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001B06)

作品数:16 被引量:134H指数:7
相关作者:王良桂郑勇奇杨秀莲李斌林富荣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林木
  • 3篇桂花
  • 2篇遗传资源
  • 2篇生理响应
  • 2篇受性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污染
  • 2篇林木遗传
  • 2篇锰污染
  • 2篇耐受
  • 2篇耐受性
  • 2篇白皮松
  • 2篇SSR
  • 1篇代谢途径
  • 1篇地理
  • 1篇叶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愈伤

机构

  • 9篇南京林业大学
  • 7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南京外国语学...
  • 1篇国际竹藤中心

作者

  • 8篇王良桂
  • 7篇郑勇奇
  • 5篇杨秀莲
  • 5篇李斌
  • 4篇林富荣
  • 3篇李文英
  • 3篇汪结明
  • 2篇赵罕
  • 1篇周建梅
  • 1篇宗亦臣
  • 1篇徐晨
  • 1篇张川红
  • 1篇张莹
  • 1篇施婷婷
  • 1篇母洪娜
  • 1篇廉超
  • 1篇张焕朝
  • 1篇任立宁
  • 1篇郭起荣
  • 1篇安明态

传媒

  • 4篇湖南林业科技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竹子研究汇刊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种蕨类植物对锰污染土壤的耐受性及生理响应被引量:7
2016年
为筛选锰富集能力强的蕨类植物并分析其生理机理,以粉背蕨、蜈蚣草、井栏边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锰胁迫对3种蕨类植物的生长、植物体内锰含量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蕨类植物的生长量、生物量随着锰胁迫浓度的提高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降幅最大的是井栏边草,蜈蚣草次之,粉背蕨最低,其平均耐性指数分别为79.10%、85.35%、91.12%;3种蕨类植物的锰含量、转运系数(TF)、富集系数(BCF)随锰处理浓度的增加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粉背蕨各指标最高值分别为6 598.31mg/kg,0.89和0.69,均高于其他两种植物,蜈蚣草次之,而井栏边草最低;随着锰胁迫浓度的增加,3种蕨类植物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持续上升,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粉背蕨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和MDA上升幅度均最小,而3种抗氧化酶的增幅却最大.由此可见,高浓度锰处理下蕨类植物生长受抑可能是因为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受损和氧化损伤,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应是植物能耐锰和富集锰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3种蕨类植物适合修复不同浓度的锰污染土壤,与其他两种植物相比,粉背蕨具有更强的锰耐受性和富集能力.
汪结明王良桂樊亚珍吴净
关键词:蕨类植物锰污染耐受性生理响应
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地理变异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为探讨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在地理分布上的差异,利用7对SSR引物对5个白皮松分布区域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对SSR引物在5个区域内476个单株中共检测到14个多态性位点。各区域间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Nei's期望杂合度(Nei's)分别介于1.7143~2.1429、1.1942~1.571、0.1948~0.4954、0.1726~0.3116、0.1178~0.3325、0.1172~0.3307之间。白皮松遗传多样性水平总体较低,区域间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的区域为秦岭西侧群体,其次为大巴山区群体;太行山与吕梁山群体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区域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介于0.0138~0.2242之间,基因流Nm介于0.8650~17.8646之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流水平较低的区域均发生在秦岭西侧及其与其他区域之间。各区域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8416~0.9964之间,遗传相似度最高的群体为太行山与吕梁山区域,遗传距离最大的为太行山与秦岭西侧区域。白皮松多样性分布的中心主要存在于秦岭西侧和大巴山区域,因此应对该区域进行重点保护。
赵罕郑勇奇李斌林富荣张川红程蓓蓓黄平
关键词:SSR
中国竹种名称的互通被引量:5
2015年
构建了中国植物志、树木志,以及众多竹类图书、专著中的中国竹种名称(CBS)的立体交叉互查系统,以供我国竹子种质资源(BGR)调查、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有个能够相互查询、相互通联的物种名称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厘订了竹种名称乱象。
郭起荣廉超冯云陈红周建梅任立宁冉洪张莹
关键词:FLORA
植物花香物质合成与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8年
花香是观赏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花香物质主要是萜类和苯环型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中的单萜和倍半萜是观赏植物主要的花香成分,它们分别是通过MVA和MEP途径,在萜类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萜类合酶的种类和功能决定了萜类物质的多样性,随着大量有价值的萜类被发现,萜类合酶已成为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及调控的研究焦点。苯环型/苯丙烷类是花香成分的第二大类物质。目前从观赏植物中已经分离出大量的花香物质合成基因,并对它们的结构、功能及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发现一些转录因子调控萜类和苯丙烷代谢途径基因表达,这些为人们了解花香释放规律,使用基因工程定向改变花香物质成分和含量提供理论基础。本综述对观赏植物的花香成分、测定和分析方法,编码花香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及迄今发现的调控花香物质合成的转录因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李海燕李火根杨秀莲岳远征徐晨丁文杰王良桂
关键词:花香基因克隆转录因子
