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2BA904B05)

作品数:10 被引量:393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明轩王迎春俞小鼎谭晓光高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6篇雷达
  • 5篇气候
  • 5篇暴雨
  • 4篇回波
  • 3篇对流性
  • 3篇对流性天气
  • 3篇暖季
  • 3篇气候背景
  • 3篇雷达回波
  • 3篇冰雹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气候统计
  • 2篇强对流
  • 2篇自动识别
  • 2篇自动识别算法
  • 2篇外推
  • 2篇外推算法
  • 2篇亮带
  • 2篇廓线
  • 2篇雷达反射

机构

  • 12篇中国气象局北...
  • 5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培...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石家庄市气象...

作者

  • 9篇陈明轩
  • 6篇王迎春
  • 5篇俞小鼎
  • 4篇谭晓光
  • 3篇丁青兰
  • 2篇张春喜
  • 2篇陶祖钰
  • 2篇高峰
  • 1篇王令
  • 1篇李佳英
  • 1篇陈炯
  • 1篇郑永光
  • 1篇高峰
  • 1篇龚建东
  • 1篇王丽荣
  • 1篇秦勇
  • 1篇朱立娟

传媒

  • 4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象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2006年海...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5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IQC技术在雷达反演VAD廓线资料退模糊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强风速天气条件下经常出现的速度模糊误差,严重限制了风场信息的广泛应用,如反演VAD廓线等。本文将最优插值客观分析质量控制技术(OIQC),应用于雷达反演VAD廓线资料中速度模糊的质量控制。对用于反演VAD风廓线的那些格点圈层上的资料,以简化的多变量统计插值技术(Cressman插值),为被检查的资料提供一个对比分析的参考值,从而确定折叠次数,修正模糊速度。根据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的特点,水平方向采用非各向同性的单变量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函数,垂直方向协方差函数取为高斯型。修正模糊速度后运用VAD技术得到水平风的垂直廓线。对强龙卷天气过程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OIQC技术应用于雷达资料质量控制,无需引入外界风场,有能力修正模糊速度。结合VAD方法,可以从存在严重折叠的雷达资料中反演出较为准确的风廓线。
朱立娟龚建东
利用一种自动识别算法移除雷达反射率中的亮带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识别和移除雷达反射率资料中亮带的算法,该算法的配置和运行相对简单,但却非常有效。首先,设定一套能够反映不同亮带存在地区雷达反射率垂直廓线的模板,然后在水平方向的每个格点位置上。计算模板和实际反射率垂直廓...
陈明轩高峰俞小鼎谭晓光
关键词:雷达反射率亮带
文献传递
从NCEP分析资料看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
由于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需要,利用2000005年5月每日四次1°×1°NCEP最终分析资料的平均场分析了该地区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分析内容包括:高、低空平均环流,湿度、温度、假相当位温、...
郑永光张春喜陈炯陈明轩王迎春
关键词:气候背景干线边界层辐合线
文献传递
交叉相关外推算法的改进及其在对流临近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74
2007年
交叉相关外推算法是目前对流临近预报的主要算法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计算雷达回波等资料在连续时次的空间最优相关,得到对流系统不同位置的移动矢量特征,并基于这些获得的移动矢量对雷达回波等进行外推,从而达到预报的目的。因为算法既考虑了回波移动矢量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也考虑了整个回波在移动过程中的形变,所以,基于该算法的外推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该文介绍了交叉相关外推预报算法的基本原理,对算法进行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包括抑制地物杂波和噪声的影响、对"丢失"计算的点进行矢量补充以及对追踪的矢量进行平滑处理等多个步骤。个例对比分析表明:算法在通过质量控制和优化处理后,追踪的回波移动矢量质量明显改善。利用优化后的算法,对2004年夏季和2005年夏季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4个强对流个例,包括2次飑线过程、1次雹暴过程和1次强雷暴过程,进行了外推临近预报试验,并且对算法在对流临近预报中的效果做了初步的检验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临近预报具有一定效果,算法可以给出未来30 min或者60 min内雷达回波和雷暴位置以及形状的外推预报,预报结果与实况比较接近。
陈明轩王迎春俞小鼎
关键词:TREC雷达回波
局地强对流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个例分析被引量:19
2006年
从天气背景的分析出发,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强度、速度资料以及由速度资料反演的垂直风廓线和二维风场对一次北京局地暴雨从开始到强降水结束时段做了详细的分析。分析发现,这次局地强对流暴雨是大尺度系统和中尺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尺度环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本站层结有很大的不稳定度,为强对流风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低层中尺度辐合线起到了触发对流和加强对流的作用。
