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项目

作品数:98 被引量:1,811H指数:26
相关作者:李廷栋邓晋福杨楚鹏李学杰袁学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5篇天文地球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建筑科学
  • 5篇水利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岩石
  • 20篇岩石圈
  • 11篇流域
  • 11篇河流域
  • 11篇黑河流域
  • 8篇地下水
  • 8篇地质
  • 8篇同位素
  • 8篇滑坡
  • 7篇地震
  • 7篇盆地
  • 6篇三峡库区
  • 6篇土壤
  • 6篇库区
  • 5篇油气
  • 5篇造山带
  • 5篇成矿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信息系统

机构

  • 3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2篇广州海洋地质...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调查...
  • 8篇三峡大学
  • 7篇吉林大学
  • 6篇国土资源部信...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南京大学
  • 4篇长安大学
  • 3篇邢台职业技术...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沈阳地质矿产...

作者

  • 10篇李廷栋
  • 8篇曹家敏
  • 8篇邓晋福
  • 8篇朱介寿
  • 8篇蔡学林
  • 8篇李学杰
  • 8篇杨楚鹏
  • 7篇邱瑞照
  • 7篇袁学诚
  • 7篇肖庆辉
  • 7篇周肃
  • 7篇姚永坚
  • 6篇罗先启
  • 6篇张振华
  • 5篇张翠云
  • 5篇彭聪
  • 5篇陈宗宇
  • 5篇聂振龙
  • 4篇严忠琼
  • 4篇杨达源

