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09JD710012)
-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2
- 相关作者:闾彬周敏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被引量:9
- 2010年
- 新时期生活条件、实践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特点:一方面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思想认知表现出易变性和弱理性。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进程中,辩证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创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理念、工作路径、工作方法,对于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 张陟遥周敏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试论邓小平对马、恩文艺育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兼论邓小平文艺育德论的立论基石
- 2009年
- 文艺育德论,作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说的理论。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育德思想,对毛泽东的文艺育德论进行了创造性发展,把毛泽东文艺育德论推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本文试通过结合对马恩文艺育德观点和思想的辨识,对邓小平文艺育德论的立论基石作简要分析探讨,以作为理解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关键。
- 闾彬
- 关键词:政治立论基础
-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被引量:2
- 2009年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同时还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马克思到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人,再到科学发展观,得到了深入发展,其中的社会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也进一步凸显,这对高校实践教育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闾彬
- 关键词: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
- 实践视阈中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点思考被引量:24
- 2009年
-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刻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根本标志。只有注重实践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高校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构建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支撑保障体系,不断深化和提升实践育人功效,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 芮鸿岩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