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505-001-05)
-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2
- 相关作者:尚佰晓王爽刘冰胡亚明左力更多>>
- 相关机构:铁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铁岭莲花湖湿地湖心岛建设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为解决人为活动对城市湿地公园内鸟类的影响,对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湖心岛建设进行调查分析,湖心岛建设在保护湿地鸟类资源及丰富湿地景观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理念,提出了湿地公园中湖心岛建设的原则,初步探讨了湿地湖心岛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填筑、岛上生物栖息地建设及岸边护坡等关键技术方案。
- 左力尚佰晓王莉李铁庆王爽
- 关键词:湿地公园栖息地
- 凡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管理方案研究
- 2018年
- 在凡河流域水生态三级功能分区结果的基础上,对凡河流域的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及水生态环境等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将凡河流域进一步划分为4个水生态环境管理功能区,确定每个功能区的生态管理目标,据此提出凡河流域不同水生态功能区的管理方案,建立水生态管理系统。
- 刘冰胡亚明
- 关键词:管理方案
- 铁岭莲花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被引量:22
- 2014年
-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2年铁岭莲花湖中人工复合型湿地区以及湖泊和水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为莲花湖人工复合型湿地区水体为中度富营养,最大隶属度为0.566;湖泊和水库区水体为重度富营养,最大隶属度为0.568。评价结果与水体污染的实际状况比较吻合,客观地反应了莲花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较好地体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模糊性和连续性,通过隶属函数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综合确定水体富营养化等级。
- 尚佰晓王莉王爽李铁庆胡亚明
- 关键词:富营养化
- 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水质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被引量:1
- 2013年
- 以2012年4月至10月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水体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仅夹河厂断面9月监测的水质符合Ⅲ类水质要求,其余各月3个断面监测的水质均超出Ⅴ类水质标准,超标项目主要是总氮、氨氮和总磷;各监测断面水质除总氮、氨氮和总磷超标外,其他项目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丰水期各监测项目的浓度值明显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时期。导致水质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面源污染。
- 尚佰晓
- 关键词:水质现状水质监测农业面源污染污染防治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的水质评价被引量:28
- 2013年
- 通过2012年5月至10月对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的水质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相对较好;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仅6月的杨坟沟、岱海寨断面及9月的杨坟沟断面的水质为Ⅴ类,其他月份各监测断面的水质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要求;而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仅9月份的杨坟沟断面的水质达到Ⅱ类水质,其余各月三个断面监测的水质均超出Ⅴ类水质标准。在水质评价中,应根据评价目的合理选择水质评价方法,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 尚佰晓吕子楠李杰年李铁庆
- 关键词:水质评价
- 凡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模式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选取铁岭市凡河流域典型水生态功能区,对现有流域内产业结构、布局等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按照水生态功能区6个生态服务功能综合分区的定位、发展导向,对区内的产业进行结构以及布局等方面的调整优化,对于解决流域内不同行政单元产业发展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地方政府制定流域内水生态功能区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
- 刘冰
- 清河流域水质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 2014年
- 以2013年5月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清河流域枯水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清河枯水期的水体中溶解氧、氨氮均满足标准要求;仅清河干流上貂皮屯断面pH值超标,其它各断面均满足标准要求;个别断面的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结果最差的是总氮,仅清河干流清河桥断面的总氮浓度满足要求,其它各断面均超标。水质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面源污染。应积极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 杨晶
- 关键词:水质现状水质监测影响因素
- 凡河流域典型水生态功能区发展模式研究
- 2014年
- 选取凡河流域中下游工农业复合型典型水生态功能区,在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对现有的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作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水生态功能区的环境特征出发,理清水生态功能区发展中的需求和冲突,对所选取的典型水生态功能区进行6个生态服务功能综合分区,确定各区发展定位和发展导向,建立以水生态功能区为单元的村镇体系、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和文化体系等方面的综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凡河流域从单一的水质目标管理向水生态功能区综合管理的转变,对水生态功能区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为其它流域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