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核桃(Prunus mira)幼苗为材料,通过控制根系温度研究了根系温度变化与叶片脱落酸(ABA)的关系及其对光合机构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高温(37和40℃)胁迫下保持根系温度适宜((25±2)℃)时,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下降较少,但叶片ABA含量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低,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膜质过氧化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程度较大;2)而同等环境高温(37和40℃)条件下根系温度逐步升高时,幼苗叶片RWC降低,叶片ABA含量增加,SOD、APX、POD、CAT活性高,H2O2含量高,MDA生成量低,Fv/Fm降低程度较小。与37℃相比,40℃处理条件下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相似,但差异加大。因此认为:高温胁迫条件下,根系温度适宜时RWC高,但导致光合机构伤害较重;根系感受高温胁迫能够增加叶片ABA含量,有助于保护光合机构、提高光合机构的抗热性。
对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生境条件下2种柳属植物墨竹柳(Salix maizhokunggarensis)和左旋柳(Salix paraplesia var. subintegra)叶片结构和光合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植物对高原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2种柳的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征呈规律性变化,主要表现为除气孔面积趋于变小外,叶片的厚度、栅栏细胞的层数、上下表皮的角质层厚度、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密度、气孔密度及叶片主脉厚度等指标均呈增加趋势;但海拔的变化对2种柳树叶片结构中的叶片类型、表皮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栅栏细胞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发达程度、胞间隙以及主脉维管组织的发达程度的影响不明显;随海拔升高,2种柳树的Pn、Gs和Ci值均显著降低,而Ls值显著升高.通过叶片结构和光合数据分析,研究认为2种柳树叶片适应高原环境变化的策略相似,且均以结构变化和牺牲碳同化能力为代价来适应高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