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178B06)

作品数:13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冯锡光沈美芬吴明寿张世清汪天平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吸虫
  • 10篇吸虫
  • 9篇血吸虫病
  • 9篇吸虫病
  • 9篇虫病
  • 4篇钉螺
  • 2篇钉螺分布
  • 2篇血吸虫病流行
  • 2篇日本血吸虫
  • 2篇吡喹酮
  • 2篇聚集性
  • 2篇传染
  • 1篇党中央
  • 1篇德尔菲
  • 1篇德尔菲法
  • 1篇血吸虫病流行...
  • 1篇亚种
  • 1篇指标体系
  • 1篇山丘地区
  • 1篇身体

机构

  • 4篇云南省地方病...
  • 3篇大理学院
  • 3篇江苏省血吸虫...
  • 3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安徽省血吸虫...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西昌市血吸虫...

作者

  • 4篇吴明寿
  • 4篇沈美芬
  • 4篇冯锡光
  • 3篇梁幼生
  • 3篇张云
  • 3篇陈琳
  • 3篇汪天平
  • 3篇董兴齐
  • 3篇黄鹏
  • 3篇钟波
  • 3篇董毅
  • 3篇邵宗体
  • 3篇汪伟
  • 3篇张世清
  • 3篇邱东川
  • 2篇高风华
  • 2篇周艺彪
  • 2篇何家昶
  • 2篇杨新燕
  • 2篇戴建荣