石阡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其利用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采用踏查、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方法对石阡县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石阡有林木种子植物179科717属1 884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16属25种,被子植物171科701属1 859种;对野生资源进行区系分析,表明世界分布48科、热带分布73科、温带分布45科,表现出该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关系特点;按照主要用途和目标价值将林木种子植物资源进行分类、研究。根据资源现状和保存利用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挖掘、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建议措施。
安元强郑勇奇杨正国安明态周胜维肖兴明冯邦贤
关键词:种质资源
桂花花朵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桂花花朵的香味由一系列低分子量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形成其独有的特征。对桂花花朵香气成分的物质种类、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提取与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施婷婷杨秀莲王良桂
关键词:香气成分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覆盖物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覆盖物处理下,深度为0~5、≥5~10 cm处土壤的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变化,以期明确适宜‘日香桂’种植的覆盖物。【方法】采用5种覆盖物(无覆盖对照(CK)、马尼拉草皮覆盖(T)、五针白皮松树皮覆盖(W)、鹅卵石砾覆盖(G)、陶土颗粒覆盖(C))处理,每种覆盖3块重复并按随机区组排列。处理后,对土壤样品进行pH、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从整体看,覆盖材料对土壤密度和全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物含量。在0~5 cm土壤深度,T和W覆盖处理降低了土壤pH,而G和C覆盖处理增加了pH。覆盖T与W比其他覆盖处理更有效地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有效氮含量,以及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W覆盖在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上表现更突出。在≥5~10 cm土壤深度,覆盖物均对土壤pH有提高作用,无机覆盖G和C对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影响甚微;T和W覆盖的作用效果虽比0~5 cm的作用效果有所下降,但对土壤脲酶、磷酸酶、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提升作用依然存在。【结论】无论是0~5 cm,还是≥5~10 cm深度,在对于土壤性质和微生物改善方面,松鳞树皮和马尼拉草覆盖(W和T覆盖)都表现出优于其他覆盖的效果,且W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有效氮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倪雪张焕朝杨秀莲王良桂
关键词:土壤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中国林木遗传资源保护现状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同时也孕育了我国众多的森林类型和极为丰富的林木遗传资源。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我国拥有木本植物8 000多种,其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树种约1000种,同时具有7个特有科、239个特有属和约1 100个特有种。为对我国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我国林木遗传资源的原地、异地及设施保存状况,资源破坏、流失状况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总结,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为合理、有效的保护林木遗传资源提供了参考。
赵罕宗亦臣郑勇奇
关键词:林木遗传资源
不同园林绿地类型内空气PM_(2.5)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滞尘效应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通过对不同园林绿地类型内空气PM_(2.5)的检测,结果发现:PM_(2.5)浓度日变化规律均呈现早晚高午间低的双峰单谷型趋势。各绿地类型内空气PM_(2.5)浓度10月最低,8月最高。全年空气PM_(2.5)浓度均值从大至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不同天气状况下空气PM_(2.5)浓度的大小排序依次为阴天>晴天>雨天>雨后天晴。复混的植被结构对空气颗粒物的滞尘能力大于单一的植被结构,按滞尘能力大小排序依次为阔叶乔灌草、针叶乔灌草、阔叶乔草、灌木草坪、草坪。
汪结明王良桂朱柯铖杰李瑞雪韩改改
关键词:日变化年变化滞尘效应
白皮松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采集白皮松3个新变异类型(盆仙白皮松、瑞王白皮松、9号树)、北京良种基地母树、北京市挂牌古树等共48个样品,应用SSR技术,对上述样品分别进行鉴定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同一个变异类型的无性系与其原变异枝之间在所有位点上均不存在差异,说明其无性系及其原变异枝属于相同的基因型,"瑞王白皮松"和其母株(古树152)非变异枝间在SSR—Y5位点上存在差异,"瑞王白皮松"与"盆仙白皮松"在SSR—Y2位点上存在差异。"9号树"在Y2、Y5 2个位点上与"盆仙白皮松"、"瑞王白皮松"不同,而与其母树群体莽山良种基地的母树相同。可以通过上述位点的检测来鉴定3个不同的变异类型。"盆仙白皮松"、"瑞王白皮松"和"9号树"、古树群组、莽山群组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 1、0.011 4、0.081 3、0.063 8。"瑞王白皮松"与"盆仙白皮松"间、"瑞王白皮松"与古树间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参试样品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Nei’s多样性指数(Nei’s)的平均值分别为1.230、0.302、0.221、0.189、0.197。多样性水平略高于白皮松人工群体而与白皮松天然群体接近,说明参试样品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具有选择利用的遗传基础较好。
李斌孟庆阳李言达董文攀郑勇奇
关键词:白皮松种质资源SS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