传媒

  • 17篇中国地质
  • 7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地学前缘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三峡大学学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矿床地质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安全与环境工...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19篇2006
  • 16篇2005
  • 10篇2004
  • 10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水库型滑坡变形监测剖面选取研究
在三峡水库蓄水和运行条件下,三峡库区水库型滑坡不同部位的地下水位和位移的改变表现出对库水位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的特征.根据位移的变化对库水变化敏感程度的不同与监测信息量获取大小的关系,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三峡库区水库型滑...
张振华罗先启吴剑王志俭
关键词:滑坡模糊模式识别
文献传递
张掖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的氮同位素研究被引量:39
2004年
张掖市浅层水NO-3 浓度 1 .69~ 1 49.6mg/L ,均值 5 4 .1 7± 41 .97mg/L(n =1 5 ) ,深层水NO-3 浓度 3.89~ 82 .85mg/L ,均值 35 .65± 2 8.0 8mg/L(n =1 2 )。西北部污灌区大部分浅层水样的NO-3 -δ1 5N值在 + 9‰~ + 1 4‰之间 ,不但NO-3 浓度高 ,而且NH+4含量大 (达 1 0 5mg/L) ,说明地下水NO-3 来自灌溉的污水 ;东部非污灌区浅层水NO-3 -δ1 5N值变化在 + 9‰~ +1 1‰ ,指示地下水NO-3 来自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 ;城区、南部和西部深层水绝大部分样品的NO-3 -δ1 5N值在 + 4‰~ + 7‰之间 ,指示地下水NO-3 主要来自矿化的土壤有机氮 ,结合Na+与Cl- 以及δ1 5N与NO-3 的相关图进一步分析 ,揭示δ1 5N小的一端还有显著的化肥的贡献。
张翠云王昭程旭学
关键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氮同位素水体污染
中国地学断面CorelDRAW图形数据库资源整合综合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整合了历时数年(2001—2006)数字化研究取得的中国全部11条地学断面图各种专业图件的CorelDRAW图形数据资源及其说明书。参照国际全球地学断面(GGT)数字化编图指南,独立研制了全球地学断面图的GGTCorelDRAW制图色盘和模板,为应用和普及制作地学断面图提供了软件工具。建立了网页类型的中国地学断面元数据库,编撰了地学断面电子字典帮助文件。上述综合研究工作为中国地学断面图资源共享提供了底层数据和技术支撑。
彭聪白金高锐管烨刘国兴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整合数据共享
东北极陆架区沉积盆地分布与油气资源潜力被引量:1
2013年
东北极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陆架之一,包括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等。受自然条件限制,除巴伦支海外,总体勘探程度很低,甚至连许多盆地的边界尚不清楚。本文对东北极地区沉积盆地的分布进行修编,并对其油气资源潜力进行综述。巴伦支海域,气候条件相对较好,勘探程度也较高,在东巴伦支盆地已发现油气田,并已在开发。据USGS的评价,东巴伦支海盆地技术可采的待发现资源量均值约为104×10^8 t油当量,包括近15×10^8 t原油、10.8×10^(12)m^3天然气和2.8×10^8 t凝析油,主要分布于南巴伦支坳陷和北巴伦支坳陷。拉普捷夫海域,勘探程度低,主体为始于白垩纪的拉普捷夫裂谷系统,据USGS的评价结果,均值为4.2×10^8 t原油,9127×10^8 m^3天然气和1.2×10^8 t凝析油,西拉普捷夫地堑潜力最大。东西伯利亚-楚科奇海域盆地,勘探程度低,主体包括大型南楚科奇-霍普盆地和维尔基茨基-北楚科奇盆地,沉积厚度巨大,主要沉积特征与阿拉斯加北坡盆地可对比,推测可能具有很大的油气资源潜力。
李学杰姚永坚杨楚鹏韩冰
关键词:沉积盆地油气资源
论中国西部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对寻找油气资源的启示被引量:26
2005年
利用卫星重力异常研究中国西部岩石圈构造,发现中国西部壳内存在规律、清晰的平行线状排列盆山构造。自北而南是:额尔齐斯盆地带、北准噶尔隆升带、天山北盆地带(或天北盆地带)、天山隆升带、淖毛湖—乌力吉盆地带、天山南盆地带(或天南盆地带)、库鲁克塔克—北山隆升带、阿尔金山—祁连山北盆地带(或塔南盆地带)、西昆仑—阿尔金—祁连山隆升带以及柴达木盆地带和藏南盆地带。壳内盆地带主要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强烈的挤压褶皱带内。喜马拉雅期,在印度板块自南西向北东的俯冲作用下,使婆罗科努山—察布查尔山—阿拉沟山—额尔宾山—霍拉山等山系横向隆升,和天山山脉一起,将新疆地区分割成伊宁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当今新疆地貌。研究表明,上述横向隆升山脉和其他北西—南东向新构造,在岩石圈地幔中均有相应的卫星重力异常,推测新构造运动的动力来自岩石圈地幔。对青藏高原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以雅鲁藏布江断裂、班公湖—怒江断裂、澜沧江和金沙江断裂等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断层和其夹持的条形地块为特征,表层构造与壳内构造不符。这些条形构造和青藏高原地壳向东南的逃逸构造仅发生在上地壳。研究还表明印度板块俯冲到地幔仅发生在西藏西南部。在川西—藏东存在南北向的稳定地块。
袁学诚
关键词:盆地隆升俯冲卫星重力油气资源
新疆可可托海--四川简阳地学断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结构被引量:7
2008年
