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7DFA90280)

作品数:4 被引量:81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洪斌何群彪朱洁郑永菊马伟辉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资源化
  • 1篇厌氧
  • 1篇厌氧处理
  • 1篇填料
  • 1篇排水
  • 1篇人工湿地
  • 1篇资源化利用
  • 1篇灰水
  • 1篇回用
  • 1篇集中式
  • 1篇供排水
  • 1篇好氧
  • 1篇好氧处理
  • 1篇分散式处理
  • 1篇分质处理
  • 1篇处理系统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篇陈洪斌
  • 2篇何群彪
  • 1篇陈晨
  • 1篇刘富强
  • 1篇朱洁
  • 1篇郑永菊
  • 1篇屈计宁
  • 1篇马伟辉
  • 1篇郑林静

传媒

  • 2篇中国沼气
  • 1篇给水排水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工湿地堵塞问题的探讨被引量:51
2009年
近20年发展起来的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对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廉价替代方案,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通过对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填料堵塞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归纳和总结了人工湿地堵塞的影响因素,对其堵塞机理和堵塞模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避免堵塞的工程化解决措施和湿地堵塞后的恢复方法。
朱洁陈洪斌
关键词:人工湿地填料
生活污水源分离、分质处理与资源化被引量:10
2008年
本文讨论了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现状、作用和优缺点,指出生活污水源分离、分质处理和回用是实现最少化排污、最大化营养物再利用和水资源循环的可行选择。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生活污水源分离后的灰水、黑水、黄水和雨水等分类收集处理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进展。
马伟辉陈洪斌屈计宁
关键词:分散式处理分质处理回用
半集中式分质供排水处理系统的最适规模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在我国生活污水源分离水质特征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半集中式分质供排水和资源化的模型单元,以灰水为例,定量分析不同模型单元的灰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确定了半集中式分质供排水处理系统的最佳规模和服务人口。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模型单元的灰水收集和回用管网投资费用为4 424元/(m3/d),处理单元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分别为3 558~5 224元/(m3/d)和2.18~3.06元/(m3/d);随着模型单元的增加,单位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均降低并趋于稳定。综合分析后确定半集中式分质供排水系统的最佳规模为4~8个模型单元,即服务人口当量为5万~10万人,处理水量为3 000~6 000m3/d;投资成本回收期北方地区需6~8a,南方地区则需12a左右。
陈洪斌陈晨郑林静刘富强何群彪
关键词:灰水
黑水处理与资源化进展被引量:18
2008年
本文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黑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指出黑水的资源化技术能转化其中的有机物,回收氮、磷等营养物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方法。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和排放处理、对灰水进行回用处理、对黑水的各种营养物实现资源化利用等,是处理生活污水的很有潜力的方法。
郑永菊陈洪斌何群彪
关键词:厌氧处理好氧处理资源化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