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E50837)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吴海江杨飞英卢锦堂吕建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435℃热浸锌镍合金镀液中锌渣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通过扫描电镜(SEN)和X射线能谱(EDS)研究了在435℃下锌镍合金镀液中形成的锌渣微观形貌和相成分。结果表明,锌浴中Ni质量分数低于0.051%时,锌渣仅为单一含Ni的ξ相,锌浴中Ni质量分数在0.051%~0.093%范围内,锌渣为Г2和ξ两相共存,锌浴中Ni质量分数大于0.093%时,则锌渣仅为Г2相。出现Г2相时锌浴的临界成分点为0.010%Fe和0.051%Ni。
- 吴海江吕建卢锦堂
- 关键词:热浸镀锌ZN-NI合金锌渣
- 热镀锌钢表面硅烷膜的腐蚀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3
- 2009年
- 将热镀锌钢板在7%(体积比)、pH=4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中40℃下处理2 min,获得了硅烷膜试样。应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评价了硅烷膜在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采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了膜层的成分和结构特性。结果表明,硅烷膜主要由C、O、Si等元素组成,硅烷分子并非是简单地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存在于热镀锌层上,而是通过Si–O–Zn键使得硅烷界面层与热镀锌层紧密结合在一起。硅烷膜能同时抑制Zn腐蚀过程中的阳极和阴极反应,其极化阻抗值Rp可达5.53 k?.cm2。硅烷膜的低频与高频容抗弧几乎合成一个弧,表明腐蚀过程中硅烷膜层已经很致密,界面电容很大,Cl﹣难以通过膜层间隙到达Zn基体表面。
- 吴海江杨飞英
- 关键词:热镀锌硅烷膜AES电化学行为耐蚀性能
- 热镀锌钢板表面硅烷膜的制备工艺与耐蚀性能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正交试验结合中性盐雾试验和极化曲线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热镀锌钢板表面的硅烷膜在制备过程中的硅烷体积分数、水解溶剂中甲醇体积分数、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溶液pH值、浸涂时间等因素对硅烷膜耐蚀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成膜工艺,讨论了硅烷膜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最佳成膜工艺为硅烷体积分数7%、溶液pH值4、水解溶剂中甲醇体积分数10%、水解温度40℃、水解时间6 h、浸涂时间120 s,采用该工艺制备硅烷膜可明显推迟热镀锌钢板出现白锈的时间;硅烷膜同时也抑制了热镀锌钢板在腐蚀过程中阳极和阴极的反应,显著改善了热镀锌钢板的耐蚀性能。
- 吴海江卢锦堂
- 关键词:热浸镀锌硅烷膜耐蚀性能正交试验
- 铝合金铈转化膜制备工艺参数的正交优化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处理液组成、pH值、成膜温度及成膜时间等成膜因素对6063铝合金铈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成膜工艺参数:Ce(NO3)3.6H2O 10g/L,H2O220mL/L,pH值3.5,成膜温度25℃,成膜时间30min。点滴试验和全浸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铝合金,可明显降低铝合金的腐蚀速率。
- 吴海江杨飞英
- 关键词:铝合金铈转化膜正交试验耐蚀性
- 铝合金表面铈转化膜的生长与耐蚀性被引量:1
- 2009年
- 将6063铝合金试样用10 g/L Ce(NO3)3.6H2O处理1 min^24 h,采用增重实验、盐雾试验和全浸腐蚀试验研究了铈转化膜的生长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初期试样增重随成膜时间线性增加,15 min后增重变缓,30 min后波动下降。转化膜的耐蚀性能受膜厚和裂纹联合控制,成膜时间在30 min内,随成膜时间增加,耐蚀能力增加;30 min后由于膜层开裂渐成主导控制因素,随成膜时间增加耐蚀性下降。
- 吴海江杨飞英
- 关键词:铝合金铈转化膜耐蚀性
- 热镀锌钢表面硅烷膜的制备、表征及成膜机理被引量:8
- 2009年
- 硅烷合成简单,性能结构独特,硅醇与锌表面结合及自身交联可在锌层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从而大幅度提高镀锌材料的耐蚀性。当前,对硅烷在热镀锌钢表面的成膜机理尚无定论,采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RA-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硅烷膜的成分、结构及膜层与镀锌层之间结合状态。结果表明,硅烷膜主要由C,O,Si等元素组成,硅烷分子并非简单地以物理吸附的方式与热镀锌层结合在一起,而是与其表面的Zn-OH发生了化学作用,形成了Si-O-Zn键,使得硅烷界面层与热镀锌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热镀锌层上干燥固化后形成了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
- 吴海江卢锦堂
- 关键词:热镀锌硅烷膜X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