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可可托海—四川简阳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与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进行构造解析基础上,综合地质学、深源岩石包体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以及其他地球物理学标志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显示,高速块体或幔块构造的几何结构型式是控制该区岩石圈构造格局和岩石圈表层构造变形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建立起该地学断面地壳及岩石圈与软流圈速度结构模型和物质组成结构模型,划分出岩石圈3种几何结构模式:克拉通陆根状结构、造山带楔状结构和高原陆根状结构,以及岩石圈二类构造演化类型:克拉通型岩石圈和增厚型岩石圈。在系统论述断面地壳及岩石圈结构构造类型特征基础上,探讨了该断面软流圈结构特征,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及其地幔动力学模式。
蔡学林曹家敏朱介寿
关键词:岩石圈软流圈地震测深地震层析成像新疆可可托海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专项研究主要进展和成果被引量:38
2006年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专项研究取得诸多新发现和新成果:建成中国第一个“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建立了中国岩石圈结构模型;深化了对中国东部岩石圈、软流圈性状、结构的认识,证明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存在呈“层块结构”的过渡带,在东亚至西太平洋地区70~250km深度发现一巨型低速异常带;揭示中国东部岩石圈呈现明显的“上老下新”的年龄结构;初步建立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模型,把中国大陆及毗邻海域岩石圈划分为5种类型;提出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把中国大陆及毗邻海域划分为2个岩石圈构造域和6个岩石圈块体;证实青藏高原存在巨型南北向构造;在地质上获得一些新发现和新认识。
李廷栋
关键词:岩石圈
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被引量:64
2006年
笔者根据地壳表层构造与深部构造相结合原则,提出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应遵循的6条原则。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别是地球物理场所显示的特征,以贺兰山—川滇南北构造带为界,初步把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划分为中亚岩石圈构造域和东亚岩石圈构造域2个一级岩石圈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出6个二级构造单元:西域岩石圈块体、青藏岩石圈块体、松辽岩石圈块体、华北岩石圈块体、华南岩石圈块体、南海岩石圈块体,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主要特征。最后,就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看法。
李廷栋
关键词: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
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结构及高原隆升的液压机模型被引量:23
2006年
青藏地区可以昆仑断裂和雅鲁藏布缝合线为界分为3个岩石圈地球物理特征各不相同的区域:青海高原、藏北高原和藏南高原。青海高原位于昆仑山脉以北,是重力高和重力低毗连出现的盆山结构。藏南高原位于雅鲁藏布江以南,是印度板块分布的地区,其上是印度板块的陆缘沉积。它的地壳结构是一个向南运动的逆冲推覆系统。INDEPTH反射剖面在藏南发现的主喜马拉雅逆冲断层(MHT)与宽角反射地震扇形剖面得到的T4震相反射面完全吻合。两种地震测深方法得到的结果之间不存在矛盾。T4震相在高喜马拉雅地区没有显示,MHT向南延伸到高喜马拉雅只是一个推论,因而MHT是否为印度板块的俯冲带仍有待于获取新的证据。在昆仑山脉以南到雅鲁藏布缝合带为藏北高原,是广泛发生局部熔融的强流变岩石圈。局部熔融地区呈漏斗状。在藏北广泛存在的深度为15~20km的上部地壳内的低速层是一个最富于流变性能的局部熔融层,它的埋藏深度平坦稳定,可能含大量水质流体。紧挨着上述上部壳内局部熔融层,在藏北岩石圈大范围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网状局部熔融。局部熔融体的底部从雅鲁藏布江地区的80km向北逐步加深到200km。漏斗的漏管处位于羌塘—可可西里。藏北局部熔融体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运移,受到亚洲板块的阻挡,沿雅鲁藏布缝合带向青藏高原高角度俯冲,在弧后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产生高热流上升地幔所致。根据卫星重力异常、航空磁测、地震接收函数研究、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地表地质均揭示,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缝合带的俯冲仅发生在亚东—唐古拉一线以西的西藏西部。在亚东—唐古拉一线以东,印度板块与西藏块体间仅仅发生碰撞,但没有发生俯冲。高原的整体隆升是由液压效应所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像一台液压机。印度板块对青藏俯冲�
袁学诚李廷栋肖序常姜枚耿树方
关键词: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结构
中国地学断面CorelDRAW图形数据库开发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通过对MapGIS和CordlDRAW软件的对比研究,实现了MapGIS图形数据库向CorelDRAW图形数据的转换,并参照国际GGT指南标准,结合各条断面实际情况,完成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重新建立了地层颜色库模板与符号库模板、构造颜色库模板与符号库模板、时空流程颜色库模板与符号库模板。按照图形数据在网络传输的环境,拆分重组地学断面图的图形与图例,逐一建立起每一条全球地学大断面图形数据子库。为实现在互联网上进行资料共享与交换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这项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关键技术。
彭聪白金刘国兴管烨
关键词:地学断面CORELDRAW图形数据库MAPGIS岩石圈构造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