CSF对T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7例健康供者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γ、δ、ε和ζ链的表达水平,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G)作为内参照,采用相对定量公式:2-ΔCt×100%,计算CD3分子各亚单位的相对mRNA表达量。结果:G-CSF动员前后4种CD3基因表达水平模式均为CD3ζ>CD3ε>CD3δ>CD3γ。供者G-CSF动员后CD3ζ和ε链基因表达水平(2.194%,0.867%)明显低于G-CSF动员前(7.615%,1.839%),动员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31,P=0.009);动员前CD3δ和γ基因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1.097%和0.271%,与动员后比较(0.333%和0.077%)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93,P=0.070)。G-CSF动员前与动员后CD3ζ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s=0.576,P=0.016);G-CSF动员前与动员后CD3γ、δ和ε基因表达水平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726,P=0.236,P=0.198)。G-CSF动员前与动员后CD3ζ基因以及G-CSF动员后CD3δ基因表达水平与供者年龄均有负相关性(rs=-0.549,P=0.023;rs=-0.679,P=0.003;rs=-0.570,P=0.017)。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G-CSF动员可能主要影响TCR信号通路中的CD3ζ和ε链基因的表达,而整体的CD3基因表达模式未发生改变。 宣丽 徐丹 吴秀丽 凌奕文 范志平 张钰 刘启发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表达 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细胞介素11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应用重组白细胞介素(rhIL)11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Allo-HSCT的4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按交替轮转随机选择原则分为用rhIL-11(治疗组)和未用rhIL-11(对照组)两组,各24例,比较两组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移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0.5 × 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5.1±1.6)d比(16.1±1.6)d、(18.2±3.3)d比(22.4±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03);移植后2组100 d内急性GVHD(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6.1%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2组慢性GVHD(cGVHD)发生率为36.8%和38.9%(P=0.899),累积复发率为5.1%和7.7%(P=0.662),3年累积生存率为65.4%和50.9%(P=0.6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IL-11可促进Allo-HSCT后患者造血重建并降低aGVHD的发生率. 许晓军 牛晓敏 郭子文 何慧清 邱大发 刘灿 林淑华 宋奎 任志娟 黎伟超 黄贵年 刘启发关键词:血液肿瘤 白细胞介素11 移植物抗宿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