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630180)
-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4
- 相关作者:宋小保邱海琴更多>>
-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企业盈利能力、机构投资者与股票波动风险被引量:15
- 2015年
- 现有文献中对股票波动风险的研究大都从市场因素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而本研究则从企业层面因素出发,利用我国沪深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股票波动风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好,其股票收益的风险越小,波动性越低,反映出盈利好的企业与市场上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可能越低。同时,对于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其盈利能力与股票波动风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说明机构投资者的存在能够"帮助"向市场传递关于企业盈利方面的信息,有助于降低企业与市场上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起到降低投资风险的作用。
- 宋小保
-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信息不对称
- 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信息不对称与股票收益波动——来自2007—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4
- 2013年
- 基于现实中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的资本市场背景,利用2007—2010年沪深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与股票收益波动性的关系,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考察终极控制人价值侵占对外部市场投资者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越大,股票收益的波动性则越强,表明终极控制人的侵占行为可能导致企业与市场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提高外部投资者的风险;同时,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和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与股票收益波动性的关系更加显著,说明不同所有权性质或者不同股权集中度企业终极控制人的侵占模式和侵占力度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应加强和完善对大股东侵占的治理,以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 宋小保
- 关键词: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现金流权信息不对称大股东侵占所有权性质
- 大股东控制与资产注入:基于信号博弈的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为了解析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动机和影响因素,考虑到大股东与外部中小投资者可能选择不同的策略,应用信号博弈理论研究了企业资产注入的动机以及大股东与外部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度、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公司治理环境和资本市场效率都会影响到双方的博弈均衡结果。完善的资本市场,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实现资产注入信号传递分离均衡的必要条件,分离均衡的存在使得投资者可以有效甄别企业的类型,并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而差的公司治理机制和资本市场环境将可能产生资产注入信号传递出现混同均衡结果,使得资本市场无法真正区分企业的类型,进而影响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决策。
- 宋小保
- 关键词:大股东控制资产注入信号博弈
- 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资产注入动机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以2003—2008年发生大股东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资产注入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1)股改后大股东利用资产注入获取私有收益的动机明显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将优质资产不断注入上市公司中,提升公司业绩;(2)股改前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股改后民营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得到缓解;(3)股权分置改革后民营企业大股东资产注入动机的变化强于国有企业。
- 宋小保邱海琴
-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资产注入
- 股权结构、股票波动与分析师独立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 作为上市公司外部独立的信息中介之一,证券分析师在上市公司和市场之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角色。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证券分析师关注度与股票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证券...
- 宋小保郑文佳
- 关键词:股权结构股票波动性
- 文献传递
- 最终控制人、负债融资与利益侵占: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6
- 2014年
- 基于中国股权较为集中的资本市场背景,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利用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最终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企业负债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大,企业的负债率即越高,反映了"股东-债权人"冲突在集中股权结构下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负债融资不仅难以发挥应有的相机治理作用,还可能成为最终控制人利益侵占的对象.研究同时发现,对于最终控制人兼任企业的最高级管理者或者所持现金流权越低的公司,其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负债率的负相关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说明该种情况下的"股东-债权人"冲突也更加严重.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进一步证实了最终控制人可能会通过提高负债率实现风险转移和利益侵占.
- 宋小保
- 关键词:最终控制人负债融资利益侵占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民营企业
- 股权集中,投资决策与代理成本被引量:31
- 2013年
- 通过建立实物期权模型,我们分析了集中股权结构下,股东异质性所导致的控股股东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决策和负债融资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中股权结构下的控股股东价值最大化动机会导致过度投资的产生,并显著提高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即控股股东的价值侵占行为不仅影响到大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而且会加重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会产生公司治理的正向激励效应,持股比例的增加会降低过度投资程度、增加企业价值和降低负债融资代理成本。而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则会产生公司治理的负向侵占效应,分离程度的增加会导致更严重的过度投资、更低的企业价值和更高的负债融资代理成本。
- 宋小保
- 关键词:股权集中实物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