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K12-01)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周斌张晋张淑群孔冉冉李少民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6篇细胞
  • 5篇食管
  • 2篇直肠
  • 2篇溶酶
  • 2篇食管癌
  • 2篇食管肿瘤
  • 2篇尿纤溶酶原激...
  • 2篇缺氧
  • 2篇肿瘤细胞
  • 2篇纤溶
  • 2篇纤溶酶
  • 2篇纤溶酶原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腺癌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结肠癌细胞
  • 2篇结直肠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张晋
  • 5篇周斌
  • 4篇乔哲
  • 4篇马跃峰
  • 4篇姜建涛
  • 4篇张潍
  • 4篇李少民
  • 4篇孔冉冉
  • 4篇张淑群
  • 3篇郑见宝
  • 3篇孙学军
  • 3篇任海亮
  • 2篇石景森
  • 2篇禄韶英
  • 2篇王炜
  • 2篇李守帅
  • 1篇张光运
  • 1篇王珂
  • 1篇曹玉红
  • 1篇丁翠玲

传媒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β防御素4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2012年
目的观察人β防御素4(HBD4)对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HBD4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HBD4多肽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并纯化获得,NB细胞来源于临床病理诊断为NB的女性患儿肿瘤标本,经细胞培养传代获得。将HBD4作用于NB细胞,根据HBD4终质量浓度将NB细胞分为A、B、C、D 4组,质量浓度分别为0μg.L-1、20μg.L-1、40μg.L-1、100μg.L-1;根据HBD4作用时间又分为Ⅰ、Ⅱ、Ⅲ3组,时间分别为6 h、12 h、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NB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法测定HBD4对NB细胞的杀伤作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变化。结果 HBD4处理6 h后细胞大小、形态和贴壁能力与A组有明显差异:B组细胞形态变化不大,贴壁尚可;C组细胞明显皱缩,突起少见,细胞内颗粒颜色加深,折光性增强,大量细胞脱落。D组作用12 h后,大部分细胞死亡。MTT结果显示:D组随HBD4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Ⅰ、Ⅱ、Ⅲ组:随HBD4浓度增加,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提示HBD4对NB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扫描电镜结果提示:NB细胞经HBD4作用12 h,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出现不规则孔洞细胞膜骨架严重破坏,而A组细胞膜结构完整无损。结论 HBD4对NB细胞具有杀伤作用;HBD4可通过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杀伤肿瘤细胞。
曹玉红张光运成胜权丁翠玲李茹英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肿瘤细胞细胞毒作用
尾型同源盒基因-2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探讨CDX2基因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克隆人结肠CDX2基因,构建含CDX2的pEGFP-C1-CDX2表达载体,同时设pEGFP-C1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利用脂质体法将pEGFP-C1-CDX2和pEGFP-C1质粒分别转染Lovo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Lovo细胞中CDX2基因的表达;应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X2对Lovo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应用ELISA法检测CDX2过表达对Lovo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含CDX2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pEGFP-C1-CDX2的Lovo细胞48 h有较高水平的CDX2蛋白的表达;与pEGFP-C1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pEGFP-C1-CDX2组的Lovo细胞在转染72 h时生长未见明显抑制,G1期及S期所占比例无明显改变,凋亡率亦无明显增加(P均>0.05),但MMP-2分泌明显减少(P<0.05)。结论 CDX2过表达对Lovo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无明显影响,但能够明显减弱Lovo细胞的侵袭力,从而对结肠癌浸润转移起抑制作用。
李守帅孙学军郑见宝任海亮
关键词:结直肠癌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2
用于活体成像的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的构建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的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以建立可用于活体成像的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方法采用磷酸钙共沉淀的方法构建表达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体外感染MDA-MB-231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细胞系后,通过活体成像评价感染后细胞表达荧光素酶的情况,并通过MTT法、transwell肿瘤侵袭模型、细胞划痕实验等评价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是否改变;此外将细胞接种至雌性BALB/c-nu//nu裸小鼠的右侧第2对乳房垫内,构建乳腺癌原位肿瘤模型。利用活体成像系统监测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情况,并通过冰冻切片、HE染色评价细胞系在活体内的稳定性及成瘤能力。结果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的MDA-MB-231细胞系,荧光素酶的活性达到每细胞9689 photons/s,慢病毒的整合没有改变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成功建立了乳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结论(1)慢病毒以其高效稳定的感染率,应作为标记荧光素酶基因的首选载体;(2)带有荧光素酶的MDA-MB-231细胞在动物体内可被快速而灵敏的检测到,这将为人三阴性乳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个直观、方便及灵敏的平台;(3)荧光素酶和荧光蛋白基因双标记优于单标记。
王珂谢四梅何建军任予夏海滨张新伟
关键词:MDA-MB-231细胞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HIF-1α与CDX2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且研究HIF-1α与CDX2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例结直肠腺癌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标本中HIF-1α、CDX2蛋白的表达,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HIF-1α与CDX2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HIF-1α及CDX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1/20)及95.0%(19/20),在62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HIF-1α及CDX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9%(39/62)及69.4%(43/62),不同组织中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癌中,HIF-1α、CD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HIF-1α与CDX2的表达呈负相关(r=-0.293 2,P<0.05)。结论 HIF-1α表达上调、CDX2表达下调可能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有关,且这两者间呈负相关。HIF-1α可能参与调控CDX2的表达,进而加速了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
郑见宝孙学军王炜李守帅任海亮禄韶英石景森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
