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1YS19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1YS190)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晓骊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董其昌《秋兴八景》题跋索隐被引量:2
- 2011年
- 董其昌《秋兴八景》创作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九月间,这正是明光宗从登基到去世的时间。董其昌与光宗有着密切的关系:光宗为皇长子时董其昌曾任日讲官,深得其信任;光宗即位后即发布了起用董其昌等人的任命,但不久即离世。一月之间,董其昌经历了大喜大悲的情绪起伏,然而当时复杂的政局和董其昌自身境遇都使之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借助于《秋兴八景》的题跋,并以比附杜甫《秋兴》八首的方式,委婉表现自己的政治情怀和身世感慨。
- 王晓骊
- 关键词:题跋
- 论《梅花喜神谱》的题跋词
- 《梅花喜神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图谱,刊刻于南宋嘉熙年间,重刊于景定二年(1261),目前所存《梅花喜神谱》均出于此本(1)。作者宋伯仁,字器之,湖州人,著有《西塍集》一卷,《烟波渔隐词》二卷。"其诗有流丽之处,亦...
- 王晓骊
- 关键词:文人词黄丕烈吴湖帆题画词
- 文献传递
- 文化权力变迁中的宋词接受被引量:1
- 2013年
- 大众文化的兴起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权力结构,从"诗教"传统到大众文化,文学接受不再是少数人把持的特权,而成为由大众共同享有的权利。就宋词接受而言,"诗教"传统消除了词在原初状态所具有的"异质"特征,从而将之纳入到主流文化的序列之中;大众文化则通过"去道德化"和"碎片化"的方式消解了附着于传统宋词接受的话语霸权。然而大众文化在提供了宋词接受的多种可能的同时,也摧毁了宋词作为完整意义结构存在的现实可能性,这成为当代宋词接受的新的困境。
- 王晓骊
- 关键词:文化权力大众文化
- 澄江霁月清无对——论宋代山水词的“清”美风格
- 2011年
- 宋代山水词在整体上体现出以"清"为美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超然脱俗的意境铸造、单纯优美的意象选择、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和流畅明快的音乐节奏。宋代山水词的"清"美风格是宋人超越性审美追求的体现,清冷素淡的意境营造既体现了词人对高尚人格的企望,也沉淀了他们凄苦沧桑的心灵体验。"清"美构成了宋代山水词的主要艺术特色,但也使之多少带有单薄纤弱的缺点。
- 王晓骊
- 关键词:宋代山水词
- 题画词与书画传播
- 2014年
- 题画词以文字手段介入绘画,与绘画一起形成了以画为主,书、画、词三者合一的艺术整体,为书画传播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尤其是题画词的唱和与词画结合的特殊方式,促使绘画传播突破了单一的图像文本流传,成为书、画、文学并行的综合传播行为。书画传播目的的多重性,既拓展了题画词的内容和功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题画词的异化,从而深刻影响了题画词的发展。
- 王晓骊
- 关键词:题画词
- 文学接受视角下的词意画研究——以《诗余画谱》为例被引量:3
- 2011年
- 作为晚明徽派版画的代表作,《诗余画谱》集词、画、书于一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词意画集。同时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诗余画谱》所选词作在词人、题材和风格上都表现出与当时宋词选集不尽相同的选择标准和审美旨趣,体现了刊印者从绘画角度对宋词的独特接受方式,同时也折射出晚明以新安文化为代表的徽派文化的深刻影响。《诗余画谱》不仅是"诗画一律"艺术思想的又一现实蓝本,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宋词接受的新维度。
- 王晓骊
- 关键词:文学接受
- 词意画的变迁与宋词接受被引量:3
- 2013年
- 词意画是词、画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肇始于中唐,至明代而兴盛,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由于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的不同,画家对宋词的阐释赋予词作以新的意义,从而丰富了词史发展的内涵。早在元代,词意画就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宋词诠释方式:一是图解词面,依文绘形而忠实于原词词意;二是重构词境,意在象外而得宋词之风韵。此后,这两种诠释方式逐渐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接受群体,前者多照顾商人和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而后者遵循的是文人文化的审美原则。不同群体的接受需求推动了词意画的发展。
- 王晓骊
- 关键词:宋词
- 期待视野的形成与失落——秦观“诗似小词”评价的接受学考察被引量:4
- 2014年
- 北宋文人"诗似小词"的评价奠定了秦观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元好问"女郎诗"的说法即源出于此。这一评价的产生一方面固来自于秦观诗歌创作本身存在的清丽风格,另一方面则由于诗人早期投献酬赠诗给以苏门文人为主的读者群留下了豪宕奇峭的第一印象,使得秦诗的清丽风格由于溢出了苏门文人的期待视野而受到批评。此外,随着秦观词的广泛传播,其婉约妩丽词风加深了接受群体对其清丽诗风的印象,从而影响了时人对秦诗的全面评价。
- 王晓骊
- 关键词:接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