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5Z215) 作品数:16 被引量:180 H指数:8 相关作者: 董辉 蔡九菊 周节旺 贾冯睿 徐春柏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大学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冶金工程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更多>>
回转窑结构和操作参数对球团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从热工角度,首先简析了回转窑内的热工行为,然后总结了回转窑的三类变量;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回转窑结构和操作参数对球团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最后从优化结构和操作参数角度提出了提高球团产量和质量的途径。 贾冯睿 谢国威 田冬青 杨俊 董辉关键词:回转窑 结构参数 烧结过程余热资源高效回收与利用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2013年 烧结过程余热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利用是目前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主要方向与途径之一。就本质而言,余热回收与利用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与利用的过程,热力学分析是其重要研究手段。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针对目前烧结余热利用方式,系统分析了烧结余热资源的产生、转换与利用等环节中各种形式的余热在数量上的守恒和品质上的匹配关系,重点分析了各环节的热效率、火用效率以及火用损失,藉此分析影响余热回收与利用的主要因素及其制约环节,提出提高余热回收与利用的方法与途径。 刘文超 蔡九菊 董辉 张琦 齐国超关键词:余热 回收利用 烧结余热回收竖罐内料层传热过程数值计算 被引量:9 2012年 罐体料层内气固传热过程是决定罐式回收是否可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基于稳定传热前提下,计算了罐体料层内气固传热过程,研究竖罐内的传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固比和料层高度是影响料层气固传热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气料比增加,烧结矿和气体出口温度逐渐降低,气体所携带的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料层高度增加,气料比逐渐下降,气体出口温度逐渐增加,气体携带的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针对国内某典型360m2烧结机,配套单罐体,料层高度6~7m,气料比为1 500~1 650m3/t;配套双罐体,料层高度5~6m,气料比为1 360~1 550m3/t. 董辉 李磊 蔡九菊 力杰关键词:余热 烧结矿罐式冷却工艺流程及料层阻力特性研究 通过烧结矿罐式冷却工艺流程的提出,解决烧结矿显热的回收与利用率低以及冷却机漏风率高等问题。并通过冷却罐体的实验设计,对烧结矿的料层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烧结矿料层阻力损失随烧结矿空隙率的增加而减少,随着鼓风机风量... 张浩浩 毛虎军 力杰 董辉 杜涛关键词:烧结矿 余热 热回收 文献传递 煤焦油热裂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2010年 利用TG-MS联用仪研究了煤焦油热裂解时的热失重特性和气相产物的逸出规律,应用双外推法推断了煤焦油裂解反应机理,采用Costs-Redfern积分法和Flynn-Wall-Ozawa积分法对数据进行了拟合计算,求得了煤焦油两阶段失重反应的机理函数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煤焦油裂解主要有两个失重阶段:第一阶段是煤焦油分子脱水后的缩聚反应过程,此过程主要受随机成核机理的控制,属于旧物相消失新物相生成的成核阶段,主要产物为小分子气体和大分子冷凝焦油,活化能为162 kJ/mol.第二阶段是焦油冷凝大分子再次裂解的过程,此过程受三维扩散机理的控制,反映了气相产物相互传输的机理,是核的生长和扩散阶段,此阶段主要产物为H2和CO,活化能为76.68 kJ/mol. 王连勇 蔡九菊 李明杰 孙华成关键词:煤焦油 热裂解 焦化工序水流图构建及其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运用物质流分析理论中的跟踪观察法(即拉格朗日法),借鉴系统节能分析方法中的中小循环理论,根据焦化工序的工艺流程特点构建了钢铁企业焦化工序水流图及其用水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钢铁企业焦化工序的用水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某钢铁企业焦化厂2008年数据的调研与分析,构建了该厂焦化工序的水流图和用水评价指标,借助水流图和评价指标对其用水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其用水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对其用水系统进行优化,优化前后的对比表明:需要补充的工业新水量减少了0.554 m3/t(焦);外排废水量减少了0.264 m3/t(焦);水的资源效率增加了21.25;水的环境效率增大63.09 t/m3,结果表明此方法对于焦化工序节水和用水优化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董辉 喻志强 肖圣雁 杜涛 蔡九菊关键词:水循环 物质流 基于SD-MOP对常熟市规模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系统动力学和多目标优化法各自的优缺点,建立系统动力学与多目标的耦合模型(SD-MOP),以常熟市城市规模为实例,对其进行动态及系统的优化分析.在分析中,以经济、人口、资源、生态和空间5个子系统为核心,建立了常熟市城市规模的因果反馈图;以人口数量、人均居住面积为参比对象,进行一致性和灵敏性检验,验证了模型误差较小、稳定;以科技调控系数、土地开发速率、生态环境改善速率和绿化覆盖率增加度为调控参数,实现了常熟市城市规模的优化分析. 高成康 包存宽 董家华 马美玲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多目标规划 蓄热式加热炉内速度场和压力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011年 建立了蓄热式加热炉内气体流动的三维、稳态流动数学模型,求得了炉内速度场和压力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出口压力工况对炉内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出口负压一方面可以显著增大出口处烟气的流速,但对炉膛其它部分烟气的流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仅可以影响炉宽方向的压力水平,但不影响该方向的压力分布;此外,当出口负压从-600 Pa增大到-1 000 Pa时,炉门处负压升高并与外界的压差减小,蓄热式加热炉的运行状态得到了改善,但当出口负压继续增大到-1 200 Pa时,炉门处负压显著升高,蓄热式加热炉的运行状态受到了恶化。 贾冯睿 孙文卓 王春华 谢国威 孙文强 董辉关键词:蓄热式加热炉 速度场 压力场 数值模拟 Application of micro/nanoscale thermal radiation to thermophotovoltaic system 被引量:1 2011年 Thermophotovoltaic (TPV) system 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promising means to alleviate current energy demand because it can directly generate electricity from radiation heat via photons. However, the presently available TPV systems suffer from low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low throughput. A viable solution to increase their efficiency is to apply micro/nanoscale radiation principles in the design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to utilize the characteristics ~f thermal radiation at small distances and in microstructures. Several critical issues are reviewed, such as photovoltaic effect, quantum efficiency and efficiency of TPV system.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development of wavelength-selective emitters and filters and the aspects of micro/nanoscale heat transfer. Recent progress, along with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PV systems are also outlined. 王爱华 蔡九菊关键词:EMITTER 烧结混合料干燥过程的解析研究 2012年 建立了烧结混合料的一维错流干燥解析模型,并通过穿流干燥实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烧结混合料干燥过程的规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混合料的干燥过程由较短的恒速干燥段和较长的降速干燥段组成,且降速干燥段的干燥速率近似为直线;热风温度和风速对烧结混合料干燥过程的影响明显大于孔隙率和颗粒平均直径的影响;热风温度控制在200~250℃之间,风速控制在1.5m/s左右利于烧结混合料获得适宜的含水率。 贾冯睿 柳璐 王春华 高媛 孙文卓 董辉关键词:烧结混合料 干燥速率 含水率 解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