食管鳞癌瘤周微脉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早期食管鳞癌病理标本,以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标记淋巴管、CD34标记微血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早期食管鳞癌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对比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确定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癌周存在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生成,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瘤周淋巴管密度及微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瘤周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食管鳞癌瘤周淋巴管密度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张晋周斌
关键词:食管鳞癌PODOPLANINCD34微脉管
低剂量放疗增敏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恶性肿瘤(附28例)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索低剂量超分割放疗(low dose hyper-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LDHFR)作为化疗增敏因子在复发难治性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8例复发、转移的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进行LDHFR增敏化疗的不良反应和疗效评价。急性反应依据照射部位分类,参照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 3.0标准)分级,治疗反应按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标准)分级。结果:既往化疗20例,中位化疗6个周期(2~20个周期)。LDHFR增敏次数:13例1次、10例2次、5例3次以上(3~5次)。急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9例原发灶和转移部位为PR(9/28),转移淋巴结9例PR(9/16),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肺癌4例(33.33%)、消化道肿瘤3例(30%)、乳腺或卵巢肿瘤(女性相关肿瘤)1例(25%)、头颈肿瘤1例(50%)间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特异PR分析,鳞癌(4/5)显著高于腺癌(4/16,P=0.047)和小细胞癌(1/6,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DHFR增敏化疗在复发难治性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鳞癌局部反应率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然而尚需后期纳入更多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排除偏倚。
陈鑫赵淑红于娇曹席明王青
关键词:化疗增敏恶性肿瘤
阿米洛利对食管癌EC970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011年
目的 研究阿米洛利对人类食管癌EC9706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食管癌细胞EC9706经阿米洛利处理后,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阿米洛利对细胞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 mRNA及蛋白相对于β-actin表达的影响.结果 经10、20、40、80 μmol/L阿米洛利作用24h后,EC9706细胞体外侵袭人工重组基膜的能力降低,并随着阿米洛利浓度的增加,EC9706细胞的穿膜细胞数由对照组的(96±7)个分别下降为(78±6)、(57±6)、(33±4)、(15±3)个(F=43.46,P< 0.01).随着阿米洛利浓度的增加,uPA mRNA的表达由对照组的(0.623±0.065)分别下降为(0.526±0.054)、(0.389±0.041)、(0.312±0.038)、(0.247±0.025)(F=6.71,P< 0.01),uPA蛋白由对照组的( 0.732±0.064)分别下降为(0.644±0.057)、(0.533±0.058)、(0.391±0.036)、(0.267±0.043)(F=6.71,P< 0.01).结论 阿米洛利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姜建涛周斌张淑群李少民张潍张晋乔哲孔冉冉马跃峰
关键词:食管肿瘤尿纤溶酶原激活物肿瘤细胞阿米洛利
uPA、PAI-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8例)、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23例)及食管癌组织(68例)中uPA、PA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uP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8%、39.1%、70.6%,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1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34.8%、64.7%,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uPA、PAI-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临床病理Ⅰ-Ⅱ期和Ⅲ-Ⅳ期间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结论:uPA、PAI-1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的趋势,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姜建涛周斌张淑群李少民张潍张晋乔哲孔冉冉马跃峰
关键词:UPAPAI-1食管癌免疫组织化学
缺氧下调结肠癌细胞株CDX2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在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LS174T不同缺氧时间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MTT方法检测在不同CoCl2浓度(100,150,200μmol/L)下和不同时点(24,36,48 h)时对SW480和LS174T细胞活力以及增殖的影响,筛选适宜的CoCl2作用浓度。(2)在细胞化学缺氧培养相应时段,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HIF-1α,Snail和CDX2的mRNA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DX2的蛋白表达。结果结肠癌细胞株在不同浓度CoCl2环境下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在低浓度CoCl2(100μmol/L)干预下,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HIF-1α和Snail mRNA表达逐渐上升,缺氧24 h时达到高峰,CD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缺氧诱导HIF-1α过表达可通过下调CDX2而加速结直肠癌的进展。
郑见宝孙学军王炜禄韶英任海亮王伟石景森
关键词:结肠肿瘤HIF-1ΑSNAILCDX2缺氧微环境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8例)及食管癌组织(68例)中uPA、VEGF的表达,检测CD。用以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根据MVD均值分为高、低MVD组,分析食管癌uPA、VEGF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uP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8%(5/18)和70.6%(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3,P〈0.05);VEGF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4/18)和63.2%(4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8,P〈0.05)。食管癌组织中uPA与VEGF表达有一致性(X^2=9.72,P〈0.05)。MVD平均为42.38±11.62,高MVD组uPA、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MVD组(X^2值分别为6.13和10.12,均P〈0.05)。uPA、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均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uPA、VEGF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提示预后不良。
姜建涛周斌张淑群李少民张潍张晋乔哲孔冉冉马跃峰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食管肿瘤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