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411046)
- 作品数:22 被引量:70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发升王建雄兰红彭慧伶杨惠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利用VB与ADO开发数据挖掘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为了从数据集中发现感兴趣的知识规则,须得利用好数据挖掘这一数字信息时代的利器。通过使用VB以及ADO提出了一种开发数据挖掘应用的一般方法,并通过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展示了方法的具体实现。这种方法便于使用,同时覆盖了各种常见数据源,是实现数据挖掘的良好用具。
- 刘发升杨惠
- 关键词:数据挖掘决策树VBADO
- 利用VB、ADO与Excel开发数据仓库本地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提出了利用VB、ADO将数据仓库服务器数据下载到本地的系统方法,给出利用EXCEL分析本地立方体数据的途径以及不断完善数据仓库本地应用以支持移动决策的方法。
- 刘发升田锋
- 关键词:VB语言电子表格处理软件ADOEXCEL数据仓库
- 双隶属度模糊支持向量机算法被引量:5
- 2007年
- 对现有的模糊支持向量机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支持向量机算法——双隶属度模糊支持向量机法(DM-FSVM)。在传统的模糊支持向量机模型中,每一个训练样本的隶属函数中只有一个隶属度,而DM-FSVM中每一个训练样本拥有两个隶属度。它既能保持传统模糊支持向量机的优点,又能充分利用有限样本,增加其分类推广能力。实验表明该算法较好地提高了分类精度。
- 黄颖李伟刘发升
-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模糊支持向量机
- 关联规则挖掘与分类规则挖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关联规则挖掘与分类规则挖掘都是数据挖掘领域中很重要的技术。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关联规则挖掘和分类规则挖掘的基本知识,主要从挖掘目的、发现规则算法的方法、算法的设计思想等几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最后介绍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 彭慧伶刘发升
- 关键词:数据挖掘关联规则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被引量:18
- 2006年
- 神经网络的高度参数化特征使它特别灵活,以至于它可以精确的对数据进行分类,成为目前公认的高精度分类器。本文介绍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的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改进思想。
- 陈刚刘发升
- 关键词:数据挖掘神经网络BP算法
- 基于Focus+Context技术关联规则交互挖掘
- 2007年
- 可视化挖掘是数据挖掘的重要研究领域,但目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挖掘结果的可视化,用户对挖掘过程仍然缺乏可控性。本文利用focus+context技术实现探索型交互式数据挖掘。充分利用人类用户的认知能力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用户对挖掘过程的参与从而利用用户领域知识于挖掘过程。适应人类的认知心理,便于帮助用户对挖掘结果的定位、聚焦、理解与评估,进而快速找到相对于当前应用上下文的有价值信息。并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IMARFC。
- 刘发升刘建生
- 关键词:关联规则鱼眼视图
- 基于扩频通信的数字水印被引量:1
- 2006年
- 基于扩频通信在通信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以及数字水印不可见性与水印加载强度很难控制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扩频通信技术的数字水印算法。通过实验证明,本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特定的水印加载极限强度,获得良好的鲁棒性。
- 李淑芝刘松华李伟
- 关键词:数字水印扩频通信鲁棒性
- 关联规则集合的鱼眼视图可视化被引量:5
- 2006年
- 由于关联规则定义于项集的幂集上,生成的规则通常都是巨量的,数据挖掘后处理以及挖掘结果的可视化有效呈现对关联规则的有效应用都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鱼眼视图技术与数据凝聚聚类的关联规则集合可视化系统方法。实现的原型系统FBARS表征了这种方法的效果和有效性。
- 刘发升杨惠
- 关键词:关联规则后处理鱼眼视图可视化聚类分析
- 一种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分类规则挖掘算法被引量:7
- 2006年
- 本文根据关联规则和分类规则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指出在关联规则挖掘过程中如果指定挖掘与一个确定的项相关联,那么就是分类规则挖掘了,论述了分类规则是特殊情况下的关联规则,并指出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关联规则所具有的特征;然后根据这一论述,提出了一种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中利用限制条件概率分布来发现分类规则的算法。
- 彭慧伶刘发升李玉鹏
- 关键词:数据挖掘关联规则
- 基于参数辨识的自适应时滞混沌系统同步被引量:2
- 2010年
- 在同步控制器的研究中,估计系统的未知参数是实现混沌同步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研究参数不确定情况下为了时滞混沌系统的同步。根据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理论,研究了一类参数不确定的多维时滞混沌系统同步问题。采用参数辨识与自适应技术,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分别设计了时滞同步控制器和参数自适应律。以三维和四维时滞混沌系统为例,通过仿真,证明系统能达到较满意的同步效果,并且未知参数能够得到较好的辨识,说明设计方法具有有效性和普适性。
- 赖宏慧黄颖
- 关键词:参数辨识时滞混沌系统自适应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