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92105)

作品数:16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小宇陈波卢小玲焦炳华樊成奇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代谢产物
  • 6篇次级代谢
  • 6篇次级代谢产物
  • 5篇真菌
  • 5篇活性
  • 4篇SP
  • 3篇克隆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药物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活性
  • 2篇糖苷酶
  • 2篇青霉属
  • 2篇酶基因
  • 2篇抗体
  • 2篇放线菌
  • 2篇分离纯化
  • 2篇靶向
  • 2篇靶向治疗

机构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国极地研究...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刘小宇
  • 6篇陈波
  • 6篇卢小玲
  • 5篇樊成奇
  • 5篇焦炳华
  • 4篇田晓清
  • 4篇方莎莎
  • 3篇廖丽
  • 3篇陆亚男
  • 3篇马丽艳
  • 2篇杨桥
  • 2篇李会荣
  • 2篇许丹
  • 2篇唐潮
  • 1篇张晓华
  • 1篇张晓玲
  • 1篇李灵智
  • 1篇黄洪亮
  • 1篇吴文惠
  • 1篇周啟辉

传媒

  • 6篇极地研究
  • 3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电子圆二色谱(TDDFT ECD)计算法在判定天然产物绝对构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天然产物结构鉴定过程中其立体构型的判定始终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环节。在解决天然产物立体化学问题的众多方法中,利用化合物的电子圆二色谱(ECD)图确定其绝对构型是一个快速、有效而可靠的方法。近年来随着量子化学计算法的发展,含时密度泛函理论-ECD(TDDFT ECD)技术逐渐成为化学家用于判定天然产物绝对构型的一种有力手段。根据适用对象的差别,该技术可分为固态TDDFT ECD计算与液态TDDFT ECD计算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在应用中均十分直观、明了,简言之是将实测ECD谱图与计算ECD谱图进行比对,二者吻合度越高则判定结果越可靠。受篇幅限制,本文简介TDDFT ECD计算法的原理,并选取几个实例以说明该方法的应用范围。
黄任永梁林富郭跃伟
关键词:绝对构型
两株极地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极地真菌Articulospora sp.Z1-1和Penicilliumsp.S-1-10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分析并与相关文献比对,确定化合物结构为3,7-二羟基-9-甲氧基-1-甲基-苯并[c]色烯-6-酮(1),1,4-二羟基甲苯(2),间羟基苄醇(3),对羟基苯乙醇(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1,7-二羟基-3-羟甲基-8-甲氧基-二苯并[b,e]氧杂卓-13,14-二酮(6),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7),4-十三烷基-苯甲醛(8)和(Z)-7-十四烯酸(9)。其中,化合物1—6首次从Articulospora sp.属真菌中获得,化合物8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和4被证明具有抑制稻瘟霉的作用,化合物2有较好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化合物3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闫凝星方莎莎刘靖堂卢小玲刘小宇焦炳华
关键词:生物学活性
高纬北极真菌Penicillium sp.C-5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分离自北极Ny-lesund地区径流沉积物中的1株真菌Penicilliumsp.C-5的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和半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1 H-NMR和13 C-NMR等波谱方法,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得两个化合物,经鉴定为BE-31405和sordaricin。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北极微生物中分离得到。
周啟辉许丹樊成奇杨益平李会荣陈波
关键词:抗真菌活性
南极真菌Penicillium sp. S-3-88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源于南极(44.42°W,60.54°S,水温-1.16℃,水深239m)海参体内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S-3-88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色谱、反相ODS柱色谱、高效液相柱层析等色谱分析方法,对Penicillium sp.S-3-88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通过1 H和13 C NMR及质谱(LC-MS)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并与相关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结论鉴定化合物1~9分别为2-acetyl-4(3 H)-quinazolin-one(1),benzo[d]thiazol-2(3 H)-one(2),octadecyl phenylpropanoate(3),diisobutyl phthalate(4),butyl-isobutyl-phthalate(BIP)(5),ergosterol peroxide(6),melithasterol B(7),22E,24R-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e-3β,7α-diol(8)和cerevisterol(9)。
方莎莎唐潮叶科元卢小玲刘小宇焦炳华
关键词:青霉属次级代谢产物