传媒

  • 11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9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钉螺川滇亚种不同密度种群繁殖实验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在不同密度下种群繁殖规律。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选择现场实验点,将钉螺低密度系列各组雌、雄配对,高密度系列各组随机分组,按每笼2、4、6、8、10、20、40、80和100、150、200、400、800、1000只的2个低、高密度系列投放,每个系列2笼,养殖一年后观察繁殖情况。结果低密度组钉螺密度增加,10只/0.11 m^2的以上的组钉螺密度下降,投螺数越多降幅越大。螺口数增加最高的为6只/笼组,为原投放螺数的13.17倍,活螺数和投入螺数之比在低密度组大于1,在高密度组(10只/0.11 m^2以上)小于1并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密度是制约钉螺种群大小的关键因素,经过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将趋向于相对平衡;其中低密度组钉螺的代偿最为活跃,繁殖力最强。将给制定有关钉螺的考核指标提供参考。
董毅杨新燕冯锡光吴明寿沈美芬邵宗体张云黄鹏董兴齐
关键词:钉螺繁殖
云南光壳钉螺实验室饲养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云南光壳钉螺人工繁殖的饲养方法。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泥盘草纸饲养法,对云南两地钉螺进行平行饲养观察。结果 3、4、5月份两地子一代钉螺产卵指数分别为6.3、14.5、15.7,3月份孵化率达75%,12个月死亡率22%。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云南钉螺的人工饲养繁殖。
吴明寿沈美芬杨新燕董毅冯锡光邵宗体黄鹏董兴齐
关键词:人工饲养
2004-2013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评价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评价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实施10年的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和疫情等资料,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进行分析,评价防治效果。结果经过10年的综合防治,全省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4 364.79 hm2降至2013年的1 528.50 hm2,减少了64.98%,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分别由2004年的4.71%和0.26只/0.1 m2降至2013年的1.35%和0.04只/0.1 m2,降幅分别为71.34%和84.62%。2008年后仅2011年和2013年查到感染性钉螺。2013年人群感染率(0.002 1%)与牛感染率(0.020 9%)分别较2004年下降了99.84%和99.44%,2008年后未再发现急性感染病例。疫情较重的212个一、二、三类村均下降为四类和五类村,达到了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流行区村民及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达90%和98%以上。结论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显著,但巩固和扩大现有防治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张云冯锡光吴明寿熊孟韬沈美芬孙佳昱
关键词:血吸虫病
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评估我国在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发展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美国IslwebofScience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0-2009年间SCIE收录的有关我国血吸虫病和血吸虫学方面的文献,分别对不同机构、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h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009年间我国发表血吸虫病和血吸虫相关文献527篇,分布于100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学科分布为寄生虫学,热带医学,公共、环境和职业卫生学.免疫学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国家、机构、作者发文量,还是被引频次及h指数,仍然存在差距。结论近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领域研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血防工作者需进一步提高血防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
汪伟戴建荣李洪军曲国立邢云天李幼子魏剑英梁幼生
关键词:WEB文献计量学血吸虫病血吸虫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1
2011年
血吸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六大重点热带病之一.也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的历史悠长.距今至少已有2100多年。解放前.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许多地区出现了田地荒芜、家毁人亡的悲惨景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955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
操治国汪天平张世清
关键词:血吸虫病世界卫生组织重大传染病身体健康党中央热带病
2000~2008年安徽省血吸虫病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索2000~2008年安徽省县级血吸虫病流行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在传统描述性分析基础上,采用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时空综合分析。结果在2000~2007年间血吸虫病患病率指标整体上呈空间聚集性分布(P<0.05)。高值聚集乡镇数逐年增多(t=6.12,P=0.0005)。聚集县主要分布在长江流经的各个县区,且聚集范围有沿长江向上游扩大的趋势。结论长江安徽段周围仍然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区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血吸虫病患病率不发生更为聚集的现象,加强对上游血吸虫病的控制会对下游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起到促进作用。
汪天平赵飞张世清张志杰高风华周艺彪何家昶姜庆五
关键词:血吸虫病
3种青蒿素衍生物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童虫的体内作用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3种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童虫的体内作用效果。方法以经11轮亚治疗剂量吡喹酮筛选的日本血吸虫为吡喹酮抗性株,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作为吡喹酮敏感株,收集2虫株尾蚴感染小鼠,以300 mg/kg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感染后7-8 d童虫分别进行2次灌服用药(总剂量600 mg/kg),所有小鼠于感染后45 d解剖,收集小鼠体内成虫并计数,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300 mg/kg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2日疗法(总剂量600 mg/kg)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7-8 d童虫的减虫率为69.8%-71.0%,减雌率为75.4%-79.8%;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7-8 d童虫的减虫率为64.6%-66.1%,减雌率为69.3%-7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青蒿素类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依然敏感,青蒿素衍生物与吡喹酮在日本血吸虫中不存在交叉抗药性。
卢萍汪伟曲国立戴建荣梁幼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青蒿素交叉抗药性
安徽省乡镇级别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的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索安徽省乡镇级别血吸虫病高风险区域的空间聚集性并加以可视化,为血吸虫病高风险区域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在传统描述性分析基础上,采用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动态窗口扫描统计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 2000~2008年钉螺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沿长江周围62 km的带状区域内。有螺面积百分比不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更为聚集的趋势(t=1.85,P>0.05)。在2002~2004年和2008年间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血吸虫病患病率分布呈现空间聚集性(Moran's I>0,P<0.05)。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与SaTScan探测结果较为一致,整体上这些年份该指标分布呈现空间聚集性。结论有螺面积百分比指标分布较为集中,血吸虫病患病率指标分布没有一定规律性;三种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联合使用,逐步深入,使得结果呈现更加全面、系统。
张世清赵飞汪天平张志杰高风华周艺彪何家昶姜庆五
关键词:钉螺分布血吸虫病空间聚集性
国内外吡喹酮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吡喹酮的问世开启了血吸虫病化疗的新篇章。吡喹酮不仅对感染人体的5种血吸虫,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均有效.而且疗程短(1~2d)、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尽管吡喹酮用于治疗血吸虫病长达30余年.但其确切杀虫机制迄今尚未阐明。随着吡喹酮在世界许多同家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长期大量反复使用.虫体是否会在药物选择压力下下产生抗药性引发了广泛关注。
钱科汪伟梁幼生
关键词:吡喹酮血吸虫病流行区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
云南洱源县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调查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当前洱源县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为因地制宜地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洱源县随机抽取3个自然村、调查当地居民、家畜和野鼠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结果 2010年在3个自然村共调查居民631人,估算感染率为0.96%;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查牛、马、骡、猪和野鼠分别为270、19、19、29和175头(只),发现阳性牛2头,其余未见阳性;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查当地居民、牛、羊、猪、马和犬的野粪共367份,发现居民和犬的野粪阳性率分别为5.88%和14.00%,其余野粪未见阳性。人、犬和牛3种宿主的潜在污染指数(IPC)分别为0.0324、0.0328和0.0004。结论人、犬、牛在洱源县血吸虫病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当前该县的主要传染源。
邵宗体冯锡光董毅熊孟韬吴明寿黄鹏董兴齐李雄斌毛桂林杨文灿施学文沈美芬张云江华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