丁青兰秦勇陈明轩谭晓光
关键词:局地暴雨中气旋垂直风廓线
北京2004年“7.10”突发性对流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53
2006年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和一个雷暴单体识别、追踪和分析算法,对2004年7月10日下午造成北京局地短时强降水的雷暴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偏南暖湿气流中生成的对流云团,在北京上空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覆盖城区的β-中尺度对流超级复合体,导致了这次强降水过程。详细分析表明,强对流主要是来自城区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生成和发展起来的雷暴。在北京西南部的雷暴逐渐向东北的城近郊区移动和发展,并与新生成的雷暴合并加强,造成了石景山、门头沟和海淀部分地区的大雨。在北京东南部逐渐形成的两个小雷暴单体迅速增长并向西北方的城区移动,在到达城区时合并且迅速加强,但移速缓慢,在北京城区维持了两个多小时,造成了城区的大暴雨过程,降水量大但空间分布不均匀。雷暴顶高度和最大反射率因子的关系呈反位相变化,雷暴最大反射率因子出现的高度均位于0℃等温线之下(≥0℃)或其附近,雷暴的中心和反射率因子权重质心也基本位于0℃等温线之下,均证实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液态强降水对流系统。分析还表明,20:00(北京时)左右的超强雷达回波是由大气异常传播造成的虚假超折射回波。
陈明轩俞小鼎谭晓光高峰
关键词:突发性大暴雨雷达回波
北京地区暖季(5-9月)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对北京地区最近12年暖季(5月)雷暴、冰雹、暴雨和大风等各种对流天气进行了气候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暖季发生对流的概率很高,按日数统计的气候概率达47.77%,大风、暴雨和冰雹气候概率分别为27.29%、10...
丁青兰王令陈明轩王迎春陶祖钰
关键词:气候统计冰雹暴雨
文献传递
用NCEP资料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被引量:44
2007年
由于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需要,利用2000-2005年5-8月每日4次1°×1°NCEP最终分析资料的平均场分析了该地区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分析内容包括:高、低空平均环流,湿度、温度、假相当位温、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能量(CIN)等多年各月各时次的平均场和气候日较差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5、6月与7、8月的对流天气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气候背景下。5、6月份北方冷空气比较活跃,华北地区受中纬度西风带扰动影响为主;7、8月华北地区受中纬度扰动和低纬度扰动的共同作用,从而造成5、6月份和7、8月份对流的性质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对流发生在变性的大陆冷气团中,常出现冰雹和雷雨大风天气,后者的对流发生在锋前热带季风气团中,易出现暴雨天气。因此,5、6月份和7、8月份的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应该采用不同的预报思路。00UTC和06UTC近地面层975hPa相对湿度场的差异表明,午后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干线(或露点锋)的气候特点。00UTC和06UTC的850hPa平均流场对比还表明,在北京地区的北侧存在热力作用下产生的地形性边界层辐合线的气候特点。上述两点为华北地区初始对流的临近预报提供了气候背景。
郑永光张春喜陈炯陈明轩王迎春
关键词:气候背景干线边界层辐合线
交叉相关外推算法的改进及其在对流临近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交叉相关外推算法是目前对流临近预报的主要算法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计算雷达回波等资料在连续时次的空间最优相关,得到对流系统不同位置的移动矢量特征,并基于这些获得的移动矢量对雷达回波等进行外推,从而达到预报的目的。因为算法既考...
陈明轩
关键词:TREC雷达回波
文献传递
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38
2004年
目前 ,临近预报技术主要包括雷暴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以及以分析观测资料为主的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其中 ,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主要以雷达资料为基础 ,在这方面 ,交叉相关外推和回波特征追踪识别外推是比较成熟的技术 ,已经用于许多的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中 ,其缺陷是预报时效较短 ,准确率也不是很高。随着精细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其它中小尺度观测资料进行数值模式初始化 ,来预报雷暴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该技术发展很快但还不成熟。概念模型预报技术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多种中小尺度观测资料 ,包括雷达和气象卫星资料等 ,在此基础上建立雷暴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概念模型 ,特别是边界层辐合线和强对流的密切关系等 ,再结合数值模式分析预报和其它外推技术的结果 ,然后建立雷暴临近预报的专家系统 ,其不但可以获取雷暴和对流降水移动、发展的信息 ,还可以预报它们的生成和消亡。检验和定性评估也表明 ,将多种资料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概念模型专家系统 ,其临近预报的准确率最高 ,时效也最长 ,是临近预报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NCAR的Auto
陈明轩俞小鼎谭晓光王迎春
关键词:雷暴回波特征报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