北冰洋海单胞菌β-D-半乳糖苷酶的异源表达及酶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初筛表明,一株分离自北极加拿大海盆海冰心芯样品的海单胞菌(Marinomonas sp.BSi20584)具有较高的β-D-半乳糖苷酶活性,为了研究清楚其酶学性质,将经hiTAIL-PCR扩增得到的β-D-半乳糖苷酶基因(galt)与pET-28a(+)原核表达载体结合,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对重组β-D-半乳糖苷酶(GALT)的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技术制备纯酶,并对重组GALT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重组酶的最适诱导温度为20℃,在IPTG浓度为0.07mmol/L时诱导22h后,酶活和产酶量达到最大值。GALT单体分子量约为6.6×104 g/mol,天然酶为同源三聚体。GALT最适作用温度为35℃,其热稳定性较好,在60℃处理5h后,仍可保持50%以上的相对活性。GALT的最适作用pH为9.0,在pH为6.0~11.0范围内比较稳定。GALT的最适NaCl浓度为0.5mol/L,对盐度具有较高的耐受性。Mg2+、K+、DTT和EDTA对酶活不具有显著影响,而Mn2+、Fe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Zn2+和L-谷胱甘肽对酶活有抑制作用。GALT对Galβ1-4GlcNAc具有水解作用,而对Galβ1-3GalNAc和Galβ1-3GlcNAc糖苷键型没有水解能力。本研究实现了海单胞菌属菌株的β-D-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系统中的高效表达,并系统研究了重组酶的酶学特性,为后续开展该酶的代谢适应性和潜在应用研究提供详细的酶学数据基础。
孙茜廖丽丁海涛刘双陈波
关键词:Β-D-半乳糖苷酶异源表达酶学特性
抗体偶联药物设计及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抗体偶联药物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基和细胞毒性药物组成,兼具化疗药物和抗体药物各自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靶向肿瘤治疗药物,极具发展潜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归纳了近期处于临床各阶段的ADCs药物及其特点,并对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
王钰洁曹鑫刘小宇卢小玲李玉艳焦炳华
关键词:抗肿瘤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
喹唑啉酮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是含有嘧啶杂环的一类重要化合物,最初是从真菌和细菌中分离得到的。喹唑啉酮化合物在抗菌、消炎、抗高血压、抗惊厥、抗肿瘤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喹唑啉酮为先导化合物,对其母体结构进行结构修饰与改造,设计、合成喹唑啉酮类衍生物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筛选已成为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近些年来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以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方莎莎刘小宇焦炳华
关键词:喹唑啉酮生物学活性构效关系
北极小山珊瑚属真菌Tumularia sp.D-10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一株北极小山珊瑚属真菌Tumularia sp.D-10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将菌株D-10按照优化的发酵条件大批量分批发酵50L,发酵液用纱布过滤后,滤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发酵液浸膏。采用LH-20凝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和硅胶色谱柱等多种色谱手段系统分离了该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并运用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解析方法并结合文献比对鉴定所分离的单体化合物。结果共得到菌株D-10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浸膏6.2g,从中分离纯化了10余个化合物,共鉴定了9个已知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3,5-二甲基-8-甲氧基-3,4-二氢-1H-异色烯-6-醇(2),脱氢枞酸(3),亚油酸(4),环(亮氨酸-酪氨酸)(5),环(亮氨酸-异亮氨酸)(6),环(脯氨酸-酪氨酸)(7),环(色氨酸-缬氨酸)(8)和环(缬氨酸-丙氨酸)(9)。结论本研究是首次对小山珊瑚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报道,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小山珊瑚菌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发现。
闫凝星方莎莎卢小玲刘小宇焦炳华
关键词:极地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北极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604F中的抗霉素A和伏尔加霉素类成分被引量:1
2016年
极地微生物代谢产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肽类、萜类等多种骨架类型的化学成分。为从北极放线菌中发现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小分子化合物,本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HPLC等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手段,结合LC-MS、1H-和13C-NMR等波谱学数据和文献对比进行结构解析,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604F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抗霉素A1b(1)、抗霉素A4a(2)、抗霉素A2a(3)、抗霉素A3a(4)、抗霉素A1a(5)以及伏尔加霉素(6)和8-脱氧伏尔加霉素(7)这7个化合物。化合物1—7是首次从北极海洋沉积物来源的微生物中发现,而且是首次从同一菌株中发现抗霉素A和伏尔加霉素这两类化合物。
江昇平田晓清廖丽杨桥陆亚男马丽艳陈波樊成奇
北极Ny-lesund地区真菌多样性分析及龙胆苦苷转化菌株的筛选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多种培养基对北极高纬地区(土壤及海洋沉积物)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真菌65株。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表明,65株真菌分属25个属,其中数量上最丰富的是青霉属(Penicillium),有菌株20株,其次为丛赤壳属(Nectria)和节枝孢属(Articulospora),各有菌株6株。同时以β-葡萄糖苷酶作为标志酶筛选可以转化龙胆苦苷的菌株,得到阳性菌株28株,对于产酶能力强的9株菌以龙胆苦苷为底物进行转化研究,通过对转化粗提物进行TLC及HPLC分析,确定将C-5作为转化龙胆苦苷的目标活性菌株。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和核酸序列分析结果,初步鉴定菌株C-5为青霉属真菌,暂定名为Penicillium sp.C-5。
许丹马吉飞苗祯李会荣陈波
关